消解乙肝歧视以科学为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09:31
10月10日,卫生部新闻办主任邓海华表示,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血清学检测项目(乙肝五项检测,俗称“两对半”)不会影响他人健康,也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目前,卫生部正在制订相关的指导性意见。
“消除乙肝歧视”六个字,承载了太多的艰难和曲折。今年7月20日,《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发布并实施,从法律层面保障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公平就业权。8月初,有报道称“卫生部拟出台政策,要求各体检中心把常规体检表中的乙肝检测项目全部取消”,但很快被卫生部否认,称“只是专家观点”。
近段时间,有关乙肝歧视的消息和话题之所以被激活,一是时势发展的必然。卫生部拟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五项检测的理由是“不会影响他人健康,也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但认识这一常识与民众普遍接受这个常识之间,显然有鸿沟。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没有理由再等下去。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两对半”,理应尽早尽快地摆上议事日程并付诸实践。
其次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利诉求与法律和制度保障不足之间的矛盾。与取消乙肝歧视的民意呼吁和科学共识相比,我们在制度层面上一直表现得相对滞后。事实上,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从事食品行业,已经反证出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不合理性。如果说对来自用工单位和民众的社会性歧视是一种不确实风险的话,那么这种前置性的制度性歧视则是确定的和根本性的,它早早地给乙肝病毒携带者贴上了“二等国民”的标签。从这个意义上说,消除乙肝歧视,当从清除制度性歧视开始。
从“专家观点”,到“正在制订相关指导性意见”,并非卫生部自我否定,反而显示出一种相当谨慎的心态。一方面,入学、就业体检检测乙肝“两对半”已实行多年,取消这一常规检测项目,将涉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付出一定的制度成本,影响是多方面的。另外,取消乙肝歧视之所以步履维艰,乃是因为存在着相当大的现实阻力,取消入学和就业体检中的“两对半”检测无疑会触碰到企业和教育部门的利益,必将经历一个制度博弈的过程。卫生部不可能不权衡利弊,小心行事。同样也不可完全否定检测“两对半”的意义,因而如专家所说,在入学、就业体检中保留更具临床参考意义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查项目以及评价肝脏功能,即是一个基于科学的可行之选。    消融乙肝歧视坚冰,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制度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权利,以科学引导社会民众回归常识,照顾各方关切,都需要有关部门下一番苦功。(特约评论员 吴龙贵)
取消乙肝"两对半"检测激辩的背后
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位专家2日在一次会议发言时透露,卫生部拟出台政策,在入学、就业等常规体检中取消乙肝“两对半”检测。虽然当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只是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但取消检测的消息一出,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检测乙肝“两对半”,这是我国1.3亿乙肝感染人群入学就业的一道“门槛”;而对乙肝人群的歧视,则是全社会需要迈过的心“槛”。
至今,网上存废之争仍在继续,支持者与反对者营垒分明,论辩激烈。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国内多位权威专家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一致的观点:取消乙肝体检“门槛”是大势所趋。
取消还是保留?这不应是一个问题
“看到‘就业入学等常规体检不再检查乙肝’的消息,一个人躲在卫生间大哭了一场。”一位署名“无同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网上发文说。
她说,自从被查出是乙肝后,“乙肝”二字就成为她人生中的枷锁──报志愿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医学和教育;大学时偷偷地吃药,梦见被同学们发现而伤心地哭醒;毕业了不敢找很正规的企业;上班了偷偷找人抽血代检;对恋爱有莫名的恐惧,找不找男朋友都无所谓了。
“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许多网友发出这样的声音支持“无同语”的帖子,并且建议国家通过立法把这一做法确定下来。
人们对这条消息的关注并非毫无来由。近年来,在就业、升学等方面屡屡发生“乙肝歧视”事件,个别甚至引发血案,常常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一位母亲在寄给庄辉院士的信中疾呼:“感染乙肝是一种不幸,但绝对不是一种错误,更不是一种罪过!为什么不能受到公平的对待?”
“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呼声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流行病学专家庄辉指出,“我同意在入托、入学和就业体检中取消乙肝病毒指标的检测。”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对此也同样持赞成态度。“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乙肝,对此国内外的共识都很清楚,这对肝病或传染病专业人员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
贾继东表示,在入学就业体检中取消乙肝检测,一方面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同时也是维护公民平等权利的需要。“入托、入学和工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医学科学上讲,只要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能状况能胜任学习或工作,就不能剥夺其权利。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理念,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尊重其生存、发展和享受福利的平等权利。”
歧视还是保护?对乙肝传染的误读
争论中,一些网友或单位认为,保留乙肝“两对半”检测是对其他人健康的保护,取消检测可能会导致漏诊而增加健康人传染几率。作为一个接种乙肝疫苗但没有产生抗体的健康人,网友“怯薛”就很担心“取消乙肝体检”后自己的健康权益会缺乏保障。另外,还有不少人认为,因为专家建议保留肝功能检测,所以肝功不正常就会有传染性……对此,贾继东指出,这是对乙肝传染的误读,也是“乙肝歧视”的根源。
我国是乙肝大国,但我国约有4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经母婴传播的,性接触、接受不安全的注射和医疗行为等也是导致乙肝传播的重要原因。这些传播途径都有血液接触或暴露。
贾继东认为,以他人的健康为由拒收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不是“保护”,而是歧视。那种“保护1亿多人的隐私权会伤及10多亿人的知情权”的说法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周围人没有危害,所以不存在侵犯其他人知情权的问题。如果对其他人有危害当然不会这么做,比如非典病人,国家就会进行强制隔离。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的律师邵先生提到,假如和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而双方刚好又同时有牙龈出血或口腔溃疡,那是否有可能被感染?
“这就像是坐在办公室里被天花板砸到一样,是概率极低的事情。”对于这种担忧,贾继东回应说,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以及防护知识的普及,这样传染的概率就会变得更低。
而网友“沙尘暴的雨点”则提出,有相当多人都是体检时发现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才去医院就诊咨询。早期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他担心取消“两对半”检测会使一些肝功能指标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不知情而错过了科学保养和及时治疗的时机。
对此,庄辉院士表示,因为保留了常规体检中肝功能的检测,所以乙肝病人一般是不会被漏检漏诊的,也不会影响乙肝的发病监测。“我国入学就业体检中没有规定要检测其他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但并没有因此导致发病人数增多。”他说。
同时,贾继东还强调,体检中要求检测肝功是从个人健康、身体耐受角度考虑,而不是考虑传染性。乙肝传染性和肝功没有任何直接关系,而与血液中病毒水平高低有关,传染途径也不会因肝功异常而改变。举例说:和一个乙肝病人握手也不会传染,但如果被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污染了有伤口的皮肤,则仍有可能被传染。
能否走出歧视困境?要做的不只是删除一两个检测指标
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情况、维护民众健康、减少乙肝患病人数,这是乙肝检测的目的。“但是设置‘乙肝门槛’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对此贾继东直言不讳,反而是滋生了“乙肝代检”,让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担心被歧视而隐藏得更深。
这几年,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要求不能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单位以别的理由拒绝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
“如果入学就业取消乙肝检测的话,一些学校和用人单位也就没有歧视的基础,选择会更客观公正。”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李黎说,从公共卫生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基于科学认识取消歧视性的“门槛”,跟进相关政策加强健康管理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李黎同时指出,“取消乙肝检测不等于不管了,应有跟进的政策措施,在操作细节方面依照科学进行完善,这正是专家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比如在入学就业体检中增加或保留肝功检测,同时建议受检者自愿接受‘两对半’检测,这对控制疾病有利,同时也对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本人的健康有益。”
受访专家们还认为,要真正消除“乙肝歧视”,我们要做的远远不只是删除体检中的一两个指标,全社会观念的转变也迫在眉睫,取消1.3亿人的乙肝“门槛”将有利于让13亿人跨过自身的那道心“槛”,走出歧视的困境。(记者周婷玉、孙闻)
发达国家体检不查乙肝


新华网 ( 2009-08-06 10:12:07 )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在国外,体检是个人的事情,血检项目中不包括乙肝检查。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乙肝患者得到的是对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钱铮、丁扬发自东京、北京 8月2日,一则“专家透露卫生部将取消体检乙肝检查”的报道尽管已被辟谣,但这则虚假消息引起的社会反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借助这个话题,中国乙肝患者的庞大群体再次被广泛关注。在国内最大的乙肝患者论坛“肝胆相照”上,“看来出国是唯一出路”的感慨引来许多人的跟帖赞同,在宽容和保护隐私方面,“外国”又一次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身体状况是“绝对隐私”
如今已经在美国顺利就业的留学生小邱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就在前不久,他所在的公司发生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有位同事辞职,临走前告诉大家一个真相:他是个变性人。而公司所有人和他共事了两年,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其实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也并非不正常,一是因为进公司不需要体检,二是身体状况是绝对隐私。”小邱说。
与国内一般单位对体检十分重视甚至当作一项福利有所不同,在国外,体检是一件十分个人化的事情。小邱说,他进入现在的公司之前,除了花很短的时间做了一次吸毒检查,只需要交一份健康证明和注射疫苗的证明,前者确保你能够正常从事日常活动和工作,后者则是无论入学还是工作之前都必须经过的程序——因为某些传染类疾病不会成为入学或工作的障碍,所以,每个人在入学或参加工作之前,必须确保拥有了足够的抵抗力。“身体是你自己的,公司最多给你买医疗保险,剩下的就全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小邱说。
乙肝不是体检必查项目
在乙肝患者群体中,中年群体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如今移民加拿大的刘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体检时查出大三阳后,他于90年代初到了加拿大。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自己在国外工作了十多年,东家也换过几处,但无论是学术单位还是大小公司,从未有过查验乙肝的要求,倒是吸毒检查和艾滋是血检中必须的两项。一次年度体检时,刘先生向自己的家庭医生交待了情况,几天后就接到加拿大卫生局的来电,向他普及乙肝知识,还安慰说这种病只要保养好不会有大问题。
“刚到加拿大,我曾经告诉我第一个上司,经常一起活动,不想隐瞒。但他只笑笑说这是个人隐私,没有必要让别人知道。”刘先生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欧美国家,个人病历和病情是绝对个人隐私,没有个人的允许谁也无权查探或获取有关信息。一般情况下,只要与家庭医生形成医病关系,后者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保密协议上签字。
乙肝患者不影响读书就业
与中国一些单位闻乙肝色变的态度相比,国外很少出现对乙肝患者的就业歧视。
本报记者从日本厚生劳动省了解到,在日本,因患有乙肝而在就业、上学方面受阻的案例鲜有出现。甚至是在餐饮行业,雇佣方都没有权力要求雇员必须在体检中进行肝五项检查。“因此,日本因为乙肝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是不存在的。”厚生劳动省如是回复《国际先驱导报》。
“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西方人不了解乙肝,而是因为他们对乙肝有科学的认识。”身在美国的小邱表示,大多数美国人知道乙肝是一种只通过血液、母婴和性行为传播的疾病,“每个人几乎都注射了疫苗,很多人并不介意对方是否患有乙肝。”
而在乙肝患者多达1亿多人的中国,至今为止,许多人仍因体检中的肝五项检查而被阻拦在正常求职的门外。在“肝胆相照”论坛上,“只有出国才有出路”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乙肝患者维权的故事更是日日有更新,而关于体检是否取消乙肝检查的讨论仍在继续……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和http://xqdb.blog.sohu.com/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如何因势利导化解社会对乙肝的误读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性肝炎室主任崔富强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取消乙肝“两对半”出现在入学就业的常规体检表中。但很快卫生部又公开表示,没有出台政策的计划,崔富强也随即表示自己的意思受到误读。
网上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取消还是不取消的讨论。支持取消的人认为,取消乙肝检查,可避免对乙肝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歧视。反对者则认为,应保留检查,“产生歧视的根本原因不是检验乙肝本身”。
“无论入托、升学、就业,只要你不幸在体检报告上出现了‘乙肝阳性’,就很可能被拒门外。现在已经出现专门的‘乙肝代检’——健康人代替患者通过入职体检,然后收钱走人。能产生这个灰色产业说明啥?说明需求旺盛,社会上乙肝歧视太严重了。”一位新浪网民说。
取消乙肝检查就能避免乙肝歧视吗?不少网民认为,只要乙肝歧视不被破除,消除检查的一纸公文也很难保护乙肝携带者和病人。    一位腾讯网网民留言说,自己是应届毕业生,今年亲身感受了就业的艰难与残酷。他说,部分应聘单位不仅要应聘者交乙肝检查结果,还让他把几乎所有器官查了一遍。“所以取消也没用,毕竟应聘者是‘弱势群体’,他要查,你还得乖乖地去。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化解歧视。”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9300万人。对于乙肝患者,我国有规定说,他们不能献血或捐献器官,不能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餐具的行业,不能就职于幼儿园等。但事实上,社会歧视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在所有行业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有评论认为,“稀缺资源”掌握着乙肝携带者和患者去留的主动权,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拒录或开除乙肝携带者,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而乙肝携带者和患者的维权,往往只是争取一个平等的权益,即使维权胜利,也很难保住工作。
7月30日,卫生部政法司发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规定,托幼机构不得拒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的幼儿入园。
同时,早有专家指出,乙肝在我国被“妖魔化”了,乙肝病毒主要经由血液和母婴传播,至于体液中的乳汁和唾液,几乎不具有传染源作用。
所以有网民认为,相关部门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顺势而动”。正如一位人民网网民所说:“和乙肝携带者、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吗?得了乙肝到底要有哪些必要限制,哪些限制是不必要的?携带者和患者的区别在哪里?卫生部只是出来否认误传还做得不够,更应趁着大家关注的时候出来说说清楚,化解人们对乙肝的误读。”(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