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钟”再调整 警示核武威胁与气候变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23:09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4日,美国纽约,“末日之钟”的分针再次进行调整,从距离象征末日的7分钟调整到6分钟。“末日之钟”是由《原子科学家公报》于1947年设立的,指针距离零点的远近象征着世界距离毁灭的远近,其变化通常与核武器威胁相关。

  

  资料图片:2002年2月27日在美国芝加哥拍摄的“末日之钟”,指针距离零点还有7分钟。

  东方IC1月15日报道当地时间2010年1月14日,美国纽约,“末日之钟”的分针再次进行调整。“末日之钟”是由《原子科学家公报》于1947年设立的,指针距离零点的远近象征着世界距离毁灭的远近,时钟上的午夜零时,意味着毁灭时刻。其变化通常与核武器威胁相关。2007年,科学家首次把全球变暖的危险与核威胁并列,警告人类面临的威胁。

  参与研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1945年创立《原子科学家公报》,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标志着第一次核时代的来临。两年后,这家杂志设立了“末日之钟”,警告世界面临紧急的核威胁。

  “末日之钟”表盘上只有4个圆点,划分从23时45分至零时的15分钟。每次调整“末日之钟”,决定由《原子科学家公报》董事会做出。自杂志创立以来,董事会集合一批卓越的科学家、政策专家,每次做决定,他们还与杂志的赞助者委员会商议。霍金便是赞助者委员会现任成员之一。在董事和赞助者中,至少包括17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近60年指针共拨动过近20次

  “末日之钟”最初设定在零时差7分,近60年指针一共调整了近20次。

  美国1953年试爆第一颗氢弹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把“末日之钟”调整至23时58分,为迄今指针最接近零时的一次。

  冷战结束后,“末日之钟”调整到23时43分,这是距离零时最远的一次。

  印度、巴基斯坦1998年相继进行核试验,致使科学家把“末日之钟”从23时46分拨至23时51分。

  上一次调整是在2002年,“末日之钟”运行至23时53分,原因是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反导条约》)以及情报显示恐怖分子正寻求核武器和生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