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1:23:51
种中文名:艾
  种拉丁名: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
  种别名 :艾蒿(尔雅、本草纲目),白蒿[神农本草经(部分)、本草纲目(部分)],冰台(尔雅),医萆(名医别录),甜艾(本草求原),灸草(埤雅),海艾、白艾、蕲艾(本萆纲目),阿及艾(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家艾、艾叶、陈艾(中药俗称),大叶艾、祁艾(河北),大艾、艾绒、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蒿属
  属拉丁名:Artemisia
  国内分布: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华北。
  国外分布: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
  海 拔:中低海拔
  命名来源:(植物名实图考)[]
  中国植物志:76(2):087
  系中文名:真艾系
  系拉丁名:Set.1.Umbrosae (Pamp.) Y.R.Ling in Bull
  组中文名:艾组
  组拉丁名:Sect.3.Artemisia
  亚属中文名:蒿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Artemisia
  亚族中文名: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黄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艾(原变种)图版11:8—16var.Argyi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一150(一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一o.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一8厘米,宽4一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一o.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一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总苞片小,草质,卵形或狭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中层总苞片较外层长,长卵形,背面被蛛丝状绵毛,内层总苞片质薄,背面近无毛;花序托小;雌花6一1O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不明显的小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花后向外弯曲,叉端截形,并有睫毛。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
  用 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萆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产地分布: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华北。
  本种提示:本种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述,称“白蒿”(一部分),历代古本草书记述的“白蒿”或“白艾”,其陆生种的大部分植物实际上是包括了本种及其近缘种,如宽叶山蒿A.stolonifera(Maxim.)Komar、湘赣艾人gilvescensMiq·、野艾蒿A.1avandulaefo—liaDC·、南艾蒿A.VerlotorumLamotte、白叶蒿A.1eucophylla(Turcz.ExBess.)C.B.Clarke、蒙古蒿A.Mongolica(Fisch.ExBess.)Nakai、红足蒿A.RubripesNakai、五月艾A.indicoWilld、魁蒿A.PrincepsPamp.及歧茎蒿A.IgniariaMa—xim.等多种“复合种”的名称。《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一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据本所植物化学分析报道,艾蒿(野生种)与蕲艾(栽培品种)挥发油中的成分基本一致,均含有乙酸乙酯(acetateester)、1,8—桉叶油素、水合莰烯(camphenehydrote)、樟脑、龙脑(borne01)等,另外艾蒿含蒿酮,而蕲艾含侧柏酮(见《云南植物研究》,7(4):443---445.1985)。药理分析挥发油对多种霉菌、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平喘、镇咳作用。
  
  拼音:ài yì 
  部首:艹,部外笔画:2,总笔画:5 ; 繁体部首:艹,部外笔画:2,总笔画:8
  五笔86:AQU 五笔98:ARU 仓颉:TK 
  笔顺编号:12234 四角号码:444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7E
  汉字区位码:1612
  基本字义
  ● 艾
  àiㄞˋ
  ◎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子。~蒿。~绒。
  ◎ 止,绝:方兴未~。
  ◎ 美好:少(shào )~(年轻美好的女子)。
  ◎ 姓。
  汉英互译
  ◎ 艾
  argy wormwood end stop
  English
  详细字义
  ◎ 艾 ài
  〈名〉
  (1) (形声。本义:草名)
  (2) 即艾蒿 [Argy wormwood;mugwort wormwood]。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Artemisia argyi ),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艾,冰台也。——《说文》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博物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3)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4)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the old]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
  (5) 又如: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6) 漂亮的人 [handsome man;pretty girl;beanlty]
  国君好艾(此指男色),大夫殆。——《国语·晋语》
  积得些金帛,娶了些娇艾。——《桃花扇》。
  (7) 又如:艾色(美丽;漂亮。多指女色)
  (8) 小人 [person of low position]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9) 姓
  (10) 养,养护。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诗 · 小雅 · 鸳鸯》
  (11) 苍白色。
  余玄发未艾,野性难纯 ——清 · 汪中《自序》
  词性变化
  ◎ 艾 ài
  〈形〉
  (1) 老 [old]
  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左传·定公十四年》。
  (2) 又如:艾孀(老寡妇);艾孀(老公猪)
  (3) 艾草的颜色。即苍白色或绿色 [pale]
  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玦各一。——《后汉书·冯鲂传》。
  (4) 又如:艾绶(绿色的印绶);艾孀(年老的寡妇)
  ◎ 艾 ài
  〈动〉
  (1) 终止,断绝 [end;stop]
  夜如何其?夜未艾。——《诗·小雅·庭燎》
  一旦运穷福艾。——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如:艾命(舍弃生命);艾艾(说话结结巴巴。形容口吃的样子);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
  (3) 另见 yì
  常用词组
  ◎ 艾绒 àiróng
  [moxa] 中国、日本民间医药用于灸疗的艾制细丝
  ◎ 艾滋病 àizībìng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病者细胞免疫功能不全,很容易感染上对一般免疫系统正常的人毫无危险的疾病。病原体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性交、血液及血液制剂等途径传播
  其它字义
  ◎ 艾 yì
  〈动〉
  (1) 通“刈”。刈割;斩除 [mow;cut;reap]
  一年不艾,而百姓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又如:艾命(舍生;捐躯)
  (3) 通“乂”。治理;安定 [manage;redress;stabilize]
  或肃或艾。——《诗·小雅·小旻》
  海内艾安,府库充实。——《汉书》
  (4) 又如:艾安(民生安定,宇内承平)
  (5) 另见 ài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艹字部】 艾
  【唐韵】五盖切【集韵】【韵会】【正韵】牛盖切,??音碍。【玉篇】萧也。【诗·王风】彼采艾兮。【传】艾,所以疗疾。【急就篇注】艾,一名冰台,一名医草。【博物志】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号冰台。【本草注】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又【博雅】老也。【礼·曲礼】五十曰艾,服官政。【疏】发苍白,色如艾也。【扬子·方言】东齐、鲁、衞之闲,凡尊老谓之艾人。【尔雅·释诂】艾,历也。【注】长者多更历。 又【尔雅·释诂】艾,相也。【疏】谓相视也。 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则慕少艾。 又养也。【诗·小雅】保艾尔後。 又止也。【左传·哀二年】忧未艾也。【注】未绝也。 又报也。【周语】树于有礼,艾人必丰。 又【史记·历书】横艾淹茂。【索隐】横艾,壬也。 又山名。【春秋·隐六年】公会齐侯,盟于艾。【注】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 又亭名。【水经注】甘陵故淸河直东二十里有艾亭。 又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又【正韵】倪制切,音刈。芟也。【诗·周颂】奄观铚艾。【谷梁传·庄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饥。【注】艾,获也。 又与乂通,治也。【前汉·郊祀志】天下艾安。 又【张衡·东京赋】齐腾骧而沛艾。【注】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经文字】从义,讹。【集韵】或作?。?字原从??,作艹下??。
  考证:〔【扬子·方言】东齐鲁衞之闲,凡尊老谓之艾人。〕 谨按原文艾下无人字,谨改人字为又字,作更端之词属下为义。
  说文解字
  【卷一】【艹部】艾
  冰台也。从艹乂声。五盖切
  [其他解释]
  艾yì
  ⒈治理,改正。[自怨自艾](艾:割草。〈喻〉改正)原本指自己怨恨过错,自己改正。现今常用于只指自己悔恨,不含改正。
  -----------------
  姓氏
  一、 姓氏起源
  1、 始于夏后氏,是禹王的后代。夏朝少良当国时,有大臣汝艾(一
  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通常认为,汝艾是艾姓的
  始祖。《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
  2、 因地名得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
  山东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
  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略》说:艾氏为"春秋大
  夫孔艾之后"。
  二、 郡望堂号
  堂号
  "爱民堂":宋朝吴兴令艾若纳爱人民,恨恶吏。他在桌旁写了一幅座
  右铭:"爱民如恤血,挞吏胜看经;棒折胥吏手,何劳诵《大乘》?"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
  而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地区。治所狄道,在今甘肃
  省临洮县南。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前205年)设置,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
  市东北)。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
  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
  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
  
  释名 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3、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4、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5、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6、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7、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8、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9、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10、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1、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3、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15、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
  17、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
  18、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
  19、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
  20、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21、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便痣烂脱。
  22、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
  23、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
  24、疔疮肿毒。用艾蒿一担烧成灰。淋水取汁,以一、二合调和石灰成糊,先用针刺疮至痛,再点药,三遍后见效。
  25、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壮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
  26、虫蛇咬伤。用艾灸几壮,有效。
  27、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附方 艾的功用是温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但艾性至热,不可久服。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可用熟艾装布袋中,兜着脐腹,便觉温适。患寒湿脚气的人,把艾放在补救内,疗效也很好。
  特征及用途:多年生草木,茎直立,高45~100厘米,有香味。茎枝灰白色,有短毛及纵条纹,叶互生,羽状多回深裂,裂片狭小,成线形,上面深绿色,背面有灰白色小毛,花淡黄色,全为管状。5~6月割取地上部分,阴干备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用以治疗肠炎、竖鳞病等。
  使用方法:每万尾鱼种用辣蓼草干粉0.5公斤加艾干粉100克,每天喂1次,连喂4天,治疗肠炎、烂鳃病。
  “艾”姓的五行解释:
  五行属金
  生命力强,无所不在,具有独立自强的个性,人生易有不顺之机遇,遇到困难时展现魄力与韧性,不易被击倒。个性善变、易怒、易与人冲突、性喜思考、易钻牛角尖。
  具有才华、善表现、固执、自我主张。易造成身体之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