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云朵 - 曹操墓认定为何再起波澜? - 腾讯博客 - Qzo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0:30:57

曹操墓认定为何再起波澜?

阅读(2099) 评论(6) 发表时间:2010年01月14日 21:06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58417796-1263474368

相关搜索词: 墓室墓葬研究员都城研究所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 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1,自2009年12月27日河南安阳确认西高穴大墓为曹操墓以来,借着曹操的响亮名头,一个冷门的学科——考古学受到了 公众超常的关注。曹操墓是真是假?这个公众想知道的;考古学如何工作?这是考古学家想告诉普通公众的。但是,在这个一开端就有点错位的对话中,很多饶有意味的事情发生着。2010年1月14日上午,考古所前所未有地举行“公共考古论坛”,敞开大门迎接了数十家媒体、众多考古爱好者约200余人齐聚位于王府井大街北的社科院考古所8层会议室。所长王巍(居中者)兼任主持,开宗明义,说此次会议“不为论证曹操墓”,而是想告诉普通公众考古学是如何工作的。但最终,这次对话,还是变成了对曹操墓真假的判断,在专家们聚了诸多例证,我几乎全部信任这个墓主真是曹操时,所长王巍在最后时刻改变口风这次对话的结局,让我再一次困惑于一个问题:对话是可能的吗?




2,王所长介绍说,为了慎重起见,在111日,考古所组织了研究组的12位学者到了西高穴大墓现场进行了考察。讲台上的各位都参加了,从右至左:嘉宾分别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发掘队队长潘伟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魏洛阳城遗址的发掘钱国祥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主任朱岩石先生,邺城的发掘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超,专门研究古代石刻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振东,主要从事汉长安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女士,从事科学测年——碳14)以及古代食谱研究的专家;最后一位是古代人骨的鉴定和人类学研究张君女士。还有几位专家没有来参加,分别是赵春燕博士,他是从事化学成分分析的学者,还有王明辉研究员、刘煜博士等。


3,本次发掘队长潘伟斌。一个看起来很朴实的人,现在也不得不变得小心翼翼说话。潘伟斌说,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其出土石刻铭牌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是曹操墓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潘伟斌介绍说:此墓葬为多墓室砖室大墓,主墓室为四脚攒尖顶,和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顶形制相似。墓葬规模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结构复杂,墓葬较深,其墓道长近40米,上口宽近10米,最深处是15米,为王侯级的。
    墓葬地面的规格符合《终制》,此墓葬所处位置海拔107到1.3米,比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10米,符合其“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墓室上面未见封土,也没有找到立碑迹象。墓室为砖室墓,有前后两个墓室,前室近似方形,东西长3.85米,南北两个侧室。北侧室还是四角攒尖顶,都有两个侧室,两个侧室的大小差不多,整个墓室地板非常大,长是95米,宽是90米,非常的规整。
    墓门上残块应该有精美的石刻雕像,内容丰富,墓门上面的夯层。他还介绍了文物情况,墓葬经过了多次盗掘,大部分是经过了扰动。其中有墓主的头骨等残块,有不少的精美文物,质量分别是金、银、铁、云母、陶石等等,出土可恢复的文物约250余件,其中有能够反映墓主人身份的名牌。还有铁甲、铁剑、铁杵。
    画像均为残块,主要是出于盗洞周围距地表深5米处,少数出土墓室内其内容有七女复仇,宋王车,文王十子等。
    (ppt)现在看到的这些都是带有题刻的车的残块,这些是一些雕龙的残块,下面是兵器,主要有铁甲、铁剑、孥、短矛、大戟、大刀等等。车马杂器有煤精石虎雕等等,用具有铜带钩、银质的带扣、铜的带扣、铜环、银饰件等等。
    钱币仅出了3枚。饰件里面还有玉器、玛瑙饼、水晶珠、玛瑙珠等各种玉石件、金丝若干、银环、云母片等。出土陶器因为没有修复,数目无法统计,包括陶灶、耳杯、盘、壶、托盘、盆、陶俑等。  刻铭石牌有59块,另一类的石牌为六边形,长8.3厘米,宽4.75厘米,厚0.7厘米,上部中间有穿孔,内容非常丰富。这个是石牌出土时的情景,主要集中在后室南侧,有的石牌在陶器和漆器的下面。
4,邺城的发掘者,汉唐研究室主任朱岩石。他说,在西高穴发现大墓有很多人觉得比较奇怪,从考古工作来说,在这个地方发现这种规模的墓葬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西高穴大墓的东北边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
在之后的对话部分,朱岩石有理有据地坚持了自己的判断。曹操被称为魏武王的时间仅仅就是这一年多时间,诸多吻合的证据链指向这个墓主是曹操。朱岩石先生的发言说明了邺城的坐标和西高穴大墓之间的关系,记要如下:
  邺城遗址是从1983年一直到现在社科院考古所和河北文物研究所合作展开的一项工作,已经持续了近26年时间。曹魏邺城作为都城长达3个多世纪,曹魏都城在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史上可书可写。
    曹魏邺城非常的重要,它是一个具有中轴线规划的都城。邺城是曹操在和袁绍官渡之战结束之后开始建造的。在曹操时代邺城还是一个王城,到了曹丕称帝以后就成了五都之一。这个都城的规划由于曹操这个人从政治上、社会制度上有很多的改革,所以,它不同于西汉时期的都城布局。
    现在地面上看不到邺城了,能够看到的一个风景名胜就是所谓的铜雀三台。邺城作为都城规划来说,和汉代都城不同的有三个特点。第一、中轴对称。这种规划思想一经确认,后来就一直被延用。
    第二、这个城里面有很多的宫城,到了曹魏这个时期,就开始在中轴线北部的中央确定了一个宫城,之后一直到了元明清。我们已经勘探出来了曹魏邺城地标,和文献记载也基本吻合。邺城的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这对以后的建筑也有影响。
曹操在西高穴大墓这个区域规划的邺城是全新的,是中国古代规划史的里程碑,这种创制度的一些实践活动,实际上在当时的社会反映了很多的层面,包括政治制度、用人制度等。
    现在看到的西高穴大墓实际上也有很多新的因素存在。他介绍了邺城的坐标和西高穴大墓之间的关系,是在西高穴大墓正西偏南一点,这是比较吻合于以往的文献记载的。现在来说尽管曹魏邺城在地面没有了,但是我们通过近30年的考古工作,建立起来了曹魏邺城平面布局的科学认识,通过这些工作,当然也包括都城西部的西陵区域陵墓区的考古工作,把曹魏的考古工作更加精确的做了研究。
  作为曹魏时期的考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我们的邺城遗址方面。陵墓区的工作和都城的工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能够对整个曹魏时期的考古工作进一步深化。

  

5,钱国祥是汉魏洛阳考古队的队长。他介绍了汉魏都城的形制,邺城与洛阳城的关系。他说: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遗址之一,该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最早始建于周代,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都把它当做都城,东汉的洛阳都城,公元25年光武帝在洛阳正式建都,对该城进行了大规模的营造,其城规模没有超出秦、西汉洛阳城。   据记载,两汉时的洛阳城内宫城布局是以南北宫为主,经过东汉时期的营缮,规模极为壮观。东汉献帝初平元年,整个洛阳城二百里内,都屋室荡尽。秦汉以来形成一定规模与形制的东汉洛阳城毁灭于战火。     到了建安元年献帝重返洛阳,都城已成一片废墟。公元220年曹操西征归来,不久曹操病死洛阳,葬邺城西高陵,同年十月曹丕废献帝。北魏时期这个城址有较大的变化,还修建了百尺楼,在城的东北角还建立了一些防御设施马面。而  魏晋时期的洛阳宫城,显示出了魏晋洛阳城可能已经出现了与曹魏王都邺北城格局相似的布局变化。(这一段,我没怎么听懂与曹操墓的关系。呵呵,有机会的话,当再去求证)

6,   刘振东介绍了我国古代各时期的墓葬形制变化,有网友质疑没有墓碑和墓志铭,他说,不封土、不树碑是曹魏时期墓葬形制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发言记要如下,刘先生谈了旧石器以来墓葬形制的时代特征,重点讲了汉代王墓的特征。 他说,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墓葬,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有竖穴土炕墓,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木棺和木椁。到夏商周时期,商朝出现了墓道,西周出现了用鼎制度,到了东周春秋末年地上出现了高大坟丘、陵园,东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套地面陵园设施,包括陪葬坑、陪葬墓等,地下多重棺椁也继续发展。在两周时期,主要是以多重棺椁和用鼎制度来规范墓主的身份等级——丧葬的等级制度。战国晚期,在洛阳一带出现了空心砖墓——这是一种新的墓葬形制。
   秦汉时期的秦始皇陵出现了坟丘、陵园、陵寝建筑、陪葬坑、陪葬墓。到了两汉时期,形成了一套新的丧葬等级制度,其中有皇帝陵、诸侯王陵、王侯墓、二千石官吏墓、平民墓和刑徒墓。
    目前,西汉的诸侯王陵共发现了45座以上,18个诸侯王国,坟丘以圆形为主,也有方形;东汉时期共发现诸侯王陵8座,属于6个诸侯王国,坟丘是圆形,墓葬形制是一条墓道带回廊的多室砖室墓。
    汉制墓葬地上有一套陵园设施,其中坟丘高度是表现墓主等级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地下墓葬形制方面,到了东汉转为了砖石室墓,到了魏晋时期在继承汉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晋制,主要特点是地面坟丘不重视了,以单室墓为主,墓道相对比较宽、比较长,有很多台基,墓室逐渐变成方形。
   西高穴大墓处于汉制向晋制演变的阶段,可见在东汉末年这个墓葬形制很快的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7,张雪莲女士。她重点介绍了碳14测年方法的运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社科院就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碳十四测年研究室,迄今为止,这是考古学最为准确的断代方法之一,测年误差相对也比较小。用在判断墓葬,前提得是这个墓中要有碳。“对于判断墓葬,这只是辅助手法。”一块下电梯时,她对我说。

8,张君女士的发言主题是:“人骨研究能告诉我们什么?”她说,有人说墓葬的骨骼既然是曹操,我们直接做一下DNA分析不就可以了吗。张君女士告诉你这样想注定失望:人死了以后他的DNA分子会很快降解,也就是说遗传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况且,我们目前在亲缘关系分析上的应用是线粒体DNA,探究的是母系遗传,Y染色体DNA是父系遗传。所以,根本不可能用DNA检测的方法断定男性墓主身份。
  她对于女性死者年龄55岁以上的判断,引起了现场质疑,直接导致了所长王巍先生改变口风:曹操墓从基本确定回到了“可能是”。考古学家试图告诉的是研究方法,而公众想要的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呵呵,公众的失望在所难免。倒是王所长的改变口风让在现场的诸多人和我一样诧异。

9,问答阶段,张君一言未发。结束后,她被团团围住。

10,张君的PPT,相册中还有一部分关于人骨的问题。请读者去相册细看。

  11,赵超先生,铭刻研究专家。他说,西高穴大墓里面出土的石牌,特别是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是和曹操有关的直接证据。对于西高穴大墓,他提供的两个证据在今天的会议上技术是全新证据。第一,有三块石碑出自一块木器下(因为木器一碰就化为粉末,由此说明不可能是后人放进去的),其中一块上有“木墨行清”几个字,这是汉魏时代用来表示厕所的字眼。今人很少知道,考古学者也不一定知道,但研究铭刻的自然是知道的。可见,这个造假的可能性很低。
赵超先生发言记要如下:西高穴大墓里面出土的石牌,特别是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是和曹操有关的直接证据。另外还有人提到墓中应该有墓主铭的问题。铭刻学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必须是铸、刻或者书写在遗迹上的铭词,识别铭刻文字的意义,在于区别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字体。
    对于铭刻的研究还可以说明遗迹和遗物的年代、制造者、所在地、用途和目的等。其可靠程度大大超过文献的记载,不仅可以补充古文献的不足,有时候还能够补其错误。   大家看到了西高穴大墓出土的这些石牌,有明显的、科学的考古发掘的记录,表现出了器物叠压的现象。我们还可以从书体上,工艺水平上面进行多方面的做时代的判定,协助对于墓葬的年代做一个大致判定。
他现场展示了几个断代的证据(PPT)。首先大家看一下这个“魏”字,和我们现代的写法不一样,它在下面加了一个“山”字,这是秦汉时期的标准写法,大概在魏晋以后就改变了。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北朝时期的书写材料里面,就把这个“山”移到上面了。到北魏时期这个“山”字就完全消失了。通过这个文字的写法,我们就可以判定西高穴大墓是在东汉到魏晋时期。这些记录衣物的石牌,同样也是从石牌的字体上、形制上可以判断他们是比较相似的,能够形成一定的联系。
    有人提出这些石牌可能是遣册,我个人觉得是楬。有一个石牌里面记载的是“木墨行清”,“行清”在东汉到曹魏时期就是“厕所”的意思。类似的例子在石牌里面还有很多,下一步就是做深入的研究。比如说石牌里面还有一个“出朴床”(音),就是一种赌博的工具,是那个时代才有的,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断代的佐证。

12,现场长枪短炮。新华网做了直播,人民网没获得的直播权,据说有些郁闷。日本的NHK电视台很敬业。河南台的记者占据了前方有利地形。科学时报记者记者提了现场最具价值的问题,上海晨报的记者问的是她自己的疑问。新华社的记者无疑最高雅了,问的是这个奉行薄葬的西高穴大墓和魏晋风骨的关系,后来发现说错了应该是建安风骨,把考古学家当浪漫诗人了。……

13,来自河北邯郸的记者提问颇有点咄咄逼人的架势。这是燕赵晚报的记者。他们三人抢了三个问话机会。当然,曹操墓如果在邯郸,可能就不一样了。

14,来自燕赵都市报的记者。早晨7点20就到了会场。他对潘伟斌提到的、以西门豹祠为坐标提出质疑,因为西门豹祠的确是换过位置。潘回应说,这只是一个参考线索。断定墓葬是通过主要证据断定的。主要证据和参考线索已经严重被混在一块了。

  
15,提问的老者为文献学专家,他说魏书记载卞后70多岁死亡,合葬高陵。而张君女士说墓葬的女性年龄是55岁以上,他认为这可以推翻墓主是曹操墓的结论。就是这个问题,使得王所长转换口风。

16,整个答问环节,多个问题王所长都率先代为回答。这一个问题,王所长说,考古发掘完毕,考古研究才刚刚开始。这不是最终结论。“可能是曹操墓”,目前只是阶段性结论。完全认定有相当困难。只是,这个阶段性认定有相当的根据。这个变化,显然有点出乎意外。潘伟斌队长语带无奈说:我们做发掘的,只管发掘,至于认定要靠专家研究。哈哈,早晨确凿的几大证据,似乎被王所长一句“可能”就稀释了。
曹操墓的认定风波看来还有一段道路要走。在公众习惯于质疑一切的时代,确信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也变得越来越不那么容易了吧?而我们,为何都变得这么这么不肯“信”了呢。
yangziyun图文 by北京2010年1月14日

  后记:回家后查《三国志@魏书》,关于曹操崩和卞后死的文献如下:“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四年春------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崩。丙申,省上庸郡。秋七月,武宣卞后祔葬于高陵。”关于她出生的记录则是:------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魏书曰:后以汉延熹三年十二月己巳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父敬侯怪之,以问卜者王旦,旦曰:“此吉祥也。”年二十,太祖於谯纳后为妾。
  我不会算,想必这位文献专家据此计算出是70岁,是否正确,请教于方家指导。记得张君在说这女头骨年龄约55岁以上时,她讲的是依据她的研究方法得出,但这种头骨检测受限于标本的其它可能因素。在我看来,张君所说的55岁以上,难以是确定性结论,况且,一个七十岁保养得很好的女性,骨骼年龄只有50多岁也是有可能的。这位文献学家显然是设了个圈套,文献学家的逻辑是:这个头骨55岁是确定的,然后据此以文献记载是70岁来否定曹操墓的真实。但考古所长因为这一质疑,就改了口风,改说我只认为“很可能是曹操墓”,一有悖于考古学的原则,即,地下的历史比文献的历史更真实;二也缺乏了点考古学者辨据析理的精神。因为,就算这个女性的年龄有出入,但在其余诸多证据的支撑下,认定是曹操墓还是比较确切的。

  再发表一点对昨天会议的观感。比较喜欢坐在台子上的诸位学者,没有人顺着所长同志的口风一边倒。基本上都能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尤其是铭刻专家赵超和邺城的发掘者朱岩石,他们提出的证据比较确凿。考古的认定,不是靠一个证据认定的,当然,也不是依据一个反驳就能否定的。我认为前所长刘庆柱和唐际根研究员在腾讯嘉宾访谈室所说的一句话比较真实:论证据,曹操墓的认定比其他诸多墓葬的证据多多了。比如1951年认定曹植墓,50%的证据都不到。看来,不少考古结论,基本上是大概加估计的干活。而这一次的曹操墓,九大证据环环相扣,至少有90%的认定可能,反倒争议多多。或许真应了某位学者的一句玩笑:你看看,如果,是某某人参与挖掘的,他早就会认定这是曹操墓了。

  顺便提一句,这个会议,前所长刘庆柱先生没有出席。不知为何?

  腾讯曹操墓专题:http://news.qq.com/zt/2009/caocaomu/
  
世界上的云朵 - 曹操墓认定为何再起波澜? - 腾讯博客 - Qzone 刘家辉律师的博客 - 成都醉驾男子死刑,法院认定罪名错误! - 腾讯博客 - Qzone 优等生为何控制不住自己的怪声?-腾讯博客-Qzone 刘继兴的空间 -- 腾讯博客 - 糊涂虫为何被称为“二百五”? - Qzone 问题肝素再起波澜 人民币汇率再起波澜 曹操墓争议再起波澜 河南文物局否认违纪 鄢烈山的博客 -- 腾讯博客 - 转文收藏 纪检委书记为何网络举报公安局长 - Qzone [ 甜梅號 ] - 慢味这世界上最古老的伦敦地铁 - 腾讯博客 - Qzone 汽车博闻 -- 腾讯博客 - 奢华!世界上最昂贵的10辆超级汽车 - Qzone 竞报评论 - 梁晓声: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拜金的国家 - 腾讯博客 - Qzone 科幻星系 -- 腾讯博客 -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贼 - Qzone 最爱故纸堆 -- 腾讯博客 - 世界上十大最令人惊讶的奇异植物 - Qzone 客家人逍遥影像 -- 腾讯博客 - 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景色 - Qzone 汽车博闻 -- 腾讯博客 - 奢华!世界上最昂贵的10辆超级汽车 - Qzone 给世界的情书 - 毛泽东为何以穿泳装的方式迎接赫鲁晓夫? - 腾讯博客 - Qzone 苏芩的女学馆 -- 腾讯博客 - 为何自尊心强的女人最易被攻下 - Qzone 叶细细的QQ空间-女烈士为何变成历史罪人?-腾讯博客-Qzone 颜如玉 - 至今未盗的陵墓:武则天墓为何万人挖不动 - 腾讯博客 - Qzone 给世界的情书 - 毛泽东晚年为何“弃绝”周恩来(图)? - 腾讯博客 - Qzone 刘继兴的空间 -- 腾讯博客 - 梁山好汉为何不怕坐牢? - Qzone 苏芩的女学馆 -- 腾讯博客 - 为何很多人把结婚当成做生意 - Qzone 情感畅销书作家曾子航 -- 腾讯博客 - 男人为何总是难挡青春美貌的诱惑? - Qzone 大道 - 美国为何强烈敦促人民币升值 - 腾讯博客 - Q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