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香港个别组织发动“公投”挑战基本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22:56
 国务院:香港个别组织发动“公投”挑战基本法

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15日就香港个别社会组织针对香港未来政制发展问题发动“五区公投运动”一事发表谈话,全文如下:

近日,香港个别社会组织宣布将推行以“尽快实现真普选,废除功能组别”为主题的“五区公投运动”。对此,我们表示严重关注。

众所周知,“公投”是由宪制性法律加以规定的,是一种宪制性安排,具有特定的政治和法律含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没有规定“公投”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无权创制“公投”制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所谓“公投”没有宪制性法律依据,没有法律效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已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未来发展,包括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实行普选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任何形式对未来政制发展问题进行所谓“公投”,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不符,是从根本上违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一些人蓄意推动所谓“五区公投运动”,公然挑战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只会引发争议,损害这种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相信这是香港公众所不愿见到的。

我们注意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许多社会人士已对“五区公投运动”表示强烈反对。曾荫权行政长官1月14日下午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答问会上表示:在香港进行任何形式的所谓“公投”,都是完全没有法律基础和法律效力的,特区政府是不予承认的。关于香港政制的发展问题,无论大家的意见、立场有多大的不同,我们都必须严格按照基本法所确定的程序办事,而任何偏离基本法所规定的程序的行为做法,都无助达成社会共识。曾荫权行政长官和香港社会人士的上述看法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我们对此表示赞赏。

我们相信,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界人士一定能够明辨是非,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决定的基础上,理性务实地讨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两个产生办法的修改问题,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中联办:希望香港政治体制发展向前行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在回应有关政制发展问题时强调:“对话比对抗好;代表大多数市民意愿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比代表少数人意愿去抗争好;向前迈进一步,比原地踏步好”。

李刚希望大家以包容的态度,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将有利于2012年政改咨询工作顺利进行,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和谐进步。

李刚24日在一个公开活动上,被记者问及香港政制发展问题时表示,2005年政改方案未能在立法会通过,令政制失去向前迈进的机会,他实在不希望再出现像2005年的情况,而这次政改咨询方案是一个新机会,这机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李刚说,香港政治体制发展向前迈步,一定要按照《基本法》规定的循序渐进,希望大家同心合力,凝聚共识,推进政制向前迈进。

另外,香港社会各界继续发表声明及立场书,支持特区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建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发表声明,指特区政府新公布的咨询文件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12月29日作出《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咨询文件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也符合《基本法》有关香港政制发展的相关规定,所以咨询文件是值得支持的。

统促会香港总会认为,咨询文件在“2005年方案”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并发展了民主政制,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政制发展的诉求,又充分考虑了香港各界的意见和香港社会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循序渐进发展民主政制的原则,有利于香港进一步发展民主政制,又为香港最终实现普选迈出了重要一步,故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支持咨询文件。

全国政协委员梁伟浩也发表文章,表示完全赞同并支持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扩充,同时立法会议席由60席增加到70席、即分区直选和功能界别各占35席等主要内容;但他认为,新增5个功能界别全数拨归区议会,全部由民选区议员选举产生,委任区议员无投票权的做法,似有可商榷之处。

不过,梁伟浩强调,无论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循序渐进”,这既是出于社会、百姓承受能力的考虑,更是维护特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需要,希望大家能本着包容、求同存异的精神,早日达至共识,以免重蹈2005年的覆辙,再次令政制改革原地踏步。 中联办负责人称香港基本法没有规定公投制度  

中新社香港一月十五日电 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十五日表示,香港《基本法》没有规定“公投”制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任何形式对未来的政制发展问题进行所谓“公投”活动,都是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不相符的。

中联办有关负责人十五日下午就香港个别社会组织发起“五区公投运动”一事,接受了新华社采访。该负责人表示,在香港特区政府就香港二0一二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进行公众谘询的过程中,香港个别社会组织日前宣布将推行以“尽快实现真普选,废除功能组别”为主题的“五区公投运动”,对此,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今天发表谈话,表明了中央政府的立场。

该负责人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已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未来发展,包括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实行普选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该负责人说,香港的政治体制发展问题必须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处理。在香港进行所谓“公投”活动,都是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不相符的,不利于香港政治体制在基本法的框架内循序渐进向前发展,不利于香港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损于广大香港市民的福祉。

该负责人表示,在《基本法》的框架下支持香港循序渐进发展民主是中央的一贯立场。目前特区政府正在就二0一二年两个产生办法修改问题展开公众谘询,广大市民可以在谘询中充分表达意见。我们相信,香港社会各界能够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理性务实地共同推动香港政制沿着《基本法》设定的轨道向前迈进。 
港人反高铁背后的集体潜意识
 

核心提示: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时间》中,吕宁思引述香港学者观点,分析了香港人反对高铁建设的经济、政治原因。他指出,香港人反对高铁背后是对香港大陆化的担忧,对身份丧失的焦虑。以下是节目内容:

首先表明立场,作为香港居民,我是赞同和支持建设广深高铁香港段的,理由很简单:香港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发达都市,兴建高铁是新时代的要求。不过,这并不影响我想去认真听听反对兴建高铁人士的意见,特别是那批八零后的香港孩子们的想法。而倘若让本人去说服这批年轻人,似乎就更需要舍身处地去理解对方的思路,而不是简单以我们这一代人或者官员的思维去语重心长地简单宣传所谓整体利益。当然,肯定是轮不到我这类说起广东话来如同脑残智障的人,去说服香港八零后。

《亚洲周刊》最新刊登林沛理先生文章,值得一读。林先生文章题目是《反高铁究竟反甚么》,他写道:香港特区政府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创造大量就业、志在与高速发展的大陆经济进一步融合的基建工程,会变成一个动员八十後年轻人上街、凝聚各界反政府力量的鼓吹性议题。面对来自四面八方、越来越清晰可闻的反对声音,亲政府的智库和行政会议成员,以至特首曾荫权本人,一味只懂得诉诸香港人的经济理性,反映了他们对转型中的香港社会以及它的深层次矛盾,简直全无头绪。在一个贫富悬殊、经济利益分配严重失衡,以及极少数人拥有压倒性不公平优势的社会,政府迟早会被人民从奢谈整体利益的道德高地上拉下来。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整体利益作为推行某种政策的理据,其假设是水涨必定令(所有)船高。

可是,经验告诉香港人,水涨固然可以让某些人乘风破浪、驰骋万里,但另一些人却可能在当中没顶。去年香港的楼价平均升幅高达三成,有楼的人自然笑逐颜开,但本来已经买不起楼的人却益发绝望。耗资接近七百亿港元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一旦上马,在施工期间与落成之後,无疑会为香港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按照现时的权力架构,这些利益的分配、工程成本的支付,以至工程的界外效应和补偿的安排,又是否符合公平与合乎比例的原则?

长久以来,香港的土地和房地产政策向地产商的利益严重倾斜,楼宇建筑和买卖的法例更彷佛专为地产商牟取暴利而设。可是,市民对此一直逆来顺受,没有人为抗议楼价不断攀升而包围立法会。这是因为地产商早已紧紧扼住香港经济的咽喉,而太多香港市民透过置业和楼宇按揭成为楼价攀升的受惠者,社会似乎没有大规模反地产商和反楼价的共识。在这个意义上,反高铁运动的重要性在於它所发挥的示范作用:反高铁阵营的核心分子不过数千,已经令政府穷于应付;试想香港过百万的无壳蜗牛一旦组织起来,将会导致甚麽社会和政治后果。事实上,反地产商和反楼价的集体意志在社会早已存在,它的行使只需要一个有效的工具,而大多数是无楼一族的八十后世代,大有当这个工具的条件。

林先生认为,反高铁不是一场经济利益的争夺战,所关乎的也不只是社会公义的问题。在一个集体潜意识,但也深具象徵意义和浪漫色彩的层面,反高铁的活跃分子发动的,是一场一方面要保卫香港身份;另方面要重塑香港价值的两面战。九七後香港以令人胆战心惊的速度向大陆靠拢和归属,香港仍然保有它的法治与自由,但随着它对大陆经济近乎病态性的倚赖,两地的文化差异正在不断缩小,而香港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变得岌岌可危。作为一个象徵,没有甚麽比将香港与深圳和广州串联成一个紧凑整体的高铁,更有力、更戏剧性地把香港“只是另一个大陆城市”的身份彰显出来。从这个角度看,至少在反高铁人士的心目中或潜意识里,反高铁要反的不仅是高铁,也是无止境、不加思索的香港大陆化趋势。由於这个趋势已经无可挽回,反高铁的行动也似乎只能够像保卫皇后码头一样,是一个美丽、苍凉但最终改变不了现实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