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关注中国消费全球1/4奢侈品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4:20:52
新闻事件


  据22日《广州日报》报道,全球四分之一奢侈品是中国人购买,其中60%奢侈品是在国外购买;未来5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7万多元的一款铂金包,订了一年还买不到;一位VIP客户,年初至今已刷掉700多万元……在欧美消费者还捂紧钱包时,中国的高档消费已出现井喷。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刘金山教授表示,中国先富阶层追求奢侈品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变成“排浪式”的消费浪潮。


  五味杂陈


  穷得只剩钱的主不少


  北京网友 看来穷得只剩钱的主不少哇。财政部最近统计显示,中国占城市人口10%的富人已拥有45%的城市财富。正是有了这样的富人,才会买奢侈品如同买菜。


  某会计师事务所分析师李港卫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富有的消费者,一类是年轻的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最为典型。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者目前已占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大部分是年龄在25~50岁之间的白领人士、私企老板、社会名流。其中有1000万~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他们选购的产品主要包括手表、箱包、化妆品、时装以及珠宝等个人饰品。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赵晓 中国转轨期间涌现的这部分“转轨富豪”大都是“问题富豪”,带着“与生俱来的原罪”,赚取的不是阳光下的利润。


  某外企女白领温宁 在我们公司,用香奈儿的香水、登喜路的包都很普通,如果是有级别的人,穿几千元一件的衣服更普通。像宝姿那样的衣服,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名牌了。如果你穿得太普通,会让人感觉怪怪的。


  新浪网友“FTLKI” 按说,中国人口也占世界1/4,这个市场比例份额也不是太出格,但问题是,中国整个国家富裕到这个程度了吗?


  重庆江北网友 钱多,人傻,速来!


  我花我挣


  合理消费才不“杯具”


  “急急如律令”博客 在中国人的平均消费水准距发达国家还相去甚远的时候,在中国政府正投入巨大努力,希望阻止贫富悬殊加大、要让全体国民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时候,这顶“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的桂冠,怎么琢磨都觉得像是个“杯具”。(编者注:“杯具”是“悲剧”的谐音,近来风行于网络。)


  网友“原谅我拖后腿” 我花我挣无可厚非,但我们要倡导能挣会花,而不是胡挣乱花,夸奢斗富,甚至未富先奢,盲目崇洋,暴殄天物。


  网友刘效仁 最可怕的是,公款消费一直是奢侈消费的主力军。一些地方政府带头讲奢华,讲面子,热衷形象工程,标志性建筑,已成普遍现象。可见,要遏制奢侈过度消费,必须从政府带头做起。


  中华网友“中规中矩” 奢侈品,不少都是助腐剂。


  新华网友“谁知我心” 奢侈品消费年轻化趋势增大,富二代成为主力,凸显了“及时行乐”的世界观。


  凤凰网友“牛小刀” 可惜奢侈品中很少“中国制造”,统计数据表明:世界公认的前50位奢侈品品牌中,欧洲有34个,其中法国11个;美国有14个品牌,中国一个也没有。


  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 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例如比茅台和五粮液还贵的水井坊,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正裁缝,还有一些高档的红木家具等等。财富伦理


  在巨富中死去是耻辱


  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 我只是上帝财产的管理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编者注:卡内基年轻时拼命挣钱,年老时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临死前只留微薄的钱给儿子,几乎捐出了全部家当。)


  作家史铁生 不竞争则大家穷,竞争则必然贫富悬殊以至孕育仇恨,基于此,不妨把占有财富的竞争转变为向善向爱的竞争。


  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 可从两方面促使富人捐出身家做慈善,一是税收方面仿欧美等国家,对慈善捐助免征遗产税。英国最高的遗产税税率高达98%,留给子孙1000万英镑,980万英镑进了国库。而且,遗产税法规定,捐赠社会的部分,可以在一定幅度内抵遗产税。高额的遗产税率以及捐赠可以抵遗产税的规定都是促使富人们多捐赠,而少留作遗产的重要原因。二是发展民间慈善组织。美国仅非营利的慈善组织就有一百四十多万个。在欧洲国家中,德国、英国、瑞士都有不下一万个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