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书记"冒死救千人 头顶骂名委屈大哭(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29:42
"逃跑书记"冒死救千人 头顶骂名委屈大哭(图)   文章提供 于 2008-6-1 2:29:8 (北京时间: 2008-6-1 14:29:8)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 新闻热评 首页 ] [ 加入博客 ]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
  地震发生后,从惊恐中缓过神的刘廷凯从彭州市区开着他那辆“凯旋”车就往镇上飞奔。此后5天,他一直在龙门山上下往返指挥救援,冒死救下千人,几乎和外界断了联系。他没想到的是,在山下,“刘廷凯逃跑了”的消息已不胫而走。


刘廷凯


刘廷凯


头顶“骂名” “铁汉”书记委屈的哭了


  “龙门山不复存在了!”5月12日晚7时,刘廷凯从龙门山镇趟水返回小鱼洞大桥,在混乱的人群中第一个看见了谢芝华。只说出这一句,刘廷凯就哽住了喉咙,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

  龙门山风景区总面积1900余平方公里,核心景区位于彭州境内。刘廷凯和谢芝华,一个是龙门山镇党委书记、一个是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龙门山镇的包镇领导。这天,他们本该在彭州参加一个龙门山脉银厂沟段旅游资源开发的论证会,然后刘廷凯会陪着地质、旅游专家坐车到银厂沟实地考察。但地震让一切都乱了套。

  地震发生后,从惊恐中缓过神的刘廷凯从彭州市区开着他那辆“凯旋”车就往镇上飞奔。此后5天,他一直在龙门山上下往返指挥救援,几乎和外界断了联系。他没想到的是,在山下,“刘廷凯逃跑了”的消息已不胫而走。

  “我是你老公,我没死!”

  12日下午3点左右,刘廷凯开车冲到龙门山下的小鱼洞大桥,猛然发现桥已经拦腰折断。这是通往龙门山的唯一通道。

  稍晚,谢芝华也赶到小鱼洞,没见到刘廷凯,只见他的车扔在桥边。通讯中断,不知道他在何处,是生是死。

  刘廷凯已经趟水过河,身影被从山上逃下的人群淹没。他曾经是彭州利安中学的体育老师,10多年前打下的底子让他在两个小时里急行军20多公里,踩着塌陷的路基,躲过飞石,徒步走回龙门山上。

  下午4时许,刘廷凯赶到龙门山镇中心校,校长报告:1幢教学楼垮塌,1700多名师生仅1名学生遇难。

  下午5时,龙门山镇政府,办公楼倒塌,刘廷凯向能找到的镇干部发出指令:散到各处,“救伤员、把人转移下山”。

  但银厂沟深处还有多少人没有疏散出来,地震到底困住了多少村民、游客,刘廷凯心里完全没底。全镇13000多人,只有26名镇干部。必须下山求援!刘廷凯折回头,往小鱼洞大桥方向一路冲下山去。

  天渐渐黑了,桥下的湔江水越来越急,从彭州赶来的两艘橡皮艇陆续把伤员运到城区,刘廷凯心里稍定,和谢芝华商量,“要尽快带人到大山深处救援。”

  13日,成都空军的战士赶到,正好碰到龙门山镇副镇长曹光伟从银厂沟一身泥泞地回到镇政府。曹光伟说,地震撕裂的山峰阻断了前往银厂沟的银白公路,沟内上千人被困,被落石砸伤的村民、游客正在痛苦呼号。

  救人的时间所剩不多,刘廷凯和谢芝华决定带着几百名战士徒步进山。8小时后,他们赶到了银厂沟深处的大龙潭。在这里,救援队伍找到了被困村民、游客1000多人,受伤人员62人。

  参与救援的战士说,进山过程中,他们遭遇了近百次余震,随时有斗大的落石从耳畔飞过。刘廷凯却似乎不记得这段了,“伤者和死者挨在一起,我们只能帮伤员简单包扎,点起几堆火,等待救援。”25日,刘廷凯回忆起当天时说,他记得最深的是“山上惨痛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心里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直到空军部队直升飞机赶到,将62名伤病员运出景区,1000多名集中起来的村民和游客也全部疏散到山外,刘廷凯才喘了口气。但他没有和大部队一起往外走。他留下几个人,把进山途中发现的26具尸体一一掩埋。每一处,他都用木头立了碑。“这是为了防疫,也是对死者的尊重。”

  5月16日晚,刘廷凯终于从山上走回龙门山镇的临时指挥部。这时,他和家人失去联系已经有100个小时。同事帮他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通了,因为不是我的号码,老婆问是谁。我喊了一声:‘我是你老公,我没死!’然后就听到她的哭声。”

  “刘廷凯逃跑了”

  龙门山镇是彭州市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截至目前死亡422人,转移群众超过1万人。大量的受灾群众往山下转移,分散在六七个安置点。他们不知道山上的情况到底怎样,受伤的亲人是否还在,财产能不能抢救出来……在天彭镇安置点,人们越来越感到凄惶———几天了,都没见到镇上的干部,平时经常到村上转悠的刘书记也没了踪影。

  “刘廷凯逃跑了,关键时候他丢下我们不管了!”第一个人说这话时,人们还将信将疑。传话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认定刘廷凯是“逃跑书记”。互联网上开始有人直斥刘廷凯抗灾不力。就连外地媒体到彭州采访,首先问的也是刘廷凯的下落。

  也有人站出来替刘廷凯说话。九峰村一组的米信荣说,“我14号凌晨上了一趟山,看到了刘书记。他喉咙吼破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但被大地震骇怕了的人,更愿意为心中的痛苦、恐惧找个宣泄的出口,“刘廷凯逃跑”正好撞在枪口上,成了人们的靶子。

  陆续有人回到山上,“逃跑”的消息也传到了刘廷凯耳朵里。他却不知该向谁解释,只能大口大口地抽烟,然后又带着部队战士四处搜救。直到16日下午,刘廷凯终于在天彭镇安置点出现。“我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把这几天每个小时发生的事从头到尾给大家讲一遍。”

  压了一肚子的东西一下子涌出来,刘廷凯忍不住失声痛哭。“我是一个基层党委书记,我要救人、要找机械、要找药品。就是有10个刘廷凯,也不够分身去看望每个受灾群众。”他说,“徒步进山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下来,心里没这么苦过;不知道妻女生死,心里没这么苦过;16号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苦,竟哇哇大哭起来。”

  那天,在泪眼中,刘廷凯看到龙门山的人,也都和他一起流泪痛哭。

  “爸爸加油!”

  25日上午,龙门山镇中心校,成空副司令员林杰少将“逮”到了蓬头垢面的刘廷凯。“我15号就给你说了,要帮你搭个板房当镇政府的办公点,你就是不给我回话。”林杰训斥他说,“救灾和行军打仗一样,最重要的是指挥部,你的指挥部在哪儿?!”

  刘廷凯辩解:“那边的3个帐篷就是指挥部。我又要挂帅、又要当兵,到处跑腿,要你的板房做什么?”

  “你看,学校的板房都建好了,桌椅也置齐了,娃娃马上就可以复课。现在你总可以找个地方把政府搭起来。”林杰说。

  刘廷凯在成都空军援建的简易教室转了一圈,又把话绕开了,“司令,现在路还没有恢复,能不能在教室旁边弄个宿舍,离学校远的娃娃晚上就在这儿住。这里安全,他们的家长放心。”

  林杰拍胸脯答应了,刘廷凯才又说起办公地点的事,“我跟着就找地方,你们来搭。”但他转过头,又对身边的镇干部悄声说:“我的烦心事多得很,哪儿顾得到什么办公地点?”

  九峰村的安置点太挤了,安不下的人该移到哪儿去?帐篷不够,该上哪儿筹措?……对刘廷凯而言,上山救人拼的是一股勇气,现在灾后重建的事千头万绪,还真要费一番脑筋。

  这天,彭州市委书记门生又上山来看望受灾群众。刘廷凯打起了主意:“书记,我想把九峰村的一部分人移到贺家坪,但有人说不安全。要不我陪你去贺家坪走一趟,他们看书记敢去,心就放宽了。”

  “安不安全,你说了不算,我走了也不算,要地质专家看过才知道。”门生训他道。

  话这样说,门生还是和他往贺家坪走了一趟。一边走,刘廷凯还有些不服气,“专家今天就来,马上就能见分晓。”

  下午,地质专家说,贺家坪可以建安置点。刘廷凯赶紧让人去搭棚。看到棚子一间间搭起来,他又从贺家坪赶回指挥部,和镇干部讨论如何安置地震中逃生的孤、老,“我想先给他们搭板房,集中安置,派专人照顾,如果同意,马上就去落实。”

  刘廷凯说,地震的时候都先顾命,现在相对安全了,人们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不解决好,矛盾会越积越多,灾后重建就更难了。镇上的人说,10多天来,刘廷凯就没有停下来好好喘口气。他笑着纠正说:“前天晚上,不,应该是昨天早上我还回家睡了一觉。”

  那天是回彭州市参加抗震救灾会议。凌晨两点他回了趟家,见到了妻女。他很后悔,“太困了,倒头就睡,居然没有和女儿说句话。”他只记得,早上6点从床上爬起来,听见女儿在睡梦中说:“爸爸加油!”

  “我一直都在给自己加油,不然挺不过这一段。”刘廷凯像对自己说,又像是对山下的女儿说,“过了这一段,一切都会好起来。”本报记者孙耒

  记者手记

  都说乡镇干部压力大,这次抗震救灾体现得最明显:迟缓一步,就是人命关天;稍有处置不当,就会激起新的矛盾。所有这些,刘廷凯都经历了,除此之外,他还差点背上“逃跑书记”的骂名。所以他说,最累的不是徒步上山救人,而是身上无时不在的压力。从5月12日到现在,丝毫没有缓解。

  可喜的是,刘廷凯挺过来了,和他一样,很多基层干部都直着腰板挺过来了。尽管他们还在为灾后重建的一个个难题发愁,但毕竟,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了。

  就像刘廷凯所说,一切都会好起来。有这样一群干部,不推卸身上的责任,在灾难面前勇于担当,凭勇气、凭智慧带领群众抗灾自救———我们相信,灾区一定能看到重建的希望,人们一定能从大地的裂缝中找回新的家园。

  

  

  
来源: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