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山西省政府官员的一封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42:49

致山西省政府官员的一封信

2010年01月08日 23:32 铅笔经济研究社 李子暘

案:某媒体组织专题文章,给社会各界的一封信。约我写其中一篇。我提出,给正在国进民退的路上狂飙突进的山西政府官员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是多么不明智和不负责。该媒体表示认可。但我交稿后,他们却认为过于敏感,不予采用。这个题材被认为敏感,其实正是国进民退大潮后果的显现——人们已经开始噤若寒蝉了。

山西,曾经是中国的模范省。

今人提到山西,大多只想到煤。但对熟悉中国近代历史的人来说,山西却是另一种形象。近代以来的中国,内乱不断。可是,在记述这些内乱的历史中,山西是一个比较少被提到的省份。很多时候,被历史忘记是一种幸福,代表着人民正在享受平静和祥和。那时的山西,相比中国其他许多地方,确实可称得上平静和祥和。

晋商,今人仍然赞颂不已。可惜,大多数赞颂者只看到某些晋商的个人魅力和出众的商业才能,却没能看到造就晋商的社会环境。正是这种社会环境,把山西建设成中国的模范省。

现在,你每天都可以遇到环境保护主义者,但你很少遇到另一种环境保护主义者——主张保护社会环境的人。其实,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更能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果我们有了好的社会环境,自然就有了好的自然环境。如果没有好的社会环境,不但自然环境好不了,我们也只能生活在贫穷和堕落中。

政府,也就是各位政府官员,是塑造和影响社会环境的主要因素。

晋商的主业,是金融业。提请各位注意,金融业是对社会环境要求非常高的行业。世界上富裕发达的国家不少,但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却屈指可数,不过纽约、香港、伦敦几处而已。何以如此?原因就在于,社会环境一旦恶化,或不够优良,金融业最先感知,或逃之夭夭,或根本就不靠近。只有纽约等几个地方,才能做到让金融家们放手经营、放心经营,于是就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可见,晋商的金融业大发达,确实值得山西人格外自豪。这种大发达表明,山西曾经拥有非常优异的、今人都难以企及的、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的社会环境。

那么,这个环境是什么?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政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保护好公民的人身安全,阻止暴力侵害,同时,对于不该做的事情,政府绝不越权伸手。这样,社会就得到了一个好的环境,人们可以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安心发展自己的事业。结果,就是政通人和,就是模范省。

可惜的是,尽管拥有令人赞叹的历史,今天的山西省政府,却开始走向错误的方向,开始破坏山西的社会环境。政府这样做的结果不问可知,山西省将离模范省越来越远。

近来国进民退大潮汹涌。在这个大潮中,山西省各级政府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弄潮儿角色。政府出尔反尔,撕毁合约,以近乎没收的方式侵吞私营煤矿的合法财产。我要指出的是,日后,研究者书写中国经济史和社会史时,山西省政府的所作所为,是不会被历史忘记的。历史将记录下中国人民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并让始作俑者成为永远的反面教员。

各位官员们,是的,今天你们有权力做许多事,人民无力反对。你们可以从中攫取巨额财富。但你们应该思考一件事,这种无本万利的好买卖,为什么山西是模范省时的那些官员不做?为什么世界上其他更优秀政府的官员不做?为什么现在中国那些更富裕省份的官员不做?为什么偏偏只有你们看到了这条致富之路?为什么只有你们这么聪明?

答案是:并非你们比其他人更聪明。你们是在犯其他人不愿意犯的错误。

目前的中国,相对于民间商业,政府拥有绝对的力量优势,基本上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这真的是全部真相吗?政府真的是无所制约,可以毫无顾忌吗?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山西煤矿近几年的变迁。2005年开始,山西推行大规模的煤矿产权改革,大量煤矿转为私营。产权清晰了。改革初期,私人经营者大量投资,山西的煤矿不仅产量大幅增长,安全形势也大大好转。没错,安全水平是和投资多少直接相关的。而只有确认煤矿属于自己,人们才会愿意在这里长期投资,把煤矿作为自己的产业来悉心经营。而更多的投资就会带来更安全的生产。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一段时间之后,矿主们不再愿意大量投资经营煤矿了,而是转而采用种种层层转手的短期策略。有人说,看到了吧,私人经营就是这么唯利是图。但作为山西本地的官员,你们应该对此心知肚明。实际上,造成这种变化的,恰恰不是私人的短视,而是政府行为的混乱。

在那几年中,出台了多少折腾煤矿的法规和政策!今天关停,明天整顿,一场事故就可以让无数家煤矿停止。投资者们承受了多少损失!当局者一时兴起,一个领导批示,就可以让无数投资者的心血、财富付之东流。是的,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悲惨的煤矿事故,但那些动辄“整顿”煤矿的人,可曾提出什么真正减少事故的办法?没有,根本没有!他们的办法就是蛮横地停止生产。至于由此导致的损失,谁关心?反正不是由他们来承担。

面对政府的折腾,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再像产权改革初期那样勤勤恳恳地经营了。这种局面就是个逆淘汰——诚实经营者退出,短期策略者胜出。层层转包,临时凑和,尽量减少投资,干一天是一天,破坏性、掠夺性开采,这些看起来是私营业主的机会主义行为,其实都是政府折腾的结果,都是人们应付政府无常政策的办法。没有稳定的预期,会有人几千万、上亿地进行投资吗?

辛辣讽刺的是,随后而至的大潮一样的国进民退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在这个地方,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诚实经营、守法经营、放眼长远是多么的愚蠢!大潮之下,受打击最大的,就是那些大笔投资,想要长久经营的投资者。而那些借助政府权力,捞一把就走的人,反倒没什么损失,甚至还有可观的收益。

有了好的社会环境,持之以恒,人们就会逐渐形成相应的道德。诚实经营者得利,诚实经营者就会越来越多。机会主义者得利,则蝇营狗苟之辈就会充斥世间。慨叹治下民心堕落的官员是否意识到,这些堕落的民心,正是政府行为的产物。有什么样的规则,就会有什么样的胜出者。如果政府没完没了地让人们比较谁更无耻,然后奖励胜出者,打击失败者,那当然最后就会得到一群无耻之徒。

政治是需要高超智慧的,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智慧。政治智慧的核心是什么?是政府官员的自我克制。你们拥有巨大的权力,但这不等于你们就可以实现优良的统治。恰恰相反,只有克制住权力的冲动,谨守政府的边界,才能得到优良的统治。

一种错觉以为,拥有不受限制权力的官员,才是强大的官员。这种错误太离谱了!许多山西官员,其实都深受权力的另一面之苦。半夜里电话铃声响起,对官员来说,比噩梦更可怕。你们权力伸到哪里,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你们可以对私人投资者予取予夺,但这绝不是没有代价的。实际上,与那些克制自己权力、尊重社会秩序的官员相比,你们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你们的风险也太大了!

真正拥有政治智慧的官员,看起来好像颇为无力,不那么威风凛凛,需要耐心地在不同社会利益之间协调,需要尊重他人的许多权利,不能肆意妄为,但这些官员,不但治下的社会兴旺发达,而且官员本人也受人尊重,生活充实,心态平和。也许他们不是暴富,但他们也无牢狱、“双规”之忧。前车之鉴不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诚可叹也!

一封短信,不可能一言以兴邦,惟愿在各位官员心中留下一点印记,让各位官员意识到,这世界上还有一种名为政治智慧的东西在。这种智慧,不但有利于社会,也极有利于各位官员。至少,如果我们的家乡足够好,大家就不必时刻准备着逃离,不必费尽心力把子女送到异国他乡,并因此担惊受怕和忍受骨肉分离。

要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还有谁比各位更有机会、更有责任呢?是继续肆意放任权力,还是从现在开始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选择在你们手里,代价也在不远处等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