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耳朵的老虎:2010年的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26:39
2010-01-07 20:22:42
浏览 2671 次 | 评论 55 条
经济学家郎咸平说,2010年的经济是不容乐观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几架马车还没有哪一辆能拉的起来,消费这一驾马车,老百姓不敢消费,也没有力量去消费出口;出口这一驾马车,奥巴马来中国给带来了三个“礼物”,是贸易大战、汇率大战和成本大战。因此出口马车也不能跑多远;基础建设这一驾马车更没有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靠持续的投资基础建设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在其它两架马车跑不动的前得下,靠基础建设把经济拉动起来,只能是昙花一现。而更惨的是,经济不发展的情况下,还有通货膨胀!
国内的一些学者,居然说中国目前没有通货膨胀;但看看身边,除了工资其它的都涨了,水费涨了、燃气涨了、炒菜的油涨了、就连你们早已经买不起的房子还是涨了;美国利用他们的“低炭美元”,还要收中国的呼吸税。这些现象,2010年不会得到改变!还有一个最要命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把大量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基础建设,在西部建起了公路,这些公路建起来又没有车跑,形成产能过剩。把资源集中起来搞基础建设,而搞基础建设的基本上都是国企,这些国企一方面占据了资源又一方面占据了资金,中小企业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是他们不会投资实体经济了,而放在银行又有通货膨胀,只有炒楼炒股、买高档消费品。国家政策倾向楼市,他们就炒楼。国家政策倾向股市,他们就炒股。投资楼市股市即不要付太多工人的工资,又不用那么累。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得解决中国70%以上就业的民营经济所雇佣人员工大幅减少,老百姓一失业,老百姓的消费就提高不起来,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使得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然后又回过头来制造资产泡沫。
中国的经济,正在步履蹒跚。2010年的中国,生肖是虎,象征着生机勃勃、威猛迅速,实现繁荣,给人带来一种希望。童谣唱到,“两只老虎,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但2010年这只老虎,一方面尾大不掉,一方面将失掉耳朵,几乎听不见内外的真实声音。2010年的GDP增长率,不会超过为6%,将创下近二十年来最新低位,可能陷入衰退。
2009年,为了抵挡全球低迷给国内造成的影响,中国往新的公路、铁路和其它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数千亿美元。它的刺激方案是世界最大的刺激方案之一,美国耗时数十年,历经一场世界大战才完成的建设,中国要透过投资实现大跃进,为中国全球竞争力迈上新水平作准备。而驱动这股建设热的,不是竞争,而是恐惧。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担心经济减速以及心怀不满民众示威的风险。而且,中国官方舆论总是指责西方以另类的眼光看中国,并不愿意正视中国人其实始终生活在对西方的傲慢与偏见里。
长期以来,“中国奇迹”背后有三个重要因素: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以党国制主导的特殊的政治结构。这三个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补充,一方面促成了“中国奇迹”的诞生;另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力的相对消长,又埋下了可能形成“中国奇迹”停滞甚至社会崩盘的诱因。
从历史上看,任何经济奇迹都有停止的时刻。例如,在经历了战后近30年高速增长的奇迹后,日本经济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开始减速,从90年代起甚至进入了停滞期。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在经历了各自的高速增长的奇迹后,也分别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相继进入了结构调整期,他们的经济增长在结构调整期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减速。因此,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密集但资源缺乏的大国。大量的就业压力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不得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这正是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加工车间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农业和服务业而言,加工业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较大。正因为如此,中国在满足全世界对劳动密集型工业品需求的同时,已经和正在承受着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环境也不能无止境地承受破坏。所以,这种格局的经济增长当然会出现停滞。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随着对那些明显不合理的计划经济制度的纠正,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回归,这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已经逐渐减弱。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实际上就已经基本上是依赖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来维持高增长。而利用国家强制性的力量不惜一切成本地压低包括劳动和环境在内的各项成本,更是成为中国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基本战略。随着出口这一驾马车在奥巴马来中国给带来的贸易大战、汇率大战和成本大战而失灵,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就是难以避免的。而从中国现有的扭曲的经济结构和紧张的社会关系看,任何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国内各社会集团之间现有矛盾的激化,而两者的交互作用,将不仅终结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也将导致社会的崩溃。
笔者之所以说2010年这只老虎不仅尾大不掉,而且失掉了耳朵,还表现在中国当局对“加强软力量建设”的负效应。“加强软力量建设”,在中国近年来呼声渐高,以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相匹配,拓展文化影响力,至少不被世界所误解或被妖魔化。但是,如何加强软力量,很多人强调的是文化价值观、制度建设、外交政策、普世性等等。这些软力量的核心内容在中国并不缺乏,甚至说足够。但是,中国缺乏的恰恰是公正的、平等的、公开和开放性的传播途径和扩散渠道。长期以来,中国大陆仅仅把传媒只当作政党、政府的“喉舌”,或者是某个团体的宣传工具,形成一种声音、一个腔调,这不但不可能产生国际影响力,而且先行损害了媒体的可信度。
一个国家的软力量,主要是面向世界的,其最重要的载体传媒也必须是外向的、独立的、专业的,听众、观众、读者应该是各国人;外国人能懂、能接受的东西,国内人一定会更懂、更易接受。因为中国没把传媒当成软力量的载体,所以虽有实力强大、数量众多的传媒集团,却没把软力量传播出去。放眼世界传媒格局,仍然处于“西强我弱”的境地。但中国的“加强软力量建设”,却不能超越“耳目喉舌”的狭隘视角,不能把传媒提高到国家软力量载体的高度;相反,中国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时候,集中财力组织自弹自唱、自我表扬、拒绝与世界主流文明同步,政府和民间,形成舆论两张皮。而且,在2010年,政府很可能更加钳制和控制民间舆论表达,放大“加强软力量建设”的负效应。官方对报章、电视、广播的限制有可能加强,使得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而老百姓转而“投奔”的网媒、网上论坛和博客,也将更加严格地限制。因此中国的“网络媒体”遭遇更严峻的挑战。因此,政府影响和直接干预传媒的具体运作,强化政党、政府的“喉舌”作用,于是更加形成一种声音、一个腔调,不仅恶化中国在世界的形象,而且使自己失掉了耳朵。
此外贫富分化的局势可能在2010年更加恶化。虽然中国官方多次宣布,内地目前的贫困人口只有1500万,但这根据世界银行的公布,中国仍有2亿5千4百万人每天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主要是贫困线的标准不同。中国官方划定的贫困线标准是人均年收入1196元人民币,但依据世行的人均1.25美元一天的贫困线标准,两者相差近一半。毫无疑问,中国的贫困线标准远远低于现实的生活需求。人均年收入1196元,相当于每天不到4元,这点微薄的钱在百物腾贵的中国,连柴米油盐等基本生活费都不够,维持基本生活相当困难。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严重缺失,比如高额的医疗、养老、保育、住房等民生支出,使很多收入即使高于1200元的群体,也生活在贫困边缘。中国当局之所以坚持贫困线划分的中国特色,主要是为了彰显政绩。贫困线愈低,贫困人数愈少,政府的政绩就愈大,所以,根本不顾现实情况,人为地压低贫困线标准。中国贫困人口在1500万,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数字,实际上是一捅就破。当局在制订政策的时候,手里有两套法宝,一套是“中国特色”,一套是“与国际接轨”。当制订不利于人民的政策时,如房改,要求大家自己掏钱购买商品房,就说是“与国际接轨”;但如果要政府出钱,比如医疗、保育(很多国家是免费的),就又不与国际接轨了,强调中国国情了,举出诸如财力不堪重负等借口。正如公众所诟病的:涨价接轨,降价就不接轨;对政府面子有益的就接轨,有损政府面子的就不接轨。中国GDP人均达到两千美元了就想接轨,谈到贫困人口就不接轨。官字两个口,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有理,但老百姓却遭殃。国富民强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但如今的现实是国富民穷;可悲的是,很多原本贫穷的人却被视为富人,连做穷人的机会都被剥夺。
上述状况,在2010年不会有什么大的转变。而且,随着对互联网控制的加强,民众借助网络向最高当局反映民生、民怨和民声的渠道,将有进一步被堵塞的趋势。中南海即使有着急迫解决民生问题、听取民怨和民声的欲望和努力,但实际上,网络只会让他们感到中国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光荣、伟大和正确。
回到经济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因为国家大,所以国家能够集中的财力相对而言也就较强。而财力的集中对加强国家机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就在国家权力与弱势群体的对峙中,能够较长时期地占有优势。因为国家大,政府“拆东墙、补西墙”的能力也就相对较强。同样,也因为国家大和地域辽阔,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后果的显现过程就有可能是分散和延迟的,这就使得政府有机会在2010年回避矛盾,将后果推给下一年甚至下一代。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1)中国的宪法为什么得不到尊重?
2)“黑社会”在中国无处不在?!
3)池州之行,我不再鄙视“做实事”的贪官
4)一首诗催生一瓶酒,一瓶酒误导几代人
5)贾平凹:中国人有许多奴性
6)宪政的最大敌人是极权主义
7)最高法的规定凸显“对媒体的恶意”
8)“共产暴力”应向民主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9)残酷,是所有共产政权建立与施政的“经典”
10)暴力拆迁在“土地公有”背后,对共和政体的颠覆
11)只用科学侍奉上帝与不为权力而写作
12)刁难政府的纳税人,是公民社会的希望
(提示:一些文章在本博未能显示,或可在http://bigtigeryan.blog.163.com/edit/?setNone163Cookie=true中看到)
 
上一篇 << 基督教在历史上罪行也曾罄竹难书
z4425066ty [2010-01-07 08:48:40 PM]
郎咸平的意见值得引起我们深思,我们的领导们不能只想听到”一派欣欣向荣,到外莺歌燕舞“的声音。应该‘居安思危”!

radeon [2010-01-07 08:52:50 PM]
建议老颜先补习一下经济学知识,所谓世行的人均1.25美元一天的贫困线标准应该按照货币的购买力来计算而不是按照目前的汇率来计算,按照购买力的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大降低了,所以谈不上什么人为地压低贫困线标准。打个比方,西方一直在抱怨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那么按照西方的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了,按照汇率计算好多贫困人口的收入就一下超过了世行的人均1.25美元一天的标准,但是这种提高对于他们有意义吗?他们的生活还是贫困依旧,尽管从理论上说他们可以比原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进口的商品,但是所谓进口的商品对这些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可能吗?

theteaok [2010-01-07 08:54:52 PM]
支持博主!

中国走自己的路 [2010-01-07 08:56:05 PM]
本人不太苟同先生文中的全部观点,听完本人分析后,不同意的朋友再投板砖。中国今天的GDP估计不会低于去年的8%,有以下几点可以说明这个问题: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数量不少的中产阶层,如果按中国各大省会城市人口的5%来算的话,这个数目前也超过5000万人了。在中国中产阶层的定意是有房有车后还有存款100万以上人民币的,这个阶层人的消费水平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消费水平。加上目前国家推出的汽车、电家、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以旧换新,可以说这些行业今年都非常红火,2009年底因为电视以旧换新能省出小400多块钱,我们家也把用了快10年的老旧彩电换成液晶的了,我们去苏宁的时候不是双休日,没想到去买家电以旧换新的人不在少数,交费处还排了10多分钟的队。还有听我乡下的堂弟说,他们今年在汽车配件厂的效益很好,年终奖时老板大方的发了他6000块,还听他抱怨说村里他的一些20多岁的同学都买上小汽车了。并且在我去年回农村老家的一次,发现我们村同时有三家在开工建新房。最少在我个人的生活经历里,我没看到博主所说的中国的消费也不行,相反我看到的中国消费却是很强劲,也不知是不是我看到的太片面。

中国人在 [2010-01-07 09:08:57 PM]
中国走自己的路 [2010-01-07 08:58:08 PM] 本人不太苟同先生文中的全部观点,听完本人分析后,不同意的朋友再投板砖。中国今年的GDP估计不会低于去年的8%,有以下几点可以说明这个问题: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数量不少的中产阶层,如果按中国各大省会城市人口的5%来算的话,这个数目前也超过5000万人了。在中国中产阶层的定意是有房有车后还有存款100万以上人民币的,这个阶层人的消费水平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消费水平。加上目前国家推出的汽车、电家、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以旧换新,可以说这些行业今年都非常红火,2009年底因为电视以旧换新能省出400多块钱,我们家也把用了快10年的老旧彩电换成液晶的了,我们去苏宁的时候不是双休日,没想到去买家电以旧换新的人不在少数,交费处还排了10多分钟的队。还有听我乡下的堂弟说,他们今年在汽车配件厂的效益很好,年终奖时老板大方的发了他6000块,还听他抱怨说村里他的一些20多岁的同学都买上小汽车了。并且在我去年回农村老家的一次,发现我们村同时有三家在开工建新房。最少在我个人的生活经历里,我没看到博主所说的中国的消费也不行,相反我看到的中国消费却是很强劲,也不知是不是我看到的太片面==============有同感。

陕G向往阳光 [2010-01-07 09:09:29 PM]
中华民族的畏惧强权懦弱本性,对民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