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盖办公楼-周济谱-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57:03

千万别盖办公楼

 

 

 

  俗语讲:“官不修衙门,客不修店”,其中道理,尽人皆知。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天下客四海家,哪家店也非长居之所,岂有修缮之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往往建办公楼的“傻瓜”,十有八九不是享用办公楼的人,并且大多为建办公楼跑规划、找资金、发包项目而遭到非议。有的多年以后,还不断受到举报信和审计调查的困扰,甚至为此付出结束职业生涯和锒铛入狱的代价。卸任后,当你透过车窗,遥望你的后任安然享用着你亲手筹划建造,并曾为此魂牵梦绕、呕心沥血的办公楼时,你的心情如何?是不是有点“牛打江山马做殿”的酸楚?如果你是为此入狱、刑满释放后路过这里,是不是更有悔不当初的遗憾和感慨?


  
  ◎古代:流官食俸禄,君命不敢违;
  今天:衙门越来越堂皇,“天安门”搬到了乡政府


 

  中国的皇权政治纵有千万个“局限”,但有一点,恐怕没有人能说一个“不”字,那就是关于衙门建造上的严格规定。如果没有获得皇上的御准,任何地方官员,都不得私自修建衙门。这是因为过去官员实行流官制度,在一个地方干上几年,就要流动,类似现在的干部轮岗。官员为了离任时获得一把“万民伞”,都会打勤政爱民这张牌,大多不愿意在自己任职期间,因修官衙而搞得民怨沸腾。当然,皇帝老儿再蠢也还明白,各地衙门是不可以放手给地方官从老百姓那里敛财去建造的。过去的客栈也很简陋,能睡就行,商旅们多是抱着“好店不过一宿”的想法,即便是发现床腿断了一条,也不会修理它。当官的就相当于一个四处游走的旅客,官不修衙,就像客人不用修建旅店一样,道理就这么简单。

 


  时至今日,历史的常理往往被现代人颠覆或翻出新意。在一些官员心目中,总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得有所建树”,而建“豪华衙门”才是永远抹不去的“建树”。正是在这个潜规则误导下,一些官员千方百计打起建楼、堂、馆、所的主意。手头无资金的就不惜通过动用财政款项或扶贫资金,乃至不惜拉着脸向企业摊派;审批难过关的就绞尽脑汁搞所谓“变通”。不管是为捞政绩、亮面子,还是为了捞票子、保位子,总之,衙要建,店要修,而且还要修得恢弘、建得豪华。哪怕是坐乡看镇的科级干部,也会把修建衙门,当成了不起的“政绩”来抓。有的地方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筑面积;有的地方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有的地方不惜贷款、举债甚至挪用扶贫专项资金修建楼堂馆所。在中国不少城市和乡镇,最“气派”的建筑,往往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有的气派似宫殿,有的漂亮如公园,有的装修赶超五星级标准。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豪华办公楼更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强烈反差……


  2002年初,央视《焦点访谈》曾经披露,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的乡政府,历时3年多把办公楼修成了一个小天安门城楼,大楼占地14亩多,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投资250多万元。另外,还建了一个别致气派的广场,花去了200多万元,而当地群众却并不富裕,教师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开工资了。还有一个最有意思的镜头,当乡领导知道记者要曝光时,还拿了几万元钱到招待所行贿。另据最近报道,仅有10名工作人员的山西省忻州煤矿安监局,却有四五十间带卫生间的超大面积办公室,还有36套超大面积住房,房间面积最小的140平方米,最大的180平方米。另外,网上曾经曝光的“白宫”,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办公新址上,6幢崭新的办公大楼、一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气势恢弘,数百亩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其中。再有,河南濮阳——一个人均财政收入仅200余元、尚有数十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财政穷县,县领导却带头修建“豪华衙门”,以致县内建办公楼攀比成风,连当地纪委也卷入违规建设办公楼的“大合唱”。2002年9月,在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的情况下,濮阳县开工建设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暨公务员培训楼。该项目设计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975万元。2004年6月工程竣工后,不仅面积增加到近2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也达3200多万元。个别官员的如此行为令人发指。


  那么回头再看看,那些曾经为建办公楼而四处奔波的“傻瓜”,现在有几个在办公楼内?有几个没有遭到审计调查?有几个没有为此而付出结束职业生涯的代价?又有几个人没有锒铛入狱而逍遥法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