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已超安全警戒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42:00

中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已超安全警戒线

--------专访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延春

三年前曾“预警大豆”的彭真怀现在仍在疾呼“食用油安全”问题。他认为“花生产业不能再沦落大豆产业困局了”。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彭真怀跑遍8个花生产业省进行调研。他的调研小组网路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农业部、中国绿色协会等部门官员、专家,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形成了上万字的调研报告。

据悉,目前该报告已急呈高层并引起高度关注。而相关部委也在交流意见,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彭真怀告诉本报:从1996年以来,我国食用油市场一直被跨国粮商实际操控,对外依存度长期高达60%以上,早已超出了国家战略安全警戒线。他认为,由于鲁花5S物理压榨技术的推广,花生油已成为我国三大食用油之一,花生产业也因此更具有支柱性和带动性作用。建议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应当充分认识花生产业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以确保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食用油战略安全。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这么关注花生产业 ?

彭真怀: 作为一种耐瘠薄、抗干旱作物,花生在我国的一个特殊优势是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贫瘠和沙化土地,提高非耕地的有效利用率,带动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农民增收致富。非常适合中国“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思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7,000万亩,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2位;总产量为1,500万吨,占全球40%,居世界第1位;出口量在65~78 万吨之间,占国际贸易的 40%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种植花生,总产量3,300万吨。作为重要的食用油原料,花生还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21世纪的最佳护脑食品。与2000年相比,2008年全球花生油年产量为490万吨,增长了9%。在人类食用油消费中,花生油所占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年消费量在480万吨左右。其中,我国和印度消费量最大,约占总量的3/4。

一批有责任感的专家学者早就警告说,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不足50%,进口量从1996年以来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量,食用油依赖过度。我认为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广像鲁花5S物理压榨技术等这样的自主研发技术,避免沦入外商之手。

经济观察报:花生产业为什么这些年来一直被当作次要经济作物看待?为甚么一直没有引起重视?

彭真怀:实际上,花生产区的农民也有这个疑惑,为什么明摆着的优势看不见?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花生与大豆进行了比较,结论是每亩花生产量为250公斤左右,大豆在120公斤上下;花生含油率为50%左右,大豆在20%上下,花生亩产和含油率都在大豆的两倍以上。也就是说,生产同样数量的食用油,种大豆需要4亩地,而种花生仅要1亩地。


我们调研组在调查鲁花集团时发现,1992年,鲁花集团发明了5S物理压榨技术,其中的黄曲霉素去除工艺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国家标准也依照鲁花进行了修改。从我国食用油市场严重短缺的大背景看,这项技术涉及国家粮油安全,有助于直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进口依赖。但令人痛惜的是, 17年来一直没有从国家层面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推广,单凭一个企业苦苦支撑,很难永续掌控食用油安全的战略制高点。

在相同生产条件下,一亩花生所获得的有效经济收入,分别是小麦的3倍、水稻的4倍和玉米的5倍。但群众特别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花生不能像小麦、水稻和玉米一样,得到种植、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这个疑问所暴露出的一个尖锐问题,就是花生在价格形成上不享受最低保护价,完全由农民自己承担市场风险。

我注意到,2008年4月,财政部在《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中,基本上把花生排除在政府支持的品种之外。9月,农业部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提出未来8年重点培育16个优势农产品品种,并在全国划定58个优势区,花生再次无缘“优势品种”之列。

另外,现在的花生科研力量大多分散在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个别企业内,有的仅仅是农科院或农科所的一个研究室,长期以来不能有效整合资源。以追求粮食产量增加为目标的科研经费,2/3以上投向了高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品种已经更新了几十次,但花生主产区农民仍在沿用20年前的老品种,产量低,出油率低,混种混收混加工,品种退化已经到了濒临绝收的严重地步。

经济观察报:那您认为如何才能有效实施花生振兴战略?

彭真怀:花生是我国提高食用油自给率最具优势的作物,应该从战略上发挥这一优势,有效抵御食用油市场的外来冲击。并把花生种植作为开发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重要措施,把花生深加工作为振兴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支柱产业给予优先扶持。可以考虑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和质检总局等有关涉农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花生产业振兴规划》、《花生种植布局规划》和《花生科技支撑规划》,形成系统完整、高效运转的制度保障体系。

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只有花生的出口量长期处在世界第一的地位。一旦从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统筹布局花生产业振兴的方向和重点目标,我国就完全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由花生大国向花生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体战略建议包括:一、建立高产量、高含油量和高油酸的三大品种育种计划;二、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机械化生产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形成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三、制定配套的产业保护和支持政策,保证种植、储运和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关联参与者都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并在长江以北省份优化种植布局,重点在新疆和沿黄河8个省份形成优势产业带。

经济观察报:如何培育花生产业的龙头企业 ?实现公司+农业合作社+花生种植农民的产业链条?

彭真怀: 从我们在调研中掌握的情况看,龙头企业是花生产业化的引擎,是农民增收的核心带动力量。我国食用油消费量占世界16.4%,必须培育独立自主的民族产业,加大对大型企业集团的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素质企业家。比如鲁花集团,是最大的花生油专业生产企业,年设计生产能力80万吨,但由于原料紧张,有1/3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为此,我们呼吁今2010年春播之前,能出台扶持花生种植的政策措施:一、实行良种补贴每亩60元、种植面积和农资综合直补每亩83.97元,对产量、农机具购置和保险保费给予高额补贴;二、鼓励大型企业集团选育优良品种,给予每亩60元直补;三、做好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它配套建设,在花生主产区探索“企业得原料、农民得实惠”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在支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我建议各级政府应从财税、金融和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着力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具体包括:一、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8]149号通知精神,对采用鲁花5S物理压榨先进技术的企业,地方负担的企业所得税免征部分改为中央财政直补给企业;二、通过中央财政免息或贴息贷款,帮助龙头企业向农户垫付生产周转金和收储资金;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优先贷款,对收购储备50~200万吨花生的龙头企业,可以考虑作为国家储备粮库给予资金支持。

经济观察报:如何解决花生种植品种老化,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

彭真怀:振兴我国花生产业迫切需要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迫切需要资源利用率高的栽培模式,迫切需要找准科技服务的支撑点和突破口。我们认为应实行政策倾斜,以企业为主体,选育高产量、高含油量和高油酸的花生品种,在重点产业带集中连片种植鲁花一号、鲁花二号等优质新品种,探索统一整地、统一供种和统一病虫害防治模式。同时,还应当加大力度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机械化生产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选择一批花生生产县作为科技示范县,改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工作条件和手段,组织一批有动手能力的专家到示范县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提高花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我们建议“十二五”期间增加重大科技专项,在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比如我们调研的鲁花集团,研发的5S物理压榨工艺,独创了去除黄曲霉素的分离技术,出油率高,代表了世界食用植物油的最新发展方向。由于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鲁花花生油被称为“中国的橄榄油”,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油”。可以考虑在鲁花集团设立国家花生工程研究中心,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梯次研究开发分离蛋白、磷脂和多酚等精深加工产品,最大限度地利用粕饼等副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花生产品加工业向食品制造业形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