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能否告别“贺岁大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04:22
 国产电影能否告别“贺岁大战”?

  新华网上海(记者许晓青)1月7日电:2009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内电影市场逆势飞扬,年终更以一场“贺岁大战”收官。1月初,在一番“拍案惊奇”之后,不知疲倦的影迷们又开始为采用突破性3D技术的“洋贺岁片”《阿凡达》排队走进影院。

  2010年,国产电影是否还能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里继续火一把?好片扎堆个别档期“自相残杀”的窘境是否还会发生?众多悬念依然待解。

  “泛贺岁档”遭遇《阿凡达》“震撼”

  1月初,当进口大片《阿凡达》以新年巨献的姿态覆盖国内IMAX、3D、数码、胶片等多样态的电影放映场所,《十月围城》《刺陵》《三枪拍案惊奇》等在一些城市依然受到热捧。以上海影城、和平影都等为例,仍有约两成的放映时段和放映厅延续着2009年末“百花齐放”的姿态,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

  自1997年末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开启国产贺岁片大幕,到2009年末,传统意义上笑声满场的贺岁片概念已被颠覆。言情、古装、玄幻、灾难、战争题材电影及动画片都愿挤入贺岁档“分一杯羹”。

  上影集团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感慨,从2009年11月底到2010年2月的春节及西方情人节,长达3个月的时间,正在演变为一个“泛贺岁档”。一方面《2012》《阿凡达》这样的进口鸿篇巨制相继到来,另一方面国产片扎堆,都希望烙上贺岁标签。种种“摩擦”“碰撞”之后,产生的后果的确值得反思。

  来自中影集团方面的数据显示,《阿凡达》在中国内地首日票房即超过3300万元人民币。导演陆川在博客中对《阿凡达》的实力发出慨叹,称“这是一场大师级的视觉盛宴,是绝不可错过的一次梦境旅行”。他坦陈,中国电影的实力与国际前沿水平之间存在差距。

  影评界人士认为,一部《阿凡达》或许能让中国影人开始明白,“十多年磨一剑”的品质比所谓的热门档期更重要。对于那些只想借好档期坐收高票房、实则粗制滥造的贺岁片而言,《阿凡达》的热映不啻为一次警钟。

  看淡“贺岁”:名导演“潜伏”2010

  其实,所谓的贺岁档在部分中国导演的视野中正在“淡出”。对于2009年末的档期“激战”,曾经高举贺岁大旗的领军人物冯小刚并未挥戈猛进。相反,他放下了“冯式幽默”,全身心投入了《唐山大地震》的拍摄及后期制作中。

  有业内人士分析,2010年很可能是国内几大导演的“潜伏年”。所谓“潜伏”,一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二是改变套路,不按常理出牌。

  《唐山大地震》被认为是2010年最值得期待的国产大片之一,其档期没有生搬硬套“贺岁”概念,而是计划于2010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在唐山首映。早在2009年初夏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题活动中,《唐山大地震》出品方之一的华谊兄弟公司就与国际知名的IMAX公司联合宣布,这部影片将运用IMAX数字“转换技术”,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2010年,不仅冯小刚暂别“搞笑”与“贺岁”,在推出《梅兰芳》之后,陈凯歌的风格也变得越发神秘起来。陈的下一部作品瞄准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题材“赵氏孤儿”,令电影圈内一些偏爱文艺片的人士颇为期待。

  此外,姜文的《让子弹飞》、宁浩的《无人区》及贾樟柯正在筹划的《在清朝》等,或理性回避“贺岁”,或精耕细作、淡化档期概念,种种迹象透露出国产片在新年里的“低调”新气象。

  “大战”之后:持续开放“逼出”改革

  无论国产贺岁片的“内耗”如何激烈,《2012》《阿凡达》等掀起的新技术浪潮,正在引发中国电影界反躬自省。人们似乎已经感受到,在市场的持续开放中,中国电影产业将被“逼出”更务实的改革步伐。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就曾提醒媒体,在关注电影市场逆势上扬的同时,更应了解中国电影产业在不断开放中深化改革的艰辛历程。他曾表示:“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批评,恰是推动我们改革、发展的动力。”

  就“《阿凡达》热”所暴露出的国产电影在技术及想象力上的不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撰文分析,在3D时代到来之时,中国电影需要看得更远,在技术、产业、美学上做好准备。相信中国的3D电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创作特点和市场空间。

  而就市场策略而言,国产电影“只重前期炒作,不重后期发行”的短板也正突显出来。有识之士提出,在2010年,更细腻的电影市场发行策略,或将是国产新片的制胜法宝之一。灵活多样的小成本电影异军突起,正在成为可复制的模式。2009年《疯狂的赛车》《倔强萝卜》等被认为是具有可行性的范例。

  放眼即将到来的农历春节,“泛贺岁档”中还有《孔子》《喜羊羊与灰太狼2》等备受期待。前者的预告片、海报等已开始向《阿凡达》“叫板”;后者主攻儿童市场的套票预售模式,已被更多人接受,元旦假期三天仅上海一地就卖出了2000套……中国电影产业正试图付出更多努力,或将不再过度依赖个别档期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