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位女书法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3:29:04
[ 作者:姚晓艳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05    更新时间:2006-6-26    文章录入:张满福 ]
今天是6月1日,在这个本该属于小朋友的日子里,慈湖中学却迎来了一群老年朋友,他们是53届、56届的毕业生,曾经作为母校首届高中毕业生离开了。现在,他们又回来了,但他们带回的不只是功成名就,还有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深切的眷恋。
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有的是教授,有的是专家,也有记者和飞行员,在他们中,有一位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国家一级书法家,她的名字叫应雪芹。
应老师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慈湖边上玩大的。应老师的童年和我们许多人差不多,因为小时候就住在湖的对面,她经常会去湖边钓鱼,去山上采野果,在上午上完课后,应老师会趁着空余时间去听听戏,跟越剧团的演员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应老师不仅是一位书法迷,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戏迷,这一切充满趣味的事物,把她与母校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也为她今后的人生道路注入了典雅、丰厚的艺术因子。
应老师也是一个开朗的人,她告诉我们,她是怀着既高兴又激动的心情踏上回母校的征途的,虽然已阔别五十年了,但应老师心中仍系着母校的一草一木,应老师用“情有独衷,培养人才”这八个字来评价母校,可见母校对应老师的影响之大。
应老师还向我们谈起了学习书法过程,她说她小时候就对书法充满了兴趣。家庭对她艺术上的影响很大,父母都对她寄予了厚望,而且不只是她练了一手好字,她哥哥的书法也是在南京路上赫赫有名的。
值得一提的是,应老师之所以会有今日的成就,除了她的启蒙老师吴沫谆老师的教导外,她用了7年的时间,潜心钻研,她是自学成材。可想而知,应老师的成就是她不懈的努力换回来的。在雁荡山、武夷山等地都有应老师书法的摩崖石刻,假如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这些地方,不妨去看看。这不仅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更能给我们在求学道路以深刻的启示,应老师于1997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作为中国书法界百强之一,她常常会接到全国各地的邀请,可她仍然希望今后能够抽空再回到这片难忘的土地,见见老师和同学。
纪念活动结束,他们又将各奔东西,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聚会,但大家也没有人报怨时间的短暂与无情,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离别才有下一次的期待。
(校小记者  姚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