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感悟二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4:01:20
投资感悟二则(2009-05-22 11:47:40) 标签:基金 财经 投资人 定期定额 巴菲特  分类:知识·日积月累

 无尽的后悔-----投资的贪婪与恐惧

 

 

    为什么要投资?

 

    因为要赚钱。

 

    为什么想要赚钱?

 

    因为我要累积资产,提早享受退休生活。因为我要储蓄资本,为购屋打下基础。因为我要存下资金,替孩子铺下留学之路。

 

    很多人的理由就如上段所述。但其实,他藏在心中,没说出来,最根本的理由是,”别人有赚,我怎么可以没赚呢?”

 

    在股市(或任何资产类别)连连上涨,人人都赚的时候。在不论智商20还是智商220,只要买股票就会赚的年代。很多人看到身边的亲戚、同事、同学,都赚了钱。于是心中开始滴咕,怎么那么好赚?我怎么还待在场边呢?也应该进场跟着赚吧。

 

    没参与到上涨的后悔,让这些还坐在场边的人亟于修正这个”错误”。于是他们跟着当前最热门的标地与市场,一窝蜂的加入投资的行列。

 

    他以为投资是在帮助自己达成某个人生阶段目标,其实他想的只是赚钱。他以为自己是为理性缘由而投资,其实他完全被情绪驱动。

 

    但很抱歉的是,假如一个投资人,每每在市场大涨后才想跟着投资,才想进场。在市场涨了一大段,让似乎很多人都赚钱后才投入,那么,他正是在追高。

 

    市场的唯一不变,就是涨涨跌跌。从没有一个一直涨或一直跌的市场。追高的投资人往往在进场后不久,在尝到一点甜头后,发现后面跟着的,是似乎无穷无尽的苦果。市场下跌,先让获利亏蚀殆尽,然后开始侵蚀本金。让投资人赫然发现,原来投资也会亏钱。

 

    于是,他又后悔了。投资本来是要赚钱,现在却变成亏钱。看来之前的投资是一个错误行为。为了修正这个错误,避免错误继续扩大,只好终止投资,停损,接受损失。

 

    而这些因后悔而出场的投资人,将在下次市场大涨,似乎人人都尝到甜头时,再次投入。

 

    就这样,投资人因后悔没赚到钱而贪心,因后悔亏钱而恐惧。因贪心而进场,因恐惧而出场,在买高卖低的无间地狱中翻滚轮回。

 

    要赚钱,一定要低买高卖。任何能理解国小算术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整体投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标准的买高卖低。

 

    当大多投资人都在买高卖低时,只要你不跟着市场涨跌而进出场,能不论市场涨跌,都维持一贯的投资策略。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低头坚持自己订下的投资计画,那么就算这是一个很平凡很单纯的计画,它也可以让你超越大多投资人的成绩。

 

    不要幻想涨跌都赚。世上没有这样的人。这个人太常只是投资人心中的幻影与心魔。

 

    对于多数受薪阶级来说,最平凡实用的投资计画,便是选用一支大范围、低费用且值得信赖的基金,以定期定额的方式投入。定期定额的规律,将带着投资人稳稳踏过市场悲观充斥的低弥时段与乐观过头的高涨时分。

 

    要获取高超的投资成绩,比想像中难。但要得到满意的投资成果,却是比想像中简单。

 

 常见的逻辑颠倒 

 

 

    在投资观念上,常会遇到一些逻辑颠倒引起的困扰,还常是不小的问题,因为身陷其中的人,常常浑然不觉。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原论述: 波动大的基金适合定期投入
颠倒论述: 定期只适合波动大的基金

 

    原论述是正确的。定期投入波动大的基金,可以确定买到平均的价格。不会一次投入时,刚好运气不佳,买到波动远离平均的时点。虽然,假如该标的呈现成长态势的话,定期投入会比不上一次投入的绩效。但对于大多数小额投资人来说,对于领薪水的上班族来说,他不会一次领到未来20年的薪水,所以定期定额,成为一可行且合理的选项。

 

    但将原论述颠倒过来,就会变成定期定额只适合波动大的基金。我不知道有什么理由可以支持这个论述。我不知道为什么债券基金不能定期定额。相信这个论点的人,通常也不会发现自己是将原本一个合理的叙述,颠倒过来说,变成表面听起来有道理,其实毫无根据的说法。


原论述:过于乐观的气氛与期待,造成投资人纷纷买进,拱高了股价
颠倒论述:高股价就是被过于乐观的买进哄抬起来的

 

    原论述是正确的。当投资人对于某支证券、某一产业或是某国市场,产生太乐观的期待时,会将股价拉抬到偏离合理的高价位。

 

    但是,有的公司、产业的股价上涨,是有合理的经济理由的。上涨不能都归因于投资人的过于乐观。其实有的股票的上涨,可能还涨不够呢。

 

    这个颠倒论述,让许多投资人对所有的上涨,心存畏惧,以停利处理心理压力,然后无法充分参与市场的上涨。

 

    这个论点还有个相似颠倒。原先正确的论述是,过于悲观的投资人会造成股价下挫,低于合理价格,形成买进的机会。颠倒论述是,股价下挫就是投资人过于悲观引起的。相信后面这个说法的人,常常会看到高价股跌到鸡蛋价码时,”见猎心喜”,勇于进场。很抱歉的是,有时低价股的股价,还是高估的呢!

 

原论述:假如价格是合理的,那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颠倒论述:假如价格是不合理的,那就有免费的午餐。

 

    原论述是效率市场引申的核心要点之一。金融市场没有免费的午餐。惟有承担更大的风险,才有机会获取更高的报酬。但是,这句话绝不等同于,假如价格不合理,就会有免费的午餐。

 

    有时候,就算投资人做出正确的判断,知道股价过高,泡沫正在形成,然后去放空。就算过了几年后回头看,发现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也未必可以从中获利。

 

    为什么?

 

    因为别人的不理性,市场的整体行为,可以”玩死你”。

 

    Jeremy Siege在The Future for Investors 一书中,对于泡沫有段详细的分析,其中关于对应策略的讨论中提到,就算你看到了泡沫,也不要去放空它。因为你不知道市场会继续不理性多久,你不知道自己的资金能否撑到那时候。太常的结果,这也是一个要付出代价,才能等到市场”还你公道”的投资。

 

    来个实际例子。有华尔街魔术师之称的Julian Robertson,他专长于买进价格被低估的股票,同时放空价格被高估的股票,创造高报酬。但在90年代后半,当美国大型成长股,特别是科技类股引领风骚之际,当他发现这些股票价格都被高估,进行放空后,他看到市场价格继续攀升,让他产生巨大亏损。最后他终于受不了了,选择退休。临走前说他说,或许我的投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事后看,他是对的,但他撑不下去。巴菲特当时也在撑,撑得很辛苦。大家看到撑过来的巴菲特,却没看到看法正确,但撑不下去的Robertson先生。号称魔术师的人都撑不下去了,一般投资人呢?找出市场的不理性价格,绝不等于就可以从中轻松获利。


原论述:假如经理人有能力,那么他有高超的绩效。
颠倒论述:假如有高超的绩效,那么这个人就有能力。

 

    这大概是投资界最猖狂最严重的颠倒论述。正确论点是,有能力的人,将会有好成绩。但这绝不表示,有好成绩就代表这个人有能力。在金融市场,只要运气好也可以有好成绩。

 

    许多整天唱和”绩效至上”、”一切以绩效为依归”的人,其实都分不清能力与运气的差别。要”绩效至上”,那他们最好将历届买500中5亿的乐透头彩得主安祠立奉,看看他们会不会透露如何签中下一期乐透的秘诀。什么绩效至上?绩效从来不是主要问题。什么因素,什么理由带来绩效才是核心重点。

 

    相信好绩效就带表能力的人,活在一个比较简单的运作逻辑中。首先,他直接将好成绩归因于能力。他对别人如此看待,也希望日后那天,自己获致好成绩时,可以被自己也被他人,视为有能力的高手。

 

    将运气排除在外,更可加强自己”努力”的动机。希望自己的主动研究,终究可带来较好的成果。Well,每一个Active winner,背后都有不止一位Active losers。主动的比较可能结果是,输。

    若能认清这点,对于金融界与媒体,直接将绩效包裹在名为能力的包装纸内的骗局,将有深刻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