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相优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20:55:33

林相优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9年11月11日14:41   人民日报 毕淑敏

  林相——绿油油的一个词。

  有点像人的名字,其实,不是。它是一个专业名词,指“森林的外形”。如同文物的“品相”,人的“长相”,神佛的“宝相”。

  具体讲,林相首先是指林冠的层次,森林是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的。其次是指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则叫林相不良。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林相”就是森林的外貌。

  大约10 年前,我到大小兴安岭走走看看。在城市的水泥中泡得久了,一看到满目葱绿的森林,喜不自禁地大呼小叫。哈!太养眼了!滴翠啊。

  同行的一位老林业技术员皱眉说,林相不好。

  我问清了林相的含义,不解,哪里不好呢?我怎么看不出来?

  老林业忧心忡忡地说,你看,这边疏于保养,植被稀疏。那边管理粗放,水土流失。这端急功近利,把原本参天的大树伐倒,种的都是经济价值极低的速生林。华北落叶松,根本不适宜这里的气候,为了充数,也被种上了,结果是不成材。你再看那头,光秃秃的一片,如同好好一个人生了瘌痢头,盗伐啊!此地山民们流传着一句话,叫作“要想富,去砍树”……

  我吃惊,就没人管吗?

  老林业说,管不过来。再说,都是国有山林,没人爱惜。乡里乡亲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是防不胜防。

  我这才知道,眼前浑然天成的绿,藏着千丝万缕的痛。

  宿下,当地一位老人问我,你说北京人呼吸的新鲜空气,有没有俺们大兴安岭人的贡献呢?

  我迟疑了一下,大兴安岭和北京隔着千山万水,要说那地儿的人每喘一口息,都仰仗大兴安岭把新鲜空气输送过去,多少有点牵强吧?我沉默着,没有回答。

  老人看出了我的保留,并不着恼,问,这么说吧,若俺们把这周边林子砍上一半,乡间的空气其实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剩下的氧气和湿气足够俺们自己用的了。

  我吓了一跳,把大兴安岭砍上一半?那整个中国的生态不是乱套了吗!

  老人家说,对喽!就等着你这句话呢!我们不能砍林子,可靠山吃山,你让我们吃什么呢?为了全国生态平衡,我们守着金碗要饭吃。虽说国家每年都给补贴,可那只能活命不能致富啊!末了,他摇摇花白的头发说,照理,我们为北京做了贡献,北京人应该给我们制氧费才对。

  老人的眼光炯炯有神,看来这是他苦思冥想了很久的逻辑。

  我无言。从感情上说,我觉得老人说的没错。但我无法算出为了口鼻喘息,每个人付出多少制氧费才算合适呢?

  眼睛享受了无尽的绿色,心中却存下挥之不去的暗灰。是的,人民是森林的主人,所以森林是不能随意砍伐的。但不砍树,让山里的农民如何生存呢?如何与时俱进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光华?怎样把眼前的收益和千秋万代的福祉结合起来?

  今年,我又到林区去了。这一次,林相大不相同。纵使我是外行,也看得出漫山遍野势不可当的生机。如同有巨掌从九天泼下了闪亮的百色漆:剑拔弩张的绿,饱经沧桑的赭,素缟纯正的白,喷薄欲出的红……镀到樟子松的针叶间,镀到胡桃楸的冠盖上,镀到鱼鳞杉的枝干,镀到暴马丁香的花朵,镀到不知名的草丛中……

  林相好啊!同行的又一位老林业抚胸长叹。

  几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森林神气活现,让大地满目葱茏?好似有一口仙气,吹醒了慵懒疲惫的山河?

  这就是国家全面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

  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一位年过60岁的老大爷,站在土地上,为我们朗诵了他亲自创作的一首诗。

  “山还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这山不再没人管,我是永久的护林员。我栽树种药,这山是我致富的空间……”

  这首发自肺腑的诗言简意赅,把历史的沧桑和农民的巨变,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乡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均山”。

  “均山”就是将集体林地使用权公平分配给农户,类似当年的分田到户。农民得到了山林,从此建立起了林业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

  均了山,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山林,就有了“山是我的山”的由衷快乐。分山分林到人,便不再滥砍滥伐,盗木之风也得到了极好的遏制。这就是“这山不再没人管,我是永久的护林员”所描述的太平盛景。山林有了主人,是主人就要当家,便从长计议,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搞多种经营。农民们形象地说,经过几年奋斗,“绿了山梁子,满了钱袋子”。在林间空地种植蘑菇,每年收入可达几万元。更有能干人,干脆在林下种起了人参。蘑菇和人参天性不喜光,安静地趴在树下,借茂密的林叶遮阳挡风,自己优哉游哉悄然长个儿。更有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充足氧气,让蘑菇和人参如虎添翼。这种人参,称为林下参,除了种子是人工播下去的,剩下的就都拜托大自然照料,也算是半野生了。林下参虽然还比不上土生土长的野人参那般名贵,也身价不凡。10年生左右的林下参,照今年的行情来说,每亩地的转让价格是10万元。说起这买人参,还真是个考眼力的活儿。人参并不是挖出来一棵棵地论株卖,而是趁人参还长在地里的时候,按地块卖。这多少有一点点像买翡翠,你到底能从这块地里挖出多少人参,要看你的经验和运气了。

  除了林木不断生长的收益以外,农民们每年从人参培植等方面,每亩地获利1 万元,效益是从前的几十倍。

  真是富国强民的好政策啊!那个困扰了我多年的制氧费问题,也总算有了答案。茂密的森林,不单是地球之肺,为我们输送生命之源的氧气,也是农民生生不息的聚宝盆。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和森林,得到了善待和发展。人相欢愉,林相优美。

  高声加入农民诗人的朗诵。那首小诗的结尾是——“但愿世代相传,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