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自助透析患者"的心声:活着,不再是一种奢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50:21

“通州自助透析室”成员合影。(拍摄日期:2009年3月25日)

   “我们只是想活着!”——今年3月,当我们走进通州白庙村的那间“自助透析室”时,蜗居于此的10位尿毒症患者发出了这句震撼人心的感慨。

    如今,9个月过去了,当“自助透析室”被取缔之后,曾经相依为命的他们身处何方?仍然在挣扎,或是已经走出困境?

    新年将至之际,我们从通州出发,走过河北,穿过山西,到达内蒙古……我们想知道,那些久违了的人们,他们还好吗?

    我们希望,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人们,可以不必为“活着”而苦苦挣扎,可以在亲人、爱人和友人的笑容中享受欢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奋斗,争取更好的生活。我们祈愿:活着,不再是一种奢望。

    韩慕新:孤独地留守

    韩慕新:男,33岁,河北沧州盐山县人。

    韩慕新至今没有回河北老家,继续留在北京接受由通州区卫生局提供的免费透析。

    5月初,病友陈炳志走前,韩慕新请他吃了顿饭,为他送行。陈炳志拍着他的肩膀说:“兄弟啊,都好好活着。”

    病友们陆续都走了,韩慕新每天吃着馒头就咸菜,盼着回家。他想10岁的女儿。每隔一两个月,他都要趁透析的间隔期,买两大兜好吃的回家去看女儿。

    韩慕新仍然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居住在燕郊的一间出租房里。屋子里狭窄而杂乱,且没有任何取暖设备。

    7月中旬,家乡终于来人了,把他叫到马路边谈话。一年报销3万元——这是家乡政府所能给予的最高额度。这意味着他自己还需负担三四万元,而他承受不起,所以没有回家。他唯一的生活来源来自父亲。父亲退休后,在一家工厂当门卫,一个月有1000元收入。

    搬离“自助透析室”之后,他在燕郊租了一间平房。狭窄的屋子里,摆着一张用砖头垫起的床。两床黑乎乎的被子揉成一团。窗户漏风,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冷得像个冰窖。晚上实在冻得不行了,他就去附近的病友李丽丹家取个暖。李丽丹已经回山西老家了,她的家人还留在这里打工挣钱。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就躺在床上想念在“自助透析室”的日子。那时候,总是一群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打闹。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除了透析的日子,他每天早上10点才起。起来后,他也无处可去。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表情木然。渴了,就跟门口的小吃店要口水喝。饿了,也在那儿随便买点吃的。

    9月的一天,他离婚了。是妻子提出的,他立即同意了。他说:“何必拖累人家呢?我一分钱都挣不到,早晚是个死。她趁着还年轻,赶紧再找一个。”

    女儿判给了他,却仍然要靠妻子抚养。对于妻子,他心存感激。这些年,妻子一直照顾他,还养着家。他希望妻子能嫁个有钱人,不再受穷。

    如今,他的无名指上还戴着几年前妻子送给他的转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