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及其他胡思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7:55:57
科举考试及其他胡思勇

(2002-08-23 06:09:06)

胡思勇

至少在16世纪前,中国是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从科学技术看,除近两三个世纪外,中国一直领先于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那么,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呢?林毅夫教授从制度供给的角度作了解答。这就是科举制的课程设置和激励结构存在缺陷。由于“官本位”与“钱本位”合二为一,使“学而优则仕”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标准,人力资本被相当程度地聚集到这一工作上。

人的有限生命决定了时间资源的稀缺。换句话说,对于做什么,理性的人会在定量时间内作出利益最大化安排。专家统计,《四书》、《五经》等科举的基本“教材”共43万字。如此浩繁的典籍要熟记在心,并阅读有关注解(其篇幅往往数倍于原文),参考其他历史、文学和经典著作,其对时间资源、智力资源的消耗是可想而知的。而一旦中举后,又醉心于权力的阶梯。这种激励体系,在相当程度上难以获得工业革命所必需的人力资本。

这种制度阐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度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当收入大于支出的时候,支出行动会变得自觉而恒久。反之,就被动、消极甚至停止。今天,劳动等资源禀赋并没有大的变化,但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它规定人们可以从市场中获得利益,从而产生激励。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地区其实也是市场主体。它需要广泛吸纳生产要素发展生产力。因此,创造公平、有效率的市场环境,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增加盈利机会,就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制度供给的重要目标。我们说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想起了“募捐箱”理论:一个募捐箱放在路边,可能会有300人往里面捐钱,但如果把它圈起来,捐款必须花一元钱买票才能进入,那么,捐款的人可能不到100人。这里,一个规则抬高了人们的行善成本,也影响了募捐收入。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创业成本高。某市一家企业为了一个危房改造项目,花2年时间跑了70多个单位,先后盖了800多个章(次)。这深刻说明制度供给存在着缺陷。现在,要求“松绑”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这又说明,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一方面,制度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进程;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而且确实经常导致制度改革和变迁。

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差距,往往也表现在制度供给不足或者说制度缺陷上。比如,政府服务具有“垄断性”,如营业执照、资格认证,等等,消费者都没有挑选的余地。这就要求制度对操作程序作出简便设置,对公务员行为加以约束,保证“服务链”有序、高效。而正是由于这方面供给不充分,结果导致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失信问题突出,一些企业交易成本很高,一个原因也是制度供给不足———“失信成本”没有谁来支付,或者支付的成本远远小于收益。

制度供给当然是复杂的。许多制度在理论上看上去很好,但总有一些隐藏的、未预期到的缺点。同时,制度的效应又具有“连锁性”。在“第一环”是合理的制度,但在“第二环”或以后环节上却可能产生负效应。比如,为了防止污染,对汽车尾气排量加以限制是必要的。但是,这意味着汽车商要提高科技含量。科技含量提高与资本追加基本上是同义词。汽车商为了利润,必然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结果很可能是抑制消费。对于一个正处于通货膨胀的市场来说,这可能是福音,但如果处于通货紧缩、内需不足中,这等于“雪上加霜”。

劳动创造价值。没有劳动便没有经济增长。制度供给最重要的要求是能调动、保护、发挥好劳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一个制度好不好,归根到底,是看一个社会里大多数劳动是否有适当的收益,对劳动是否产生了适当的激励———这为社会效率提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