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步寻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1:47:53
石步寻根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加入时间:2009-12-14 13:29:42

  石步是一个古村落,倚山傍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我的外婆家在石步,我中学时代也在这里度过。它在我生活中的渊源还可以往上追溯,因为叶家祖宗祠堂在这里。
  石步旧属慈溪。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石步山,县西三十里。”从慈溪县出西门,经鸡鸣岭、官桥、虎胛山,再翻过石梗岭,才到达石步。现在进入石步村就非常方便,从三七市镇沿三皇公路到交叉路口往左就到,总共不足两公里路。村口的石步庙前有一棵非常高大、全身长满青苔的古樟树,夏庇烈日、冬挡霜雪,已经成为石步的标志,见证了石步几百年来的变化发展。
  沿着大溪坑往北过大溪桥(现称石步桥)就进入了石步古村,满目岩泉潺潺,碧竹茵茵。记忆中鹅卵石铺成的石弹路连接村内各处。大门沿是石步最热闹的地方,小时候去外婆家拜年就要从这走过。市文物保护点“安乐堂”就坐落在这里,它背靠大山,前傍小溪。长满青苔的空斗外墙,基础用的却是红石板,在其中的一块上还镂有“泰山石敢当”字样。这在类似的建筑中并不多见,倒是那飞檐马头仍是明清期间的江南大院的景色,显示了主人的不同凡响之处。“安乐堂”坐西朝东,跨入大门,只见院内二层楼房呈三合之象,正屋五间二弄,前廊四柱六檩与厢房相连,两边厢房各为两间。房屋结构合理,装饰考究,特别是主楼与厢房连接的回角处,更是与众不同。小穹顶,二根雕饰精美的花柱向前突伸,似有讲究,廊下、围墙内侧多有修饰。据叶长根老人介绍:该房主人是叶维新,当时取名为“安雅堂”,因“雅”的方言读音与乐相近,后人以讹传讹叫了下来。
  沿着古村小路前行,在一个只剩孤独墙门之处,叶长根老人指着这和里面只有一间多点的破旧楼房说:这里是我们的上祖屋,当时因为族内人丁兴旺,我们叶姓有两个祖屋,下祖屋就在村口。离祖屋不远处就是村人称之为“三进堂”的旧宅,这里是近代名人叶嘉兴的府第。“三进堂”的结构与“安乐堂”类似,坐西朝东,主楼五大开间,楼下中间为堂前间,两侧也有厢房,只是这里的墙门更加宏伟和讲究,门坎很高,两侧门樘为独出青条石,上面的覆石宽于侧石,能使大门关上后不被雨水淋着,墙头两边呈三阶梯状,寓意节节高升,内侧的砖面上刻有花卉等图案,它似乎印证了“三进堂的门头,上义庄的牌楼”之说。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义行坊,县西三十五里,石步,国朝道光间为府同知衔叶封立。经查证:叶封,字启桐,系道台叶维蕃伯父,性喜施予,求者无勿应,而自己则旅居寺庙,生活俭朴,曾欲立义庄以赡族,未成,遭病而亡,时年三十五岁,为褒扬其功德,官府依例授府同知衔,并在其老家立了牌坊。后长子叶维新(字子怀),为继承父亲遗志,带领弟弟维元维翰建义庄,浚河道,造桥修路,广行善举,为后人称道,于道光十五年去世,年仅二十九岁。确实,以前上义庄前是有牌楼的,可惜的是现在这个牌楼已经损毁。
  老人陪我们分别看了下门头、上门头的古宅后,他又带着我们来到位于村东北的“叶家大屋”,村人也叫它为“王家大屋”,因为叶家曾把家产卖给了王姓,直至后来叶国标的太公才把这座房子买了回来。据查证:该宅主人应为叶华春或他的上辈,叶华春,字兰伯,道光二十三年中癸卯科举人,次年又中甲辰科进士,曾任贵州知府,这从清光绪《慈溪县志》和宅内“官报”可引以为证。叶家大屋坐北朝南,三合院式,占地一千多平方米,马头山墙高达十多米,气势恢宏。我们去时只有南面一个门头开着,但一问不能进入大院内,另一个门上挂了铁锁,绕到东门还是铁将军把门,只得在围墙外面拍了几张照片。据介绍:里面有主楼和东西厢楼。主楼三间二弄,穿斗式梁架,六柱八檩。在中堂的墙壁上方依稀还有几行字迹,就是当年叶华春高中进士时的朝报,上书:“……贵府老爷叶名华春甲辰科中式第四十二名……”二边厢楼各四间一弄,也为穿斗式,四柱六檩。廊下均为卷棚顶,梁上雕刻栩栩如生。西厢楼弄间北侧正对一石库门,通外天井,内天井中间用墙体隔开,墙上开一灰塑漏窗,透过漏窗可见一棵古桂,其花坛石栏雕有双龙戏珠。东厢楼北面为厨房,有火弄相隔。厨房前为天井、小花坛。东厢楼南首是堂前间,过厅堂为八字墙门和一天井,南为石库门并与前天井相通。从透过其他屋顶,还能看到的高达十几米的封火墙。
  自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石步人多数姓叶,自宋庆历年间,南阳叶氏望族迁居于此,至今已有九百余年,从始祖留落石步为金城寺抄写经书开始,到秀字辈已有22代,人才辈出。如清代官吏叶华春、叶维蕃,近代如叶嘉兴、叶国标(曾任慈溪县人民法院院长)等也是石步人。一个小小的村庄,相继有名人辈出,这与叶姓家族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
  绕了村庄一周后,无尽的雨丝还在继续,看着二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此时站在伞下,指着祠堂旧址(现石步小学),回忆在黛山小学的同窗之谊,已经坐入车内的我久久不愿去打扰他们…… 

  来源:宁波晚报 作者:叶松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