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不眠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5:34:39
作者:莫书莹    文章发于:外滩画报    点击数: 61    更新时间:2009-12-24             ★★★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哥本哈根不眠夜
文/莫书莹(发自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一天,一个个新闻发布会自行取消,大多数记者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结果。记者在新闻中心目睹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激情四溢”的新闻发布会,也不期然在同一通道里四次“邂逅”美国总统奥巴马。
12月18日,这必将是最忙碌的一天,这是哥本哈根会议最后一天。清晨6点,直升飞机与警车鸣笛的声音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
随着各国元首的到来,哥本哈根会议到达高潮。按照日程,当天早晨,包括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各国元首都将在领导人会议上发言,此后各国元首将就气候协议的内容进行再次磋商。原定当天下午3 点,大会将公布各国协商之后完成的最终协议。这也将注定是两周以来最混乱的一天。参加过COP 会议的人都知道,随着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整个谈判的过程将全力加速,“结果好像是蛋糕上的糖霜,总要等到最后一刻才会出现”。而在最后结局出来之前,贝拉中心注定要经历一番混战。
“有协议了吗”
一号新闻中心(Press ConferenceRoom 1),是贝拉中心的新闻发布中心。18 日早上起,这里要举行包括中国、欧盟、西班牙、印度尼西亚、南美洲国家以及大会组织方例行发布会。许多记者都将这里当作最后一天最重要的工作场地,大家早早地带着电脑、摄影、摄像器材,预备在这个新闻发布中心熬上一天。经验老到的路透社摄影记者甚至还自备上了拖线板,方便随时为设备随时充电。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原本雄心勃勃、跃跃欲试的记者们越来越没有了精神。整整一天,只有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和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为首的南美洲各国首脑在这个新闻室召开了一个迟到的新闻发布会。查韦斯的新闻发布会激情四溢,先照例大骂美国,然后在接受巴西记者提问时盛赞明年即将上任的巴西女总统美貌无比;最后当会议主办方提醒喋喋不休的查韦斯新闻发布会时间已到,意犹未尽的查韦斯仍坚持讲完,“即便你们把灯关了我也要在黑暗中开新闻发布会。”所有记者为之鼓掌叫好。
即便是这样,18 日整个下午多数时间,所有记者多数都无所事事,几乎所有国家的新闻发布会全部取消。
穷极无聊的记者们开始自找乐子,有人坐在主席台上给自己拍照留念,坐在底下的其他记者开始起哄,学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的口气接受记者“采访”;越来越多记者选择离开。
记者工作室内情况也是类似,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18 日的贝拉中心看上去比想象中无聊许多。几乎每个记者手里有几个内部消息;每隔5 分钟所谓的“最终协议”版本就会更新一次,“我们有协议了吗?”每个记者都这样问,但听到最多的就是沉默。
充满悬疑的“结局”
“奥巴马!”不知是谁在后面大喊一声。那扇平时从不会惹人注意的门突然打开了,从记者们眼皮底子,一群穿着西装的人群从走道的一头走向另外一头;记者们认出人群里包括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奥巴马与希拉里边走边谈,看上去神情轻松,潘基文还是压轴出场,脸上挂着招牌微笑。
之后的数个小时,奥巴马先后从这个通道走过四次。1 号新闻室最后的这条通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记者,包括美联、路透、CNBC、法新的记者都索性调整了拍摄地点,纷纷把摄影、摄像机架对准这条“神奇通道”。奥巴马总统不可能在这里接受媒体的采访,但至少记者们可以拿到他从一个屋子穿到另一个屋子的照片。
有传言说,奥巴马如此频繁穿梭这条通道的原因是由于通道的一边连接着美国代表团的办公室,而另一面则是一间神秘的会议室。晚上9 点,有人在微博上发消息说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准备在一号新闻发布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在1分钟之内,记者们把新闻发布室围得水泄不通。最后,美国代表团媒体工作人员不得不亲自出来澄清整个谣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请走了所有的记者。
晚上10 点30 分左右,奥巴马最后一次穿过了通道,他看上去有一些疲惫,没有笑意,却还是礼貌地回应了在场工作人员以及记者。有人冲上前去,他停留了几秒与“粉丝”握手,然后匆匆离去。半小时之后,奥巴马单独召开录音新闻发布会,宣布协议已经达成。根据当时提供的“最新协议”,哥本哈根会议最终达成协议,各国同意为2050 年全球气温降低两度的目标努力,同时尽快建立一个资金援助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走入低碳经济的道路。
协议公布后不到半个小时,包括世界自然基金会、乐施会、绿色和平、基督教援助组织召集新闻发布会,对最终协议表示强烈不满。“他们告诉我们协议已经达成了,但其实根本没有,最终协议的只不过是少数几个大国在过去两年的磋商中就已经谈好的了,根本没有实质进展”,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代表卡斯腾森(Kim Carstensen) 在新闻发布会上做出评论,他将以“破碎哈根”(brokenhagen)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没有一个国家对整个协议的每个细节都完全满意,但这依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刻。”一名美国代表团的官员评价说。
媒体室内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凌晨3点,欧盟代表团召开新闻发布会,“ 这个协议起码比没有协议好,过去几个小时中,协议进程获得了重大的进步。要知道当周四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整个协议的谈判基本上都还没开始,我们当时还不知道在周末会提交什么。”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索宣布欧盟接受协议。
Road to What
丹麦时间凌晨三点半,全会开始,按照程序,各国代表将对刚刚通过的协议进行最后表决。贝拉中心内,拉斯姆森意气奋发。丹麦作为一个小国家克服万难举办这个会议,作为首相的拉斯姆森渴望一个成果。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如果没有人反对,我想决定这个协议达成。”拉斯姆森刚刚落下锤子,便被身后的助手打断,最新情况有人希望发言。拉斯姆森当时或许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中,他将面临最艰难的时刻。
图瓦卢的代表第一个明确表态不能接受协议,那位多年代表图瓦卢谈判的英国律师充满激情地发表演讲,再次重申小岛屿国家正在面临的巨大气候挑战。上一周,也正是他的演讲造成时任哥本哈根会议主席的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长康妮·赫泽高不得不中止全会,随即小岛国家举行抗议活动,而这一次他的演讲在媒体室内再次得到了共鸣,有人在轻声鼓掌。
紧接着是图瓦卢,包括委内瑞拉、圭亚那、古巴在内的数个G77 主要国家以及玻利维亚等国家代表轮流发表严正抗议。拉斯姆森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整个全会现场充满着叹息。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国家反对”,6 点,拉斯姆森试图为挽救协议又做了一次尝试,他要求所有反对的国家举手,“我数了一下,只有几个国家,是不是意味着,只有少数国家否决,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协议的?”他问道。立刻遭到了台下反对代表的嘘声。
“这不是一个少数还是多数的问题,你必须尊重每一个国家的意愿,必须所有人都同意。你不懂吗?我很吃惊你不懂,我可以打电话给我在圭亚那的表兄,他在圭亚那,但他可以帮你!”圭亚那代表说。
拉斯姆森露出尴尬之色,“我只是想问一下”,他嚅嗫地说,“对不起,我道歉我不懂”。
关于哥本哈根最后的协议,两方势力发生强烈分歧。以G77 和小岛国家为主的一方对哥本哈根最后协议表示强烈抗议,他们认为整个协议被一小撮国家暗箱操作了,要求“独立自主”的声音在主会场上空回响,“没有任何国家,没有奥巴马,没有你,可以杀了非洲。”苏丹的代表说。
另一方面,多数发达国家对协议表示支持,“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如果不能通过什么,全世界的人会怎么看待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人的意愿就令所有人的努力白费”,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米利班德这样讲。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要求发表演讲的代表名单不断增加,作为大会主席的拉斯姆森不得不再三要求各位代表简短说话。最后的辩论经历了4 个小时,再加上一连几日的挑灯夜战,贝拉中心内所有人都严重睡眠不足,面露菜色,新闻室的记者们只能趁会议暂停的短暂时间倒头睡觉补眠;主会议场的各国代表们则没这么幸运,他们不得不打起最后一点精神,全力为自己的阵营辩护,所有的发言都激情洋溢,远比两周以来任何一场演讲都要精彩绝伦。
截至记者发稿时,丹麦时间19 日清晨7点15 分,协议还在达成中, G77 等国仍表示反对……
僵局中的协议编译自《泰晤士报》
直到18 日晚上,联合国气候峰会还是没达成任何减排的目标。
午夜前后,奥巴马总统和几个国家一起,打造了一份没有约束力的协议。奥巴马先生说,是一种“存在于愿景中的根深蒂固的僵持”让协议黯然失色,但是他仍认为协议“意义非凡”,只是对于遏止全球变暖而言,还远远不够。奥巴马承认,“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气候问题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协商,但那些胶着的关键点,诸如:减少排放、监测排放和协议的法律性,在大会最后几个小时里,又重新回到议题当中。现在这份协议仅仅是在重复一个愿望:“要把全球温度的增加控制在2 摄氏度以内”。但这个愿望如何达到?协议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在最后的文本中,也没有任何内容显示,这一愿望何时能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这对戈登·布朗来说是一种羞辱。他花了很长时间在这次会议上,比其他国家元首都要多。他承认会议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走出了第一步,但是希望在明年夏天德国召开的大会上,或接下来在墨西哥召开的大会上,各国能实现更有实质性的进展。
唯一有积极意义的结果是,发达国家许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们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 亿美元的气候援助,并且从2020 年开始,他们将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 亿美元的款项。
美国宣布了迄今为止最低的承诺,他们将在2010 至2012 年间拨出36 亿美元的款项,日本承诺110 亿美元,欧盟是106 亿美元。
协议还规定了明年2 月1 日是一个最后期限,各国将在那时公布自己的排放目标。不过直到18 日晚,还没有任何国家表示,愿意在自己现有排放目标的基础上做出更多让步。
绿色和平成员加曼则评论说:“协议没有包含一份时间报,也没有立法基础或其他明晰的气候目标。很难想象领导人们将会拿出这样一份东西公布于世。”
关键字:哥本哈根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