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老品系及系統維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15:48
日本孔雀魚界,每年從現在到6月間,開始在全國各地舉辦孔雀魚大賽,台灣及日本市場偏好的孔雀魚品種,其實是有若干不同的。這點從「千奇水族」向「AFJAPAN GP-FM」訂購的品種中就可以看得出來的。這種差異性應該是因兩國間的孔雀發展歷史不同所造成的, 日本人玩孔雀魚已有30多年歷史,起初品種也非常稀少。但現在品種已達80種以上,再加上長鰭型(緞帶、燕尾)與體色個體,若要繼續開發的話,應該可以發展至上千種衍生種。由於目前台灣的水族業界對各品種的優劣性還不是很了解,各個品種不分優劣都被引進台灣市場。
以前日本也經歷過這個時期,當初孔雀魚被引進時,遺傳基因等訊息並未隨著一起被導入。即使到了現在也是如此,最近日本從德國進了一批「莫科斯藍尾」,日本業界到現在還在為牠的遺傳基因及系統維持的方法傷腦筋。而筆者之所以受託講解孔雀魚,也是起因於台灣的孔雀魚遺傳學跟不上孔雀進口的速度之故。
要決定從那個品系開始講解起,才切合台灣的市場所需,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是從孔雀魚的基本品系開始談起吧!

可以稱作基本品系的魚種如下:
德系黃尾禮服、馬賽克、古老品系扇尾、草尾、蛇王

本月分先介紹古老品系扇尾,古老品系扇尾是在1986年自德國引進日本。特徵是體表有花紋,屬限性遺傳的品種,即花紋的遺傳基因只有Y染色體〔Y(0F)〕上才有。
古老品系的衍生種:
古老品系扇尾
古老品系馬賽克
古老品系紅尾
古老品系草尾
及其它的體色個體與長鰭型個體

古老品系扇尾的特徵:
1.體表
    筆者最常拿蛇王+維也納綠寶石的花紋除以 2來解釋古老品系的花紋。體表的花紋紅色系較深的個體一般是用馬賽克♀配出的,因為古老品系扇尾的原生種,體表的花紋不是紅色而綠色,而且筆者認為古老品系、維也納綠寶石及蛇王乃出自同源。

筆者以前曾有過這樣的育種經驗
P  維也納綠寶石♂         ×    馬賽克♀
                   ↓
F1 維也納綠寶石.馬賽克♂       馬賽克系♀
  (看似古老品系馬賽克)
筆者拿維也納綠寶石♂配上馬賽克,結果F1♂全部狀似古老品系馬賽克,再把這些F1♂配上新的馬賽克♀,生出的小魚,讓每個來店裏的孔雀魚愛好者評斷,看這是什麼魚,結果他們一致的答案,都是古老品系馬賽克。
從這個交配結果推斷,如果拿維也納綠寶石♂跟古老品系扇尾♀交配後,應該可以生出較接近原生種的綠色系古老扇尾才對。

2.背鰭
  屬所有孔雀魚的品種中,背鰭最大者。

3.尾鰭的顏色、形狀
  尾鰭形狀是扇尾,有模糊的馬賽克紋路,從德國引進時尾鰭是藏青色系綴以少許紅色。

4.古老品系扇尾♀
  扇尾的♀跟♂一樣,尾鰭也有模糊的馬賽克紋路。

古老品系系統維持方法

1.古老品系扇尾的維持方法之一,拿古老品系扇尾♂與馬賽克♀交配,取得F2,再從F2中篩選近似扇尾的♂♀進行維持。
2.古老品系扇尾的維持方法之二,將古老品系扇尾♂與聖塔瑪莉亞扇尾♀交配。但現在日本的聖塔瑪莉亞扇尾尚未完全穩定,筆者目前也仍在努力中,若穩定下來再供給台灣市場。
3.要維持古老品系馬賽克最簡單了,只要拿其它任何一品系的×××馬賽克♀與之交配,取得的F1就是貨真價實的古老品系馬賽克了。
4.要維持古老品系紅尾時,拿其他品系的紅尾♀來配對,跟方法3.一樣從F1開始系統就能穩定下來,但如果♀用的是白子紅尾的話,F2才能取得約25%的白子老品系紅尾♂♀魚。
5.若要維持古老品系草尾的話,與方法3.與方法4.同理,選擇另一品種的草尾♀來配對就可。但是要維持古老品系藍草尾時可要特別注意了,因為某些藍草尾身上有菱形的圖案,而古老品系的體表如果帶有這個菱形就不能稱為古老品系,因此切記勿選用帶菱形圖案的藍草尾♀。

    以上是古老品系的特徵與系統維持方法。

接下來介紹相同品種不同體系及不相同品種不同體系的交配系統維持原理。這是做孔雀魚系統維持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方法,請各位一定要熟記並靈活應用。

 相同品種不同體系的系統維持交配

  故名思義,就是同一品種的遠親交配,目的在改善體型及體質,可以說是最安全最無風險的方法,因此常被應用。
這種交配一般配合♂的品種來選擇另一體系的處女♀,如果自己沒有處女♀,只要到孔雀專賣店購買就可,經濟又便捷。另外在不同的情況下,以♂或♀為基準來選擇另一伴的情形也常有。
 例1.將A體系的德系黃尾禮服♂與B體系的德系黃尾禮服♀交配。
 例2.將白金德系黃尾禮服♂與一般的德系黃尾禮服♀交配。
 例3.普通體色A系統的德系黃尾禮服♂與B系統的黃化種德系黃尾禮服♀交配。

   不相同品種不同體系的系統維持交配

   這種交配方式與相同品種不同體系一樣,作出的F1不會與親代一樣,是改善外型體質的方法之中,最大刀闊斧的改革方式,需要專業的知識、時間與堅強的毅力。
執行此交配法時,F1之間尚不能行同胎交配,因此必須俱備經由系統維持做出的優良♂或♀,才適合下列方法。
  例1.德系黃尾禮服♂與蛇王或古老品系♀交配。
  例2.使用金屬藍草尾♂與德系黃尾禮服♀做出金屬德系黃尾禮服。
※例3.使用希梅爾培尼赫♂與德系黃尾禮服♀做出白金德系黃尾禮服。
  例4.如果沒有白金德系黃尾禮服♂,又想做出的白子白金德系黃尾禮服時,可使用普通體色的希梅爾培尼赫♂配上白子德系黃尾禮服♀。

不同品種不同體系的交配方法,並非只用來改良品種的外形與體質,此法最大的目的是在創造各品種的衍生種。(如例2~例4)要執行此交配方法時,一定要遵循以下方的步驟。

筆者舉例3來說明白金德系黃尾禮服做出的過程:

P1 希梅爾培尼赫♂     ×    德系黃尾禮服♀
    【XYP】       ↓      【XTXT】
F1 白金禮服♂      禮服♀→♀放棄
    【XTYP】        【XXT】
                    
P2 白金禮服♂       ×    德系黃尾禮服♀
    【XTYP】       ↓      【XTXT】
F1 白金德系黃尾禮服♂       禮服♀→♀放棄
    【XTYP】               【XTXT】
                    
P3 白金德系黃尾禮服♂ ×    德系黃尾禮服♀
    【XTYP】       ↓       【XTXT】
F1 白金德系黃尾禮服♂       禮服♀→♀放棄
    【XTYP】         【XTXT】
      
P4 白金德系黃尾禮服♂ ×    德系黃尾禮服♀
    【XTYP】          ↓       【XTXT】
F1 白金德系黃尾禮服♂     德系黃尾禮服♀
    【XTYP】         【XTXT】

    就這樣重複與系統維持的德系黃尾禮服♀交配,直到第4代以後,才能進行同胎交配。如果能襟得住這漫長的交配程序,最後必定能做出尾鰭潔淨無暇的白金德系黃尾禮服。
    台灣的各位孔雀愛好者,若希望「台系孔雀魚」的品質及規格提升,必須有更多的人瞭解系統維持的方法,且忠實地執行此交配法。
「養孔雀魚,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肯下功夫肯花時間的話,一定會得到同等的回應。

談金屬基因及衍生種

     前言:這個月份的內容涉及生物遺傳學,對台灣的孔雀魚初學者來說可能閱讀起來較吃力些,目的只是希望台灣的愛好者更了解繁殖孔雀魚不單只須時間毅力更必須具備深厚的遺傳學知識,如果只把繁殖孔雀魚子代,當成生財目的,也就未免太小看這「千面嬌娃」了,所以孔雀魚愛好者絕不能等閒識之。
     這個月份解說1990年自柏林引進,Y染色體上帶「金屬」基因的孔雀魚。
台灣及日本的孔雀魚愛好者對「金屬」的認知大概都僅止於是Y染色體上的限性遺傳基因吧!
      (如照片)胸鰭部位附近有金屬色的黑塊,下半身到尾柄處有蛇王紋路(蕾絲蚊路)的品種便稱作「金屬」
      筆者在1992年7月買進「金屬藍馬賽克」(如照片),那時筆者才開始養孔雀沒多久,這個系統的F3(即同胎交配的第3代)
在1993年3月出生,這些F3中出現了一隻蛇王公魚。之後過了數個月,另一系統的金屬莫斯科也產出一隻全金屬蛇王公魚。
當時筆者才飼養孔雀魚不到一年的時間,還沒有下功夫去研究遺傳學,只把這種情形解釋為「金屬莫斯科」是Y染色體上帶2個
(金屬及蛇王)限性遺傳基因的個體。
筆者還記得那時為了這個問題跟東京大學理工科系的福山(現已成為本公司員工)每天辯論到夜深。
     之後於1995年7月筆者在日本「AQUA LIFE月刊」發表二萬字的「孔雀遺傳基因突變論」。其中的「遺傳基因重組說」與「性染色體異數體說」在國內外造成極大的迴響。這些遺傳的理論,對現在從事孔雀魚基因研究的台灣人或日本人來講,也許很難理解,但將是21世紀的孔雀魚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觀念。[AF JAPAN GP-FM]應用這二個理論,做出很多新品種,甚至還作出用現今的理論無法解釋的組合。
     從柏林引進的「金屬蛇王」(如照片?)就是利用[基因重組]的理論做作出,在Y染色體上同時帶有全金屬與蛇王的基因。
金屬是由莫斯科傳到舊西德後再引進日本的,這個品種起因於:
 蕾絲蛇王的公魚基因[XLYC]在第一期減數分裂時,性染色體原本應分裂為[XL]與[YC]配子,但是X與Y染色體間發生重組,即原在Y染色體上的[C]基因移轉至 X 染色體,導致[XC]配子的出現。
     這隻帶[XC]配子的公魚,會產出性染色體基因為[XLCXL]的母魚,即兩個染色體未同時帶蛇王基因的母魚。由於帶[XLCXL]的母魚在外觀上和[XLXL]的母魚沒有兩樣,因此需從同胎子代中,沒有發色的公魚數目來判斷基因重組現象發生的比例。
    如參考圖I.中所示,經過重覆的交配,這個系統的後代很有可能產生2個染色體同時帶蛇王基因[XLCXLC]的母魚 ,將這隻母魚與帶全金屬基因的公魚交配後會產生[XLCYM]即「金屬蛇王」,幾代後如果又發生基因重組現象則100%帶限性遺傳基因[XYCM]的公魚就現身了。[XLCYM](如參考圖1)的公魚不見得100%會出現「金屬蛇王」的個體而且跟其它體系或品種交配後很有可能產出「全金屬……」的子代,屬於不能行限性遺傳的金屬蛇王。各位所見到的圖片有半數是Y性染色體上同時帶「蛇王」及「全金屬」基因的個體,屬限性遺傳基因進行「基因重組」後作出的個體。
       如果讀者中有人飼養純品系的「金屬莫斯科」[XYMC]的話,請你們仔細觀察生下來的公魚,應該有機會出現「全金屬馬賽克」或「馬賽克蛇王」的個體。
至於參考圖Ⅱ中,介紹如何使用「金屬」「全金屬」來作出衍生種。由於這些品種全都是限性遺傳基因,如果要做衍生種的話,需要該品種的處女母魚。

    台灣目前已有很多水族館開始販賣日系孔雀魚,但是在日本, 高知名度的人和高品質的孔雀魚是不能聯想在一起的,因為很多飼養者的知名度, 是隨著歲月的累積建立起來。這些飼養者店裏的孔雀魚只有30%以下是他們自己作出的,其餘70%以上都是收集所屬俱樂部玩家的魚,再販賣到日本或台灣市場, 因此無法保証孔雀魚的品質。此外,有些商家會標榜他店內的魚,是某某系統的或是某人孔雀魚的F1,也許這樣會帶給該對孔雀魚附加價值,但是就遺傳學上來講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因為一般擁有優良體型和體色的孔雀魚,都是經過長期人工化的篩選和改良的作品。而且大部份的玩家所販售或寄賣的孔雀魚,常以同胎子代(可能已是F2.F3)配對的方式販賣,近親交配在遺傳學來說稱做純種化的育種工作,一旦購得未經篩選與系統維持的F2或F3,並繼續行同胎交配結果必會回到原生種的孔雀魚,所以就有買一品種的孔雀魚附贈三個品種孔雀魚的笑話。
      在日本常常會發生購買優秀的孔雀魚個體,生下來的F1卻與親代有出入的情形。筆者為了要讓作魚過程透明化及流通過程正常化,成立了 [AF.JAPANGP-FM]、[AF JAPAN 孔雀魚] 全都出自筆者或專人之手,且每對精心挑選出廠的AF JAPAN孔雀魚均附系統維持證明書以示負責。


     另外,「千奇水族」經常向筆者詢問關於孔雀魚的問題,他們曾經問道:「台灣的孔雀魚界應朝什麼方向發展才會有前途和未來呢?」筆者反省日本目前玩家與零售店的問題後告知,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台灣導入「Licence制」。目的在讓玩家與專業孔雀研發生產者(零售店及專業繁殖者)建立良好的關係,然而這個制度如果沒有零售業者,水族協會和孔雀愛好者的共識或水族雜誌的協助,在近期導入的話,便不可能再實施了,要使孔雀魚興起不敗,要靠業者傳遞正確的觀念給消費者,孔雀魚愛好者
也必須建立自己的品格風範,讓業者和孔雀魚玩家各司其責共同推廣孔雀魚。如果「Licence制」能在台灣施行成功,筆者將在「月刊pitchat」中呼籲日本業界重視這個問題。
     [Licence 制]的目地如下:
      1.讓台灣的孔雀魚愛好者能勇於提升孔雀魚的品質及本身的實力。
      2.通過鑒定資格的人, 頒授A級專業執照, 為了肯定其專業素養, 其飼育的孔雀魚得掛名並在水族館流通販售,以茲鼓勵。
      3.讓消費者及店家要購買或販售優良的孔雀魚, 才有一標準可循。
      4.如果1~3項能實行, 便能避免日本的種種陋習, 孔雀魚才能在台灣水族界安定發展下去。     
參考圖Ⅰ 金屬的起源

  P蕾絲蛇王♂     蕾絲蛇王♀
     XLYC              XLXL

   XL     YC       XL    XL

※蛇王基因發生重組

      XLC      Y

 F1  XLCXL     XLY     XLCXL   XLY
      A
      
  將A 與蕾絲蛇王[XLYC]公魚交配

  P?B 蕾絲蛇王♂         A  的♀
     XLYC             XLCYL

  從減數分裂後的配子求得F1的棋盤法
  
            B  雄配子          
       
           XL           YC
    
 A    XLC      C  XLCXL         D  XLCYC   
           只有單個X帶蛇王基因 ♀   XY皆帶蛇王基因♂
  雌 
 配    XL       XLXL        XLYC   
 子           不帶蛇王基因  ♀      蕾絲蛇王 ♂ 
  

            從減數分裂後的配子求得F2的棋盤法
  
              D雄配子           
       
            XLC           YC     
    
  A    XLC        E XLCXLC          F  XLCYC    
 兩X皆帶蕾絲蛇王基因 ♀   XY皆帶蛇王基因 ♂-非限性遺傳基因的金屬蛇王
  雌 
  配    XL        XLCXL             XLYC    
  子          不帶蛇王基因 ♀       蕾絲蛇王♂   
   
將 ACE 帶蕾絲基因♀與全金屬♂交配後,可以作出照片的「金屬蛇王」[XLCYM],因為這隻雄性個體的X染色體上帶蛇王基因[XLC],因此與其它系統的♀交配後,會產生全金屬[XYM]的品種。
但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帶[XLCYM]基因的公魚,在第一次減數分裂時,X與Y的基因發生重組,原本在X染色體上的蛇王基因,轉移至Y染色體上,結果產生[XYMC]基因的個體,這就是在1990年被引進日本因二次基因重組,使得Y染色體上同時帶兩個限性遺傳基因[XYMC]的「金屬」。

金屬的衍生種

 
      雄            雌      F1的表現形 

   金屬[XYMC]♂金屬、蛇王     蛇王    金屬蛇王 
            
                  藍草尾    金屬藍草尾 
            
                  馬賽克    金屬馬賽克 
            
                  德系黃尾   金屬德系黃尾 
            
                  藍馬賽克   金屬藍馬賽克 
            
                  粉紅     金屬粉紅(F2 25%)
 
   全金屬[XYM]           馬賽克    全金屬馬賽克  
            
                  藍草尾    全金屬藍草尾  
            
                  藍馬賽克   全金屬藍馬賽克 
            
                  紅尾     全金屬紅尾   
           
                  德系黃尾   金屬德系黃尾  
            
                  粉紅     金屬粉紅(F2 25%)
 
要做出這些衍生種,至少3~4代間不能行同胎交配,須反覆利用純系♀來作交配。

例:作出金屬德系黃尾禮服

  P  金屬蛇王♂     ×   德系黃尾禮服♀
  F1  金屬德系黃尾(?)      禮服♀(放棄)
      ↓
  P1  金屬德系黃尾(?) ×   德系黃尾禮服♀
  F1  金屬德系黃尾(?)      禮服♀(放棄)

同一過程需重覆3~4次才能作出「金屬德系黃尾」
   孔雀魚的樂趣不但是在養殖篩選上須下一番苦心,更迷人之處在正確的方法下,約二年時間內就可以發揮您的想像力和實際應用遺傳學理論,去實踐您心目中所想要的作品。

公開孔雀魚的公式
                                      
     雖然孔雀魚在台灣水族已經躍升為主角,並且引起貿易進口商極度的興趣,無視於孔雀魚的品質優劣與否,大量引入歐洲、日本孔雀愛好家或俱樂部的孔雀魚,但是
臺灣孔雀魚愛好者,甚至是進口商和販賣者卻對孔雀魚的基本知識及觀念的認識非常貧乏,因此常常發生把觀賞用的孔雀魚當作經過系統維持或品種穩定的孔雀魚來販售,因而誤導剛入門的孔雀魚愛好者的觀念。基因衰敗或基因不明的觀賞孔雀魚,和經過長時間的篩選、作系統維持的孔雀魚其價值和目的本來就是絕然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可能只有名字(都是叫作孔雀魚),這個月特別公開AF JAPAN作孔雀魚的公式,其最終目的是,希望讓台灣孔雀魚愛好者能正確清楚地了解純系孔雀魚。
    現在台灣國內除了「AF-JAPAN」100多種孔雀魚之外,其它系統的日系孔雀,東南亞及德國的孔雀都陸續被引進台灣,AF JAPAN的孔雀魚幾乎都是利用基本品系(帶限性遺傳基因,顯性遺傳基因的品種)和衍生種所作出,這個月我們就如何用基本品種創作出洐生種來進行解說。
    要做出孔雀魚的衍生種,並不是[A+B=AB]或[AB-A=B]如此單純,必須先了解用於交配的孔雀魚是帶何種類型的基因,否則即使作出外型出眾的魚也是無法固定下來。
以下列出目前在台灣市場販售,且循正統方式作出,屬於固定品種的遺傳基因類型。
*基本品種A-I---(帶限性遺傳基因的品種)---能影響身體色澤的表現
蛇王(蕾絲蛇王)  [XYC][XLYC]  (C:COBRA)(L:LACE)
古老品系   [XY(OF)]     (OF:OLD FASHION)
維也納綠寶石   [XY(VE)]     (VE:VIENNA EMERALD)
白金(黃白金、紅白金=珊瑚) [XYP][XY(CO)](P:PLATINUM)(C0:CORAL)
金屬(全金屬)   [XYM]        (M:METAL)
日本藍    [XYJ]        (J:JAPAN BLUE)
*基本品種A-Ⅱ---(帶限性遺傳基因的品種)---能影響身體色澤的表現
美社莎  異數體  [XLYPYC]
美社莎  正常體  [XYPC]
珊瑚美社莎 正常體  [XY(CO)C]
銀河  異數體  [XCYPYC]
銀河  正常體  [XCYPC]
白金日本藍 異數體  [XYPYJ]
聖塔瑪莉亞蛇王 正常體  [XY(SM)C]   (SM:SANTA MARIA)
金屬蛇王 正常體  [XYMC]
*基本品種B-Ⅰ---(帶顯性基因的品種)----特別對尾鰭的表現有影響
 馬賽克
 草尾
 德系黃尾禮服(黃白尾)
 素色尾
*伴性遺傳基因C-I
  禮服[XT](T:TUXDEO) 
  素色尾[XS](S:SOLID)
 蕾絲[XL]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D-I----(體色以外的遺傳基因)
馬特利=[mm](m:material)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E-I---(體色遺體基因)
白子     [aa]     (a:albino)
真紅眼     [rr]     (r:real red eye)
黃化種     [gg]     (g:golden)
藍化種     [bb]     (b:blue)
粉紅     [pp]     (p:pink)
虎斑     [tt]     (t:tiger)
白化種     [ggbb]
虎斑白化種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bbtt]
虎斑粉紅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pptt]
白子粉紅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aapp]
白子超白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aabb]
白子超白    三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aabbgg]
真紅眼白子超白    雙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bbrr]
真紅眼白子超白    三重隱性同質接合體 [bbggrr]
孔雀魚的品種及衍生種是根據上述6種遺傳基因的組合所做出,如果再加上長鰭型,則可以做出上千種基因組合的孔雀魚。
1.限性遺傳基因×顯性遺傳基因=[A]×[B] 如:美社莎馬賽克等
2.限性遺傳基因×伴性遺傳基因=[A]×[C] 如:白金德系黃尾禮服等
3.隱性遺傳基因×限性遺傳基因×顯性遺傳基因=[E]×[A]×[B]如:白子美社莎草尾等
4.隱性遺傳基因×限性遺傳基因×伴性遺傳基因=[E]×[A]×[C]如:真紅眼日本藍紅尾禮服等
5.1、2、3、4的組合再加上體色以外的隱性遺傳基因[D]如:白子馬特利蛇王黃尾
    要做出孔雀魚的衍生種,一般的方式都是利用公魚的限性遺傳基因再配合母魚的隱性、顯性、伴性遺傳基因,所以若能明確了解用於做出衍生種的公母魚個體帶的限性、伴性、隱性、顯性遺傳基因到底位於體染色體或性染色體的XY那一方,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固定衍生種。
    若要作出系統固定的衍生種孔雀魚,必須以帶限性或顯性遺傳基因的公魚為基準重複交配,若要更進一步讓作出的衍生種孔雀魚品種安定(體態優美)及固定,就必須重複淘汰同胎母魚3~4次,並且要重複用與親代母魚同一品糸的母魚來當種魚。
 P  A(公)×B(母)=F1      F1(公)×B(母)=F1
                 ↓          ↑            ↓
       F1(公)×B(母)=F1              F1(公)×B(母)=F

    因目標品種及種親的不同,交配次數也有差異。以下是筆者為了讓作出品種的表現形及固定率穩定,在AF JAPAN GP-FM 採行的交配法。

公魚品種(A)   母魚品種(B)     交配次數 作出品種(C)
霓紅禮服(伴隱)      德系黃尾禮服(顯伴) 1次             天空藍禮服
藍草尾(顯性)        德系黃尾禮服(顯伴) 2次             天空藍禮服
蛇王(限性)          馬賽克(顯性) 2次  馬賽克蛇王
蛇王(限性)     白子紅尾(顯伴) 3次  白子紅尾蛇王
古老品系扇尾(限性)  馬賽克(顯性) 2次  古老品系馬賽克
珊瑚雙劍(限性)     馬賽克(顯性) 3次  珊瑚馬賽克
珊瑚雙劍(限性)     白子紅尾(顯伴) 2次  白子珊瑚紅尾
日本藍蘆聖德(限性)  馬賽克(顯性) 3次  日本藍馬賽克
日本藍蘆聖德(限性)  藍草尾(顯性) 4次  日本藍藍草尾
白金雙劍(限性)      馬賽克(顯性) 3次             白金馬賽克
白金雙劍(限性)     德系黃尾禮服(顯伴) 4次  白金德系黃尾禮服
金屬蛇王(限性)     馬賽克(顯性) 2次  金屬莫斯科
全金屬馬賽克(限性)  藍草尾(顯性) 4次             全金屬藍草尾

   接下來就半藍化種(不完全顯性遺傳基因=[Bb])的遺傳基因及其品種做簡單說明,不完全顯性基因就是表現藍草尾或藍馬賽克等藍色系的基因。
         [BB]=普通種,[Bb]=普通種以藍色表現。
也就是說藍化種的遺傳基因變成異質接合體[Bb]時,就形成不完全顯性基因,但白子[aa]或黃化體[gg]等若呈異質接合體[Aa]或[Gg]的基因型態,其個體的表現與普通種無異。
         [AA]=[Aa] [GG]=[Gg] 其表現形不變因此天空藍禮服生出紅尾禮服的個體或藍草尾生出紅色系的草尾是很正常的,因為這些「○○○藍○○○」都是不完全顯性基因的品種。

[Bb][Bb]的交配結果  [BB][Bb]交配結果  [BB][bb]交配結果
       
       B     b          B     b          B      B 
    B  BB   Bb       B  BB   Bb       b  Bb    Bb  
       紅   藍          紅   藍          藍    藍  
      
    b  Bb   bb       B  BB   Bb       b  Bb   Bb  
       藍  藍化體        紅   藍          藍   藍  
 
      做出藍色系的品種有上述3種基因組合方式,需依品種選擇合適的方式。
再者,日本藍的藍色並不屬於不完全顯性遺傳基因。
      日本藍馬賽克[BBXYJ] (Japan blue)
      日本藍藍馬賽克[BbXYJ] (Japan blue)
    筆者已確實藍化種的遺傳基因除了剛剛解說的「不完全顯性遺傳基因」還有一種是現今的野生種孔雀所帶「隱性遺傳基因」[Bb],為無法表現出藍色系的藍化種孔雀魚。
    在日本,日本國產孔雀的愛好家大約有一萬人之多,而販賣日本國產孔雀的水族館大約有500~700家,其中可以稱得上是專賣店的約有10家,這些愛好家乃至於專賣店的老闆對本月號講解的內容能100%了解的人,除了筆者及AF專業工作人員外,大概不到10人,因此筆者及幾個飼養者也正在為解開孔雀的遺傳之謎而努力。
前陣子,新加坡某個漁場的負責人到筆者店裏互相交換了很多意見,最令筆者驚訝的是新加坡的繁殖者一點遺傳的知識都沒有,還能產出那麼大量的孔雀魚,可見得孔雀魚是生命力很強的熱帶魚。在日本,也有些飼養者雖然不懂遺傳學,偶而也能做出優良的孔雀魚,但是卻無法作出品質安定的孔雀魚。
    筆者想傳達給讀者的是,只要了解基本概念對於孔雀魚的遺傳並不是想像那麼難的事,希望各位孔雀魚愛好者能理解遺傳學,進而能做出體態優良安定的台灣孔雀魚,也希望台灣能出現像筆者一樣致力於了解孔雀遺傳基因的人,筆者會很樂於與有志的愛好家,互相交換關於遺傳及作出新品種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