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也有地区差价(三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03:27
我的亲历

 

  赠医施药话善堂

  以前广州市有众多民间办的善堂,第十甫那里便有一家。那时,我每天上学都会经过那里,每次见到不少面容痛苦的男女和哭声无力的儿童,心里都极为难受。 

  解放后我到卫生部门工作,意外遇到当年在善堂工作的一位有残疾的人。由于多年不见,再见面就特别的亲切,从他口中得知善堂的操作。原来,善堂的经费来源有三大方面:一是房屋出租收入(房屋是施善之人历年捐助的),二是派出口才好的人到大商号、名流处寻求捐赠。三是在公共场所广设捐款箱。  至于坐堂的医生,全是从市内名医中聘来,只发车马费,实行义务制。作为医生,则以获得善堂聘书为荣,故参与者甚众。善堂的工作人员,工薪也比其他地方的要低。因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当时的善堂经费很充裕,虽长期以免费形式给穷人配药,还能维持不倒。善堂的救助形式,很受穷人拥戴,让人不能忘记。

 

  穷人的保健汤

  粤人对汤情有独钟,有“初二十六煲猪肉”之说,商铺“做牙”(初二十六加)一定是煲猪肉汤。夏天加入冬瓜莲叶去暑,秋天加入蜜枣、菜干润肺,冬春加入莲藕、红豆补血。单身的劳苦大众,要饮汤便只好帮衬街边档了。 

  旧时,卖汤的以挑担走街穿巷为主,有卖生鱼葛菜汤、鲫鱼狗干菜汤、鲮鱼金钱草汤等等。担子上都写有主治:心烦肺燥、膀胱湿热、大肠积滞、周身骨痛、腰膝酸软等一类文字。为证明用料正宗,还把汤料置于碟上,并突出那条鱼证明无做假。有趣的是我们每天见到的都是那一条,原来鱼是作为道具的。实际上,汤是以低价的鱼骨做原料煲成的。不过,穷人饮它也是很有益健康的。

  上世纪60年代物质困难时,北京路也有一家用低价牛骨作原料,用高压锅压的牛骨汤,称作健身牛骨汤。每天都门庭若市,要排队等候才能饮上一碗。

 

  粪便也有地区差价

  百货公司、航空公司、汽车公司大家都知道,但不一定知道有粪便公司。旧时,广州确有粪溺公司,地址就在文德路,专门管理粪便销售给农村事宜。  旧广州,多数楼房都无厕所,大家只能用马桶和公厕。居民家的马桶有人定期上门清走,公厕也自然有人负责打扫,所得的粪便都能以一定价钱卖去农村。所以,每个地区的粪便归谁管理,每年都要通过投标确定。某年报刊称:全市粪便投标价位最高的是西关地区。据说,由于西关商贾云集,富人较多,食肉类比别处也多,粪便肥效较好,故人们愿出高价获取云云。现在粪便是没有人要了,当年却争着要,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陈智昌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