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蜗居》映现的“民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3:20:20
论《蜗居》映现的“民怨”
文/ 鄢烈山
我看《蜗居》有表面的买房和内在的情缘双层结构,或者说有向上的安居追求和向下的孽缘毁灭两条情节线索,而以后者为主。本文拟借用孔夫子的诗歌观,略论《蜗居》的“兴观群怨”之怨。
购房当然是“(起)兴”的话头,由此可以“观(照)”当下中国的世态人心,从官场、“商场”、职场、情场到街坊邻里关系皆有涉及;该剧的“(合)群”功能也很明显,即把人们的注意力聚集到持续走高的房价问题上,形成了必须有效抑制房价疯涨的公共舆论;而“怨”自然是表达不满。我不想站在所谓“房奴”的立场上一味批评官方的住房政策,而希望欲购房者、地方政府、中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拿出各自应对房价高企的良策来。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当前望高价房而兴叹的主要是2006年以来入职的年轻人,而1998年名牌大学毕业的郭海萍夫妇,不应该混得这么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直到2003年之前,房价都很低,海萍还在外资公司当白领,而且是有志在大都市奋斗的那种性格,一般不会这么“失败”。至于郭海藻这种依赖心很强的女孩子,还是回中小城市与父母同住、做无所用心的职员,过安稳日子的好。记住孔老二说的:“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先对镜打量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多少耐性和潜力,量力而行吧。当年白居易到首都求职,人家直言劝他“长安居,大不易”;看了他文章后却说,以你的才华没问题!这故事就是教人,没本事就别往热闹地方挤。
对政府来说,房价高企固然可以比户籍制度正当地将“外地人”拒诸城外,但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必然会影响城市的吸引力。主政者必须权衡得失,通过调控土地和住房供给,保障年轻的创业者和“白骨精”们能有立足之地。安居才能乐业,这方面的保障比直接用于“维稳”更有效。(作者系著名杂文家《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