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国商乱象背后大佬知多少:黄茂如风波未平 郑开德浮出水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01:11

深国商乱象背后大佬知多少:黄茂如风波未平 郑开德浮出水面

2009年12月22日 07:04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华人商帮中,发迹于南粤沿海的潮汕人尤以精诚团结与极具经营天赋而闻名。数十年来,一代代潮汕骄子在政商两界建起帝国后逐步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

/*正文内嵌内容*/.insertBlock{float:left;width:185px;padding:0 8px;margin-right:22px;display:inline;border:1px solid #3651AA; border-top:3px solid #3651AA;}.insertBlock div{float:left;width:100%; padding:6px 0 7px 0;background:url(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deco/2009/0727/dotline3.gif) repeat-x top;}.insertBlock h3{float:left;font-size:14px;color:#3651AA;}.insertBlock h3 span{font-weight:normal;}.insertBlock h4{float:left;width:100%;font-size:12px;}.insertBlock h4 span.up{color:#f00;}.insertBlock h4 span.down{color:#337416;}.insertBlock h5{float:left;width:100%;font-size:12px;font-weight:normal;height:20px;overflow:hidden;}.insertBlock a,.insertBlock a:hover{color:#3651AA;}.insertBlock h5 a{display:block; float:left; padding: 0 18px 0 0;}.insertBlock h5 a.p0{padding-right:0;}

深国商 (SZ:000056)

最新价:9.02 0.01 0.11%

行情走势 公司新闻 最新公告
大单追踪 资金流向 持仓成本

但至2009年后,“潮汕帮”驾驶的资本巨轮开始频现触礁风险:从黄俊钦、黄光裕兄弟,到詹培忠、许钟民,再到黄松有、郑少东……

最新陷入舆论风波的“潮汕帮”人物当属深圳首富黄茂如。一周前黄被曝失踪,茂业系五家上市公司骤然陷入一片惊悚。而今,成商集团[22.00 0.05%]已抢先确认黄茂如“正常上班”,事件未来的发展将愈发引人关注。

另一方面,有知情人士评论,茂业系A股三公司中,黄茂如事件对深国商[9.02 -0.11%]影响及意义最为深远。据公开资料,从2008年底首次有“外力”——黄茂如的恶意并购——入侵开始,深国商内隐藏许久的伤口被利益藤蔓渐次扯开:半年内控制人三次轮换、巨额负债被曝光、股权转让受谴责、关联交易遭质疑……

整整一年来,公司管理层、原大股东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恶意并购者黄茂如、潜在重组方郑康豪、神秘局中人郑开德等多股势力在深国商的利益棋盘上反复博弈。其中,黄茂如、郑康豪、郑开德,不仅共列深圳地产界“潮汕帮”巨头,而且“两郑”还同为汕头潮阳老乡——亦与黄光裕家族同源。

有人告诉记者,在深圳地产界,“潮汕帮”的势力极为庞大;也有人说,深国商耕耘七年的晶岛项目早已落入郑氏家族囊中。

晶岛项目是深国商目前的主要资产,由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运作,沉淀的开发成本至少已达8.03亿元,最近又被爆出尚有大量未付工程款,而该项目因种种原因无法进入收获期。

⊙记者 郭成林 辛茹

郑开德“隐身”晶岛项目?

记者前往深圳福田中心区实地调查晶岛项目进展,举目所见皆是一片外表绚丽、内在空寂的“孤楼”景象。再往里走一步,透过灰朦玻璃门望去,一眼可以看到对面的水泥砂浆、裸露的墙面和孤立的柱体。眼前的一切只能说明:公司所谓的内部精装修根本没有进行,施工实已完全停顿。

记者转而与项目施工人员攀谈了一个多小时,至少获悉三个重要信息。其一是深国商拖欠巨额施工款是导致工程无法完工的直接原因;其二是晶岛项目处于半停建状态将近两年,部分场地甚至已开辟出停车场进行收费服务;其三是施工方并非泛华工程,而是神秘局中人郑开德挂靠泛华实际承包了该项目。

记者随即向深圳各方了解郑氏信息,目前获知其为深圳德惠投资董事长,出生于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其子郑基明是晶岛的项目经理。

此前,深国商曾应股东要求就潜在的实际控制人郑康豪与泛华工程是否为关联方的质疑进行核查澄清。据公告,郑康豪表示与泛华工程不存在关联关系、亦与融发投资不存在关联关系。

但同时,因泛华工程未予提供任何资料,故公司无法就其与郑康豪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而进行全面核实。但据中伦律所从公开信息收集到的资料显示,泛华工程董事长为肖联文,郑开德为董事。

“这份核查公告出得非常有技巧。”深圳某法律专家向记者表示,“眼下,郑康豪虽表示与泛华不存在关联关系,但泛华却并未表态,市场也没有看到泛华的真实资料。另一方面,律师所披露的泛华信息不仅不全且是公开资料,不能为其准确性与真实性作保,这相当于为自己、郑康豪、深国商三方都规避了法律风险。而泛华作为非上市公司,相关部门无权进行监管,也就无可奈何了。”

但即使如此,该份核查公告仍然存在可商榷之处。首先,核查对象可能需要更改,应直接核实郑康豪与郑开德之间有无关联关系。这方面据记者了解,郑开德系深圳最大包工头,其承包过的大中华、国都高尔夫等项目均系黄茂如兄弟旗下产业。据此,有相关人士进一步透露,郑开德父子与郑康豪父子同为广东汕头市潮阳人,郑康豪之父郑世进为世界郑氏宗亲联谊会主席,在郑家族地位崇高。而郑、黄等人又同为深圳潮商会元老,亦即深圳商界的“潮汕帮”,关系非常密切。有深谙深圳地产界的人士甚至直接表示,潮汕人在深圳本来就很团结,而两个郑家人100%有关系,要么本身就是亲族,要么就是合作伙伴。

其次,深国商也在核查公告中表示,除晶岛施工合作外,与泛华公司及其主要董事、高管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但据公司年报披露,曾于2007年先后两次共获得郑开德无息借款2900万,其中300万至今未归还。在公司欠了后者巨额债款之时,郑开德仍能以德报怨,两者间又该是何种关系?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郑开德本身愿意为晶岛项目长期垫资高达5个多亿,在深圳地产界已属罕见。只能说要么其权益有特殊保证,要么两者关系非同一般。

地价、工程款与七年资金游戏

理清郑开德、郑康豪与深国商三者间的关系对破解晶岛项目地价、工程款乱象及七年资金谜题甚为关键。

深国商09年10月29日公告,晶岛商城主体工程宣告完工及验收,确认的工程结算款约7.87亿,公司拟为部分未付款提供担保。

记者翻查此前资料,晶岛商城于02年正式拿地,05年项目破土动工,06年主体结构封顶,目前仍在进行内部装修等工作。在漫长的施工期内,最早对工程款有所描述的是在2006年,当年年报在关于应付账款的附注中披露,年末应付款达2.73亿,较年初增加6.11倍,主要系预估晶岛工程款所致。此后,该部分应付款项余额逐年下降,至今年公司披露半年报,其中应付账款账龄超过1年的款项余额已仅1.72亿,附注解释主要系晶岛项目的应付工程款。

资料显示,深国商曾为推进晶岛项目开展了大量融资工作——包括3300万员工内部融资与7000万个人借款(违规融资,07年被查出而披露),以及两次共4亿向银行融回的开发贷款。因此,当公司近日披露未付工程款陡然暴增至5.27亿时,市场遂为之大愕。

另一方面,除高额工程款外,深国商对晶岛项目地价的交代亦显得非常模糊。2002年,深国商下属子公司融发公司拿下晶岛项目土地使用权,但当年不论公告还是年报均未披露相关的地价信息。至2003年,年报在关于开发成本的附注中披露:增加主要原因是支付福田中心区地价款2630万元——这是公司首次明确了晶岛项目地价款的数额。

但到2004年,公司在年报中又披露:应付账款增加主要系融发公司根据福田中心区(晶岛)项目之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于本期确认应付地价款3506万元。

此后于2005年,年报披露应付账款减少主要系3506万元地价款已支付完毕。可随后至2007年,年报中又披露期末应付账款账龄超过1年的款项180万,主要系应付晶岛项目地价款尾款。

“他们告诉我,晶岛当时的地价仅900多元/平方米,若以占地面积4.23万平方米折算,拿地成本约4000万,并且可以分期缴付。”有知情人士转述深国商高层的话后向记者表示。

然而,这4000多万似乎未能与公司年报披露的零星数据相匹配。记者随即向公司某高层求证,他表示,深国商地价约一个多亿,至于为何分期缴付他因刚来公司还不完全清楚。但仅以眼下情况来看,无论是2630万、3506万、4000多万、还是一个多亿,以今日20亿的市价来比较都令人血脉贲张、无限向往。

综合以上工程及地价款的信息,似乎又无法与财报数据相吻合。据09年中报,深国商存货9.95亿,其中晶岛的开发成本8.03亿;至三季度,公司存货微升至10.2亿,但并未披露晶岛的开发成本。假设三季度晶岛施工力度不大(实际该项目已半停工近2年),晶岛成本8.03亿,若按工程款结算价7.87亿,则地价不到200万——这还不算项目管理费、财务费等进行了资本化处理后的增量。

此前,公司未明确披露过每年的工程款信息及成本结算方式,故无法解释上述资金谜题的真实原因——但或仅有两种可能,若非工程结算价较预算价出现大幅飙升,即意味着公司隐藏负债、账外有账。

如果结算价出现飙升,仅以3.5亿工程欠款的缺口来算,晶岛的开发成本便将增加至11.5亿。据某商业地产评估专家表示,内部精装修约占项目总投资的一半,若以目前数据估算,晶岛总投资有可能超过15亿。

再据记者在深圳调查,在晶岛旁边,有一个从位置、大小、格局、设计等方面均极为相似的商城项目——怡景中心城。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与晶岛同属深圳中心区购物商城项目规划,其拿地于02年,奠基于04年底——施工节奏时间点均与晶岛相同。但怡景早已于07年初正式营业,总投资不过7亿元。

相较之,深国商能以“底价”拿地,却不惜以“天价”打造晶岛项目,还每年重复着因市政配套工程规划调整等原因而拖延工期等理由。

此外,在更宏观的视野上看晶岛及深国商。从02年底拿地开始,公司并表下的总资产约11亿,净资产近4亿,其中晶岛仅2753万;至2009年中,公司总资产仍约11个亿,净资产仅1.3个亿,而晶岛的开发成本已沉淀8个亿,占总资产比重近80%——这意味着在过去的7年里,深国商变卖原有资产倾全力开发晶岛项目,仍然凑不齐钱还增加了2.7亿的负债。

同时,公司管理层及历年年报皆反复表明,近年来深国商历年非募投资金均用于晶岛项目,并视其为公司战略转型最关键的一步。然而,即便在如此财物尽倾的支持下,晶岛仍然长跑7年未果,其背后涉水之深不由引人遐想。

对此,有深谙深圳地产界的人士对记者分析:“晶岛涉及的资金去向确实成谜。但从动机上讲,管理层曾在05年项目刚启动时便私自认购过内部商铺,同时该项目地段优越、商业价值突出,施工完成后无论是租是售都会有很好的收益。存在以上两点便推翻了管理层挪用资金以至该项目无法完工的行为逻辑,拖延至今应该另有主因。”<<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公司公告:

[2009-12-22]深 国 商:独立董事关于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的独立意见

[2009-12-22]深 国 商:第五届董事会2009年第十一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