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的生命力之源——网络主题探究课程的学习观念及其实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8 01:44:11
Webquest的生命力之源① ——网络主题探究课程的学习观念及其实现
作者:王雄 江苏省扬州中学
摘要:本文对网络主题探究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思与分析,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发展性学习观念出发,指出现阶段存在的四个问题:模式化较重,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重视了资源引用,缺乏应用资源的指导;具体评价目标不够明确,缺少指导性评价;过于注重虚拟世界,忽视了真实世界。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在今后设计与指导中强化人本性,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学习者、有幸福感的学习者。
关键词: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学习观念、教学设计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学习)在国内得到人们的逐步关注是与网络的普及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密切相关的。现在,不少学校已经建起了网站或网络资源库,制作了大量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国内开始兴起的网络探究学习更是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观念推向学校与社会。在网络教学迅速发展之际,笔者则更愿意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经历的艰辛历程,看看我们追求得那些个目标是否正在接近。或许,我们走偏了,甚至可能越走越远。这种担忧并不是危言耸听,至少基于以下事实:
1、素质教育成为热点后,学术界、出版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大、中、小学,无不言必归素质。在做出一定的探索,发表了铺天盖地的论文与著作后,现在再谈,已谈不出什么新东西。
2、创新教育随之成为新热点。很快如前面的风潮一样,创新教育似乎一下成为各级学校的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种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模式、方法层出不穷。然而,在人们大肆炒作之后,现在也在逐步降温。
3、接着来的是体验与感悟,很快人们到处寻找体验与感悟的理论基础与良方,似乎这些能够解决中国的所有教育问题。不过这一波未冷,网络课程教学顺着前面多媒体教学的余温,又开始热起来。
反观这一历程,我们不是去批判,而是去思考,这个探索之路的终极究竟是什么?实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毕竟我们走在前面的人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我们不应该总是走重复的路,我们应当预测,是否在一年之后,我们现在正热衷的事业是否会遭遇相同的命运,被更新的什么东西所取代?求新求变本身并不是坏事,只要我们在一项教育新方式开始的时候能够明确方向,并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个方向,求新求变就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再有新的理论或方式,就会被我们融进自己的研究与实践之中,因此,明确目标、反思实践始终是我们需要时刻重视的。
二、学习观念的反思
新课程倡导的观念与网络探究的理念有很多吻合。这些观念已经成为人们设计制作webquest的指导思想。如建构主义学习观中的教学设计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评价观念等等,我们选择了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三个学习观念进行了反思,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第一,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审议报告的基础上,颁布制定了小学初中的《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必修课“综合学习时间”,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主动地、创造地解决问题与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高浦胜义,Comprehensive Study Time &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Integrated)。这个目标中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核心。西方教育观与中国的教育观当然有很多不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否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尊重学生自主探索,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别。在现实中,学生几乎没有自主作决定的机会。不论是学习目标、人生理想,还是班级管理、学生会活动,学生的文理分科、大学自愿等等,一切在家长与教师的掌握之中。一个人在他青少年阶段从未经历过自主选择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她)将不再将选择视做一个人的应有权力,也不会尊重别人的不同选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看,意味着封闭而不是开放,狭隘而不是宽容。从智能培养的角度看,缺乏自主学习,必然使学生缺乏独立的行为与思想,而缺乏独立的行为与思想也就很难有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品质与能力。
过去,国内也有不少人探索过自主性问题,但是主要在劳动、自我保健、思想品德等方面,对于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不少研究,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却因为条件限制,未能打破困境。网络探究学习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资源上为之准备了充足的条件,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是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第二,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我国在这方面曾经有过非常成功的时期,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因缺乏竞争,故人们比较注重人的品质,不只是合作与互助,很多品质如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等都得到社会与学校的重视。20世纪8、90年代以来,随着高考竞争局面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分数,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够成为优胜者,必然受到人们正面的评价,反之,人们则否定之。可人人都知道一个社会存在的基础就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理解与和睦共处,而不是人人争斗,相互倾扎。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的四大支柱中提出了“学会共同生活”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的理解、合作与互助。
网络探究学习不是要强化在激烈竞争中的个体行为,而是要促进更多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看起来这与第一点有很大矛盾,既然强调自主性,怎么又要提出合作学习呢?真正的合作是在自主基础上的合作,不是相互依赖,推卸责任。而是每一个有自立意识与能力的人,承担共同的任务。过去我们一再强调集体主义教育,这看起来与强调自我发展相抵处。其实不然,一个自我充分健康发展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别人,才能真正理解与人合作、理解承担义务与责任的重要性。相反,自我不能健康发展,仅仅用外部的力量把一群人揉合在一起,这种集体主义是脆弱的,一旦遇到不利的环境,这群人只能是一群散沙。今天的社会早已不是过去集体主义盛行时代的社会,社会的变化与人生的动荡,已经宣告计划经济时代集体主义的社会基础不再存在。因此,真正的集体主义是建立在独立的个人基础上的、理性的集体主义,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合作与自我发展的矛盾,我们就能够解决旧观念与新观念的矛盾。网络探究学习所倡导的学习观正是希望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并强化人与人的尊重、理解与合作互助。它更多以小组的形式出现,而非全班级的授课形式。
来自自我发展的动力是非常强大的,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自我有极高的发展动力,这使得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也不怕种种困境。尽管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个人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学科教育的改革依然难以摆脱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困境,考试的瓶颈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此,在学科教育中,学生自我发展与合作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如果网络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担负起促进每一个学生自我发展与合作发展的重任,其生命力也就不可估量。
第三,发展性学习(Expansibility learning)。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在某一个年龄段,总有先后、快慢之别,但个体发展成熟化之后,智能的差距还是比较小的,因此,就有了学校成绩平平,进入社会成就不俗。甚至学校成绩很差,进入社会还比较成功的现象。这与传统教育忽视人的发展性有很大关系。很多男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发展缓慢,而女生相对较快。可现实并没有宽松的环境,发展慢就意味着被淘汰。当一些男生(也包括发展慢的女生)开始成熟的时候,可能优秀的教育资源已经离他很远了。网络探究方式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而对教师来说,设计webquest的宗旨之一,就是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公平发展的平台,它不像重点学校那样将一切优秀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它是开放的,平民化的。此外,网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的教育评价观念也是发展性,它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即将达到的目标。(参见图表1)同时,它还体现在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上,学生可以通过BBS随时与教师与同伴交流讨论。
典 范优 秀良 好合 格
资料的选择与引用1、资料选择建立在广泛的基础上,但引用全面精确。
2、引用正确无误,并能详细注明出处与资料的性质。
1、能引用五项以上资料,三项以上准确。
2、引用正确,出处说明详细,资料性质基本正确。
1、能引用三至四则资料,引用两项准确。
2、能注明出处,资料的性质判断不够准确。
1、能引用一至二则资料,引用只有一项准确。
2、注明出处,但未写出具体作者与资料的性质。
问题的论证与解决1、论证推理合乎逻辑,论据有力,较充分。
2、对问题本身分析准确、全面、细致,结论合理,表达充分且恰当。
1、论证推理基本合乎逻辑,但不充分。
2、对问题本身分析准确,但不够全面、细致,表达恰当,但不充分。
1、有论证,有论据,有比较。
2、对问题本身的分析基本准确,但不全面,不细致,表达不够恰当。
1、有论证,有论据,但没有注意比较。
2、对问题本身有分析,有结论。
报告的结构与特色1、报告结构清晰,主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2、能恰当运用图片说明问题,报告设计有个性。
1、报告结构基本清晰,主题明确,能恰当运用史料。
2、能运用图片说明问题,报告设计有特点。
1、主题明确,但结构不够清晰,运用史料不够恰当。
2、运用图片说明问题,报告设计符合规范。
1、报告主题明确,但结构不够清晰。
2、能运用图片,但作用不够明确,设计基本符合规范。
合 作 与交流1、合作目标与责任明确,效率高。2、讨论充分,相互尊重与分析对方的观点,并能妥善处理矛盾。1、合作目标明确,有分工,效率较高。2、讨论充分,有时能尊重不同观点,矛盾也能得到解决。1、合作有目标有分工,但不够明确,效率一般。2、能进行讨论与协商,能认可合作中的矛盾,但不会主动处理。1、能够合作,但无分工与责任,效率不高。2、能进行讨论与协商,但不会处理矛盾。
图表1:网络探究学习的评价举例
三、学习观念的实现
网络探究学习能够实现上述人本化的教育观念么?要回答此问题。首先应当了解当前的现状与困难。
(一)当前webquest中的问题。
国内开始制作、推广网络探究教学已经有三四年的历史,webquest这种形式则比较短,现在很多地方设计了学习方案,并且都尽可能地打破传统教学设计的限制,体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学习观。可以肯定地说,这批开拓者是成功的。然而,如果要想在这条路上走的更好,走得更远,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模式化较重,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这当然与初步尝试及客观环境有关。大家在制作时主要依靠惟存教育(being.org.cn)上的模版,因此,难免模式化较重。而新课程改革尚未真正推进到基层学校,新课本还处在实验中,所以,现阶段的webquest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不够。或者过于课本化,而失去webquest的特色。
2、重视了资源引用,缺乏应用资源的指导。很多webquest链接了很多网站,但是,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利用网站的资源,因此,不少学生就到资源网站里复制、剪切,拼凑探究报告,从而丧失了“独立研究与思考”这个核心。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选择资源,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而在思维能力中,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最核心的任务。
3、具体评价目标不够明确,缺少指导性评价。Webquest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需要细致的指导性语言,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与我们过去传统的评价观念有关。传统观念中的评价放在最后,强调的是总结性评价。现代教学设计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因此,在制作webquest时,确立好探究目标后的第一件事,首先是将围绕目标的“评价系统”设计好,这就使得制作者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始终围绕中心目标,同时也会考虑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每一步,可能与评价目标的差距,进而设计指导性意见(Dick & Carey,1985)。此外,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从1975年开始美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教师用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儿童参与特定的教学计划,其一是推行马杰(R.E. Mager)提出的行为目标,它是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的行为陈述的目标。
4、过于注重虚拟世界,忽视了真实世界。大多数webquest提供的学习与资源基本在网络中进行,这就造成一个新的“脱离实际”的倾向。与以前只重课本有相似之处。Webquest的生命力应当体现在它所倡导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现实生活紧紧相连上。体验是自我经验形成不可缺少一部分。过去,人们由于知识的爆炸,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也因此过多地强调了间接经验的作用。这种教育思想忽视了自我经验的独特作用,实际上也就忽视了学生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世界,直接感受来自自然、社会与自我的挑战。如果网络探究是我们再次离开显示,其生命力也就有限了。
(二)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
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在很多场合下,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判断与选择。这需要指导学生首先形成新的学习观念。其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选择是一件特别值得重视的事情。因为,很多学生长时间在学校里被动地学习,他们渴望自由,渴望自主探索世界。但是,他们却并不理解自由的含义与价值,他们常常表现出对正常教学的反叛,如上课时拒绝听讲或者恶作剧。真正理解自由的学生首先应当是敢于选择,敢于控制自己学习的人,他们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可是,在现实中,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少。
因此,我们应当告诉学生,如果你参与网络探究性学习,就有可能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自主的、自由的学习者。要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这也是我们今后设计webquest需要重视的。
第一,自由的基础是能力。学习是每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他从小就有自主探索世界的权利。很多学生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欲望:“做我想做的事情,看我想看的书,我想思考我自己的问题。”可是由于现实教育中的集体授课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很少让学生自己选择、作决定的机会。到了高中,很多学生的这些想法早已退化了。然而,这种欲望正是学生心中渴望独立与要求自由的体现。研究性学习正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内心学习动力,唤醒内心渴望主动探索世界的一门课程。当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自由学习带来的快乐时,他会感到自由需要能力的支撑,而审慎地选择与判断正是第一项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具备这些能力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已拥有学习的自由,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对于教师来说,设计webquest也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个性化的智能培养落到实处。在这方面,上海宝山中学沈涓老师在设计制作《别让未来的脊梁弯曲——课桌椅的改进》时,提出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笔者在设计制作《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比较能力,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第二,力量的源泉是智慧。在学校里,掌握课本知识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智慧。什么是智慧?自古以来人们提出过很多种看法,有一种看法认为,智慧根本无法用言语直接表达,但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利用核能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需要很多很多知识,然而,现在很多国家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但是,如何使用好核能,不要让它成为毁灭人类的武器,而让它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服务,这就需要智慧。”我们如果以此类推,掌握一些知识,很多人都能够做到,但是要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并以此创造出新知识,促进人类的进步,这就需要智慧。网络探究学习正是这样一种生成性学习,它相对于传统继承性学习来说,学习的内容、目标与计划都不那么确定,在学生开展研究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会遇到什么问题,也没有固定的知识帮他解决问题,他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可能是散乱的知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他形成的有自己的研究与思考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很多知识是他自己反思的结果,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决策?等等智慧技能也随之形成了。
第三,做有思想的学习者。富有智慧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思想是自立的根基,没有思想的人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属品或工具。但是,思想的产生在传统课堂学习中是很罕见的。新世纪的教育需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创造力,有探究精神,每一个学生至少是他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希望网络探究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为学生的自立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为此愿意推荐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郑剑非老师设计的语文学科的webquest:《阿Q正传》研究,看看其中引言,大家就不难理解如何促进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学习者。
引言
“认识你自己”,这是镌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人类在不断探索身外的世界的同时,也从未停止过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文学便可以说是人类在这片精神世界探险的重要方式,一位位伟大的探险者用他们的心灵勾勒着这个神秘世界的地图。他们的作品便像是一份份藏宝图,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秘密,解读它便能够走进这片神秘的世界,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这种解读也是一种探险,你可能会发现各种路标,但你不知道它指向哪里,而你要最终建立你自己的路标,它将指引你自己心灵的方向。这可能是一次艰险的历程,但我承诺,你最终将获得更大的快乐。
那么,开始我们今天的精神历险,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对它的解读历程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发展历程,你可能很熟悉其中的人物,你看到首页上那张笑脸了吗?那是怎样的笑容呢?你真的读懂他了吗?
——走进《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