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战略引爆山东投资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29:21

漫画/吴奎
核心提示:12月16日,由本报主办的“2009山东最佳投资城市”颁奖典礼在济南举行,27个县市区进入最挂投资城市阵营。这既反映了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山东在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又为山东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山东黄三角、蓝色经济区开发战略的陆续出台,又为投资山东开拓了另外一番新天地。山东半岛和黄三角业已具备的产业和资源基础已经吸引了众多的商家前来投资,而伴随着战略规划的逐步开展和实施,更多商机逐渐凸显,投资潮必将涌来。
2010 年马上就要到来,这也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山东投资领域将会有哪些新热点、新趋势,哪些地区、领域将成为新的投资聚集区。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及投资机构,对2010年山东投资趋势作出前瞻性分析报道。
本报记者 左丰岐
实习生 刘相华
新的增长极现身山东
12 月 16 日,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回忆起前不久在韩国参加座谈会时的情形时说:“当时与会的韩国企业纷纷就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和蓝色经济区战略提问,了解我省招商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新变化等问题。”
“当时,我就强烈地意识到,黄三角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意义。”郑贵斌说。尽管,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由此带动了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全面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 但是,我省一直缺乏国家层面的重大开发战略和重大项目的摆放,这就影响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郑贵斌说,“现在,这种局面有新的改观。”
前不久,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继发展规划出台后,又出台《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给予黄河三角洲的各项扶持政策达三十多项,涉及土地、财税、基础设施投资等各个方面。
今年,我省又启动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提出在用足用好现行政策的情况下,着重从海洋科技创新、 人才支撑、投融资、财税、土地与海域使用、深化改革、 对外开放措施等七个方面,研究含金量高的省级扶持政策和拟争取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对蓝色经济区进行扶持。据介绍,“省级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成熟后,将择机上报,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郑贵斌说:“ 这两项战略都具有国家战略的意义,能够享受到国家、省和经济区自身的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和发展,这既可以大大提升区域内的软实力、改善投资环境,又可以形成新的投资带动力,带动区域及周边更广阔范围内的发展。”
“同时,由于人口、资源、土地、环境等压力越来越大,走向海洋,向大海要资源、要空间,也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打造新经济增长极的新方向。”
低碳模式成未来投资基调
黄三角的开发,国家给予的定位十分明确——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其核心内容是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支持在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实现高效发展与生态建设双重目标”,省发改委负责人说。
黄三角作为高效生态经济区,主要的发展思路就是“海陆统筹”,创新发展模式,将来通过大海促进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流,包括物流、信息流、科技流,来打通这个通道,和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招商证券分析师吕爱文说,在环保和绿色发展的主基调下,发展生态旅游和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控力度,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他还建议从主题投资的角度关注山东板块的相关个股。
“ 蓝黄战略倡导环保约束、 节约能耗的生态经济必将迎来山东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魏建也重视蓝黄开发的环保生态问题。
生态经济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 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开发和利用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黄三角示范区是绿色生态经济,半岛经济区的定位是蓝色经济。姜大明省长在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明确提出了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把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
而以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和新发展观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更是实施蓝黄战略的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在能源、石油、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能耗行业强制推行低碳技术,是当务之急。”郑贵斌说。
低碳经济的旗帜下,新能源、 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工程和地址勘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投资的重点和方向。 传感网、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后IP 时代相关技术研发,推动信息网络产业升级;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 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双战略融合聚焦新热点
“在黄蓝战略背景下,我预计山东的港口、能源、海洋化工以及海洋经济的相关产业将成为投资热点。”魏建提醒,港口要成为投资热点还需要注意港口的定位差异,避免同质化竞争。能源成为热点主要是经济总量的上升需要能源的支撑,尤其是黄河三角洲现有的电源点不足以支撑其崛起。能源必须是与生态经济相匹配;海洋化工是现在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经济点,今后还会发展壮大。
在郑贵斌看来,在蓝黄战略的推动下,三民、三农和三产将会是重要的投资领域。三民即民本、 民生和民营产业;三农即农民、 农村和农业;三产即高端、 高质、 高效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新兴产业。
“ 很显然,在蓝黄战略中民间资本一显身手的机会很大,一方面是民间资本已经在其中“潜伏”,是一个支柱性力量,另一方面是国有资本尽管近年来有所扩张,但总体上要保持收缩到关键领域的趋势。”
服务业一向是被看做当地经济发展的标志,结合蓝黄战略的实施,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突出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崭新潮流,随着企业活动外置所发展起来的服务行业,如广告信息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和销售服务、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和推广服务等,都具有较高的知识资本含量,产业关联度和要素生产率较高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经济总量大、 发展潜力大并且有优势的海洋化工业、港口产业和滨海旅游业是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潜力和优势只居其一的海洋渔业和海洋盐业是当前发展的重点;发展潜力大,也具有优势但是经济总量不大的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配套产业、海水淡化产业和海洋工程业是中长期发展的重点,应当重点培育。”郑贵斌细数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以陆促海,以海兴陆,统筹海陆两种资源,加快海陆产业对接,推动海陆产业联动。可以设想的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三角开发这两大规划必将融合为一体,成为新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