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你的名字叫弱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7:27:29
提出这个命题,估计会有许多人尤其是网友会挥来如山的板砖――因为近几年来,教师已经成了“禽兽”“恶魔”的代名词。“禽兽教师”的字眼不断曝光于网络、报纸及至电视中,“杀人教育”的喊声也不时回荡在媒体广场之上。教育、教师俨然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可诅咒、最黑暗、最冷血、最该死的职业和人群。君不见,网络中多少人尤其是年轻网民说到自己的老师时咬牙切齿以至欲饮其血食其肉寝其皮碎其骨榨其髓后再扔到臭茅坑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竟妄谈“教师,你的名字叫弱者”,岂非咄咄怪哉?岂非自寻板砖乎?
可是,我仍然要说:教师,你的名字叫弱者!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黑格尔说的。事实上,除了为迎合某种宣传需要在某些场合高呼口号外,几乎没有人真正认同这个说法――教师最光辉那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还不如你个破教书的光辉?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教师几时曾在太阳底下光辉过?――下九流中赫然有其身影,“最伟大的”革命中“臭老九”就是教师的专称。下则下矣,再加上臭,请问,光辉何在?尽管后来有伟人说:老九老九不能走,但不走的老九也还是老九!
有人说,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屁话!看看《大宅门》中被白景琦那小子戏弄得灰头土脸的老夫子的模样,就能想见古代众多老先生驴马不如的生存状态。毛泽东敬徐特立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并非“传统”使然,恰恰是毛的言行实为罕见之极!
常有人说,最近几年来,教师的地位提高了――工资长了――工人下岗了,农民失地了,而教师的饭碗不仅牢靠,工资也长了!其实这话中何尝没有酸意――你个破教书的,废物一般的人,凭什么长工资呢?工资长了是事实,可您听说过没有,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物价要涨了,因为教师又要涨工资了――大家都盯着呢!
别站着说话不要疼,知足吧你!好,工资待遇赶上县里衙役们的水平了,我知足了。可,教师的地位真的提高了吗?
恰恰相反,近几年来,对教育教师铺天盖地的指责、批判,使原本就有名无实的“尊师重教”的风气迅速倒向了!
教育该死,教师该死的舆论氛围霎时间席卷神州大地!“禽兽教师”被抓了,全国教师都成了“色魔”;教育乱收费曝光了,全国教师都成了腐败分子;某教师打学生导致学生自杀了,全国教师都成了刽子手!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干脆明文规定,男教师不准找女生单独谈话!更可笑的是,某县反腐败,竟反出一位教师贪污班费数百元的“惊天大案”!
教师真的是十恶不赦的恶棍森林吗?
是谁引导了全国人民的观念转型?媒体老记们,你们说说看?
一、有无责任,屁股都挨板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孙云晓先生的报导《夏令营的较量》,引发了全国的教育大讨论人们开始审视我们的教育。这本是好事。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反思很快把矛头指向了学位和老师,而忽略了《夏令营的较量》中暴露出的家庭教育问题。之后,孙先生关于日本教育的文章(我忘了题目)更是被人们漠视了。文中记述,在日本,学校组织校外活动,居然没有老师跟随!组织者是两个大学生。问家长,孩子万一出事怎么办?学校怎样承担责任?家长一脸迷惑:孩子校外活动,学校负什么责任?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做法吧!孩子出了问题,若学校负有责任,学校就成了被宰被黑的冤大头,老师就成了杀人冷血的刽子手了;即使问题主要出在孩子身上――学校、老师已尽到了责任而孩子不听从教育出了问题,家长、媒体(媒体的能量在对付学校时比对付贪官时威力大多了!)也往往会意味深长说:假如我们的学校能……,我们的教师能多些……,那么悲剧就……。其实傻子都听得出用意来:孩子出事了,你学校就有责任,你就得拿钱来。狮子开口并不大――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学校成了唐僧肉,有点机会就要吃他肉的! 教师呢,其境况不言而喻。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取消了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即使课标中明确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也没有学校和教师敢捋老虎须呀!要知道,万一出了事故,学校有灭顶之灾(几十、上百万的赔偿是毁灭性的),教师也将万劫不复(赔钱、挨揍不说,说不定饭碗也被砸!)。更何况,即使没有责任,板子也要打你屁股呢!
据报导,某校一生甲在晚自习时与其它三位同学打闹,扰乱课堂秩序。班主任询问时,惟有他不承认。教师让他出去,甲骂道:老子就是不出去。教师不愿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请他到楼上大厅反思。甲更怒:老子哪儿也不去,老子就要去教室。恰学校值班领导检查,批评该生,令其向老师道歉。老师难以接受,说让他请家长到校。该生答应。当晚在网吧泡了一夜,次日怀揣遗书跳楼身亡。遗书说:我的死与他人无关。家长怒告学校和教师,要求赔偿。
官司的结果不得而知,但面对这样的状告,作为教师,听后感到颤栗,没有什么事故不是老师的责任了!我们的媒体是不是又要意味深长了:要是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假如老师能多一些宽容……
真的佩服某些媒体,再荒谬的言论都说得出口!
二、两种态度,寒了谁的心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中一直奉行“棍棒教育”。父母讲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先生讲的是“教不严,师之惰”,也就实行“戒尺主义”。这当然很成问题。近年来,更为不少“有识”的“教育专家”们所痛斥,现在早已达成共识了――体罚是违法。
应该说,中国人的法制观念的确是强了,加上媒体的“正确引导”“大力宣传”,这一观念更是深入人心的。所以一旦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家长和学生几乎都会恨声叫道:我告你去!甚至个别学生犯错开后一见老师严厉起来就立马叫道:你敢鬃孜腋婺闳ァ?/FONT>
在这样强势的舆论环境下,体罚学生的现象的确少了,但也难免有个别冥顽不化的教书匠,胆大包天,逆潮流而动,敢“顶风作案”,对祖国的花朵大打出手,可谓“辣手摧花”。于是,我们的媒体便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监督批评的责任。
我们常常能看到,为了证实某教师打人的罪状,我们的记者充分发扬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明察暗访,不拿到证据誓不甘休。
凭良心讲,不论是谁,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都应受到相应的惩处。作为新闻媒体,尽职尽责,客观报导,深刻反思,正确引导,本无可厚非。非但无可厚非,而且应当交口称赞。
但,作为教师,我内心却难以平衡。
有人曾把教师与学生戏称为“猫与鼠”。现在猫在被大众舆论阉割后渐失威风,一些鼠儿的胆儿就大得不堪了。
前文中提到的那个终于自杀的学生面对老师时,一口一个“老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仍不愿(恐怕是不敢)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因为老师明白,一旦正面冲突了,老师就错了――你的教育方式不对,你不够宽容,你缺乏爱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说这种言语的侮辱还不足以打击教师的“嚣张气焰”的话,诸君还可调查去,尤其到那些薄弱学校――校址偏僻,名声不响,生源较差的学校调查去,教师遭辱骂、恐吓及至殴打者是否“极其个别”。
笔者所在的县城一重点高中,短短三年内就发生了两起教师被殴致伤(其中一人是被刀捅伤)的事件。
更有甚者,教师被学生或家长致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05年底,温州一校长在家访时被家长砍死;06年初,铜川一女教师因批评学生被家长率暴徒三四活活打死;教师节刚过(9月12日),天门市一高三教师,检查寝室时被学生用刀捅死,而起因竟然是该生怀疑教师说了他的坏话……
在这些死者背后,何尝不是悲痛欲绝的白发双亲?何尝没有肝肠寸断的爱人?何尝没有尚不喑人事的孩子?
这时候,我们的媒体干什么去了?报纸轻描淡写(与学生受伤害的事件报导力度比,真的是轻描淡写)的几句报导,网络上故作姿态的几行转载之后,除了教师们同病相怜叫嚷几句外,便是沉默。有谁在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哭天怆地的学生家长之后也把镜头对准哭天怆地的教师家属?有谁在痛心疾首高呼“救救孩子”的同时也同样痛心疾首一回“救救老师”?
有学生因种种原因自尽了,便有“专家”痛心疾呼“孩子的压力太大了!现在的教育成了“杀人教育”!可同样,一优秀教师不堪生活、工作重负纵身跃下高楼,命殒黄泉,又有哪位专家也疾呼一句:教师的压力太大了呢?
血,凝固成了一个巨大的黑色的问号!
难道教师的命就不是命吗?该用多少教师的血才能换来媒体的一声惊雷:请尊重、爱护我们的老师?
三、学生减负,教师不堪重负
曾几何时,“素质教育”的东风浩荡而来,一夜之间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时间,“应试教育”突然成了洪水猛兽,人人口诛笔伐,誓与之一刀两断,划清阶级界限。也就在一夜之间,人人都成了“素质教育”的义务宣传员,俨然形成群英雄竞射“应”的大好局面。然而,可笑的是,人们在痛批“应试教育”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正是“应试教育”培育的“杰出人才”,忘记了自己昨天还在“应试”地“教育”着。于是,人人喊打的“应试教育”,事实上成了谁也说不准批斗对象的一团混沌。而尤为可笑的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究竟如何实施,“专家”们也不甚了了,只好说:这是一项宏伟重大的工程,无现成模式可循得,路还得自己摸着爬。
但毕竟,“专家”们高屋建瓴,很快描摹出了“应试教育”的画像:作业太多,书包太重,在校时间太长,考试太频,排名太狠……凭良心讲,这些症结找得不可谓不准。于是我们的最高教育主管部门一声令下,“减负”的洪流滔滔而下。自上而下的,迅速达成共识,纷纷制订规章:什么学段只能留多少作业,什么学段不能考试,考试不能公布分数、名次,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再后来,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大大小小教育主管部门再次出强硬的“有效制度”,“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不准开除学生”甚至“不能批评学生”。又一股天昏地暗的罡风!当然,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自是后话。
为了宣传“减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最高电视机构在其最权威最黄金的新闻频道里甚至不惜用了好几分钟的时间,宣传北京某高中一优秀物理教师几十年不留作业,学生成绩却异常优异的感人事迹。
“减负”的呼声给了教师们一点惊喜:学生在校时间短了,自己工作的时间不也缩短了点吗?学生作业少了,我们批作业的工作不是减轻了吗?考试少了,不排名了,竞争的压力不也小了吗?剩下的,不就是顺心顺气的“塑造人类灵魂”了吗?
惊喜还未及呼出,新的论调又出来了:“减负不减效”、“减负并不排斥升学率”。
简而言之,学生作业可以不做,考试成绩不能下滑。
太难了!
难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不会教怎么办?好,学习,开会学习。上班时间当然不能开会,好,放学开会,学习、充电。各种数据也及时地“开发”出来并送到老师们手中。光读怎能加深印象呢?好吧,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字数太少怎行?有字数规定。
这样的校内学习班还不足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那么,办培训班!时间嘛,只好假期进行了。某地一乡镇曾组织全乡教师利用暑假时间集中培训一个月,吃住统一,宛若考研进修。电视上,几位教师耸动着脸上被蚊虫叮咬的红疙瘩,畅谈进修培训的伟大意义……
“素质教育”的冬风(风太烈,有点凛冽,只好用“冬风”)刚刚过去,又一股“课程改革”的劲风又割面而来。
霎时间,五湖四海,华夏大地铺天盖地劲吹“课改”风。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高高低低,形形色色各级教育工作者,张口闭口必“课改”。
飓风过后,当然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课改前的种种失误,123;课改带来的新气象,甲乙丙。再之后,当然是“不尽长江滚滚来”:《走进新课程》领军,各种培训材料接蹱而至,各种培训会议也纷至沓来――国家级的,省级的,市县级的,不一而足。新名词学了几个,新论调学了几句,东抄西窃拼凑的文章也弄了几篇,之后,仍是一头雾水。于是,专家又说了:课改,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想想,真佩服我中华泱泱大国风潮之多之频之猛,尤其教育界更是花样百出,加上国人惯常的追风思维作用,于是各种风潮一波胜一波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不论是哪一波风潮到来,作为教育前沿的教师们,都如同树梢尖上的叶子一般被摆弄得东倒西歪,头晕脑胀!
学生减负了,没多久,负担就又反弹了;而教师们,连减的希望都不曾看到,就被一个又一个风潮带来的重压给压蒙了。
四、种种盘剥,敢怒谁敢言
时下,最为国人所诟病的行业有二:一是医疗,一是教育。而教育最让人不齿的是乱收费。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乱收费问题虽得到一定遏制,但远未根绝。而一提到乱收费,人们首先咒骂的就是教师!
必须承认,是有一部分发了财的教师,他们昧着良心经营着自己的小算盘,变着法儿地向家长索要礼品,其道德之低下,不亚于人人痛恨的贪官污吏。然而,仔细想想,这样的教师有多少?哪些学校的哪些老师才有此特权?看看农村学校破旧的校舍,看看山区教师艰辛的生活,你就能得出结论了。
那么,部分学校乱收的费又哪儿去了?有多少进了老师们的口袋?看看我们的国企,看看我们的政府机关,模拟推理就知道了。
猫儿偷了鱼,鼠儿们非但闻不到腥,连自己也逃不了被剥皮的命运!
教师们最盼望假期,却最怕春节:年终了,贫困职工该慰问了,灵魂的工程师们,请慷慨解囊;也最怕暑假:汛期到了,防汛物资紧缺了,老师们,请尽一份义务。
教师们最盼晋级了,却最怕评选:资格够了,可哪位领导那儿不得意思意思;也最怕晋级:级别长了,评审费用几百元,培训费用几百元。
更不必说,因为种种需要,今天要培训,明天要订报,就连写篇论文,讲个课得个证书,也得几十上百元啊!
我不知道,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都有什么职能,但有一种职能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收钱!
顺便解释一句,为贫困者捐款,为师者并非不情愿。但问题是,那叫捐吗?捐款什么感觉,手里拿着几十上百元不等的人民币,往箱子里放时,就是得到了一种认可――我的心也是热的!但我们只是听到一个档,工资卡上就少了五十元,然后,就在屏幕上看到了脑满肠肥的领导们堆着一脸让人恶心的假笑慰问贫困户的镜头!我们的钱哪儿去了?给我们的领导买粉了呀!况且,这粉还不知道值几毛大钱呢!
明知道不合理,也只能阿Q般地叹一声:算了,全当给孙子买雪花膏了!
五、权益遭侵,人道更何在
我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障法》中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都适用于哪些行业,但我知道绝不适用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不适用于当班主任的教师。我不知道国家规定的五天工作制适合于哪些行业,但我知道绝不适用于学校,尤其是不适用于毕业班的教师们!
我不知道国家规定的教师的职业病有哪些,得了职业病谁来管,但我知道不论得了什么病,是没有人来管你的。
我不知道学校的领导们制订规章制度时依据了哪些法律,但我知道有不少老师即使顶风冒雪也要到学校参加不知有多大意义的可言的每周例会……
我不知道的还有很多,但我知道,作为教师,累,要自己受着;屈,要心里憋着;祸,要咬牙扛着。
教师,你的名字真的叫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