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潮中明星百态:有人喜有人愁有人被忽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45:47
钱这个东西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会说谎的魔镜,面对它,无论是谁,都会来个'人性大暴露',娱乐圈也是一样。
什么是现在所有人都关心的话题?别说是车子和房子啊,那已经过气了-现在股票和基金才是饭桌上、办公室里、夫妻间打开热烈讨论局面的"金钥匙"!
报纸上的经济观察员说,人均GDP的增长、手中财富的增加,正在造就一个"全民投资理财"的新时代。没错,连以前只知道宣传、拍戏的明星们也遭遇了"投资热潮"的洗礼。他们中有很成功的,也有在去年的大牛市里都能损失30%的……面对财富,明星们都变回了普通老百姓。
钱这个东西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会说谎的魔镜,面对它,无论是谁,都会来个"人性大暴露",娱乐圈也是一样。
娱乐圈本是名利场,表面光鲜、背后残酷,争名夺利是艺人们的生存法则。但关起门来,明星也是普通人,和老百姓一样打着财生财的算盘。不过,秦海璐有句狠话:"娱乐圈的人是理财头脑最弱智,又最热衷于投资的一批","演艺和体育界的人是最不会理财的"---这个评价也是几个明星不约而同说出来自嘲的。哪怕是碰上了2006年这么个大牛市,居然还有"星星"能让手里的股票亏损70%,以致他对记者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说我的名字啊,太丢人了!"那么明星们究竟是如何投资理财的?就在投资市场跌宕起伏的2007年1月,记者做了相关采访。
最热衷投资排行:开店、买房、开公司
明星们比较热衷的投资理财渠道不外乎以下几种:股票、期货、债券等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基本都是交给有经验的朋友操作,占财产份额不大。第二就是买房,香港艺人开风气之先,内地财力雄厚的"保守派"明星步其后尘,很多到大陆发展的港台艺人也纷纷在北京或上海置业。
最普遍和活跃的方式还有开店,往往借助明星效应天下皆知、火爆一时,但是到今天仍然经营下来的凤毛麟角,比如吴奇隆的"柠檬叶子"泰式火锅,郑钧的"LOGOS"酒吧,孙悦的"平安天悦"饺子馆,任泉的"蜀地传说"等,至于冯小刚的"不见不散"茶餐厅,李成儒的"海雨天风"大酒楼,秦海璐的"宁记"火锅早已关张大吉。
还有创办自己的文化演艺公司的。明星转行很难,一旦事业走下坡路,现实就会变得非常残酷,因此成立自己的文化演艺公司在娱乐圈很普遍。一方面自己当老板可以及时转型,一方面做大经纪公司的签约艺人缺乏安全感,自主性也差,有时不免产生自己是他人手中商品的失落。而自己的公司当然会倾尽全力包装推广自己,肥水不流外人田,例如李亚鹏、张纪中、韩红、胡海泉、张亚东等等。
自己开公司也有弊端,因为毕竟是小作坊经营,资源和能力都不如大公司,绝大多数未成气候。最幸运的一类是找到专业合作伙伴,投资做股东,比如陈羽凡的身份除了羽·泉组合之一外,还是一家著名物流公司的大股东,很多商场的电器和市面上卖的可口可乐都是他公司配送的;孙悦嫁的老公是IT精英,指导她成立娱乐网站,在歌手尴尬年龄到来前成功转型,也算是打开了一条新路。
明星投资理财为何赚钱的少
从记者的采访看,圈子里喜欢投资的明星多,但是从中赚了钱的却很少。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经济头脑,投资知识有限。一提起相关话题,不少女明星娇嗔着:"哎呀,我不会算钱。"也有男艺人满是为艺术献身、无暇赚这些小钱的口气。伊能静干脆说她从不理财,拍戏唱歌挣的钱由经纪人存到她的账户:"很久都没看过,也从来不问多少,有一天跑去看,才发现竟然攒到不小的数目,吓了自己一跳。"
当然,钱也是敏感话题,明星本来就比老百姓挣的多,再炫耀自己如何钱生钱,害怕遭人妒嫉并且引来税务部门的眼球,很多明星都愿意把自己伪装成"钱冷淡"。苏女士是理财行业内人士,接触过一些"大腕"客户,她觉得搞艺术的难免感性思维大于理性,"受外界影响特别明显,比如说去年牛市,有人就风风火火地找来,第一句问基金是怎么回事,第二句就说要把多少多少钱全搁进来,而在这之前,我们理财经理主动推荐一些理财产品,统统回答没空。"苏女士还有一个深刻感受是,演艺明星尤其是比较出名的,由于事业比较顺,通常比较自负,"很难听得进去劝,甚至可以说是不屑把钱交给我们来打理。"
明星理财风格折射性格百态
其实,投资理财风格跟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从这里面能发现明星们在舞台、银幕上不容易被看到的一面。投资买房是为了升值回报还是过"装修瘾"呢?刘孜的答案竟然是后者!
关于理财问题,刘孜说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空想家":曾经想开家饭馆,幸亏被"非典"耽误了,之后又传来好友聂远餐厅"血淋淋"的倒闭消息,吓得她彻底打消念头,而且后怕的是,在自己热情最高涨的时候其实连"开多少桌,翻多少台"这种基本的成本核算都没做过。股市基金热了,从去年年底开始刘孜就在一帮朋友忽悠下准备凑热闹,谁知如今一问收益如何,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还没买呢,听说眼下行情又变了,看来这轮大牛市我又没赶上。"
卢璐说她跟丈夫刘欢一直对"我不理财,财不理我"之类说法没感觉,家里钱够用就行,朋友高谈阔论或者苦口婆心劝说他们投资理财之道,也统统听不进去,刘欢更是从来不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倒是银行理财经理对卢璐很热情,长年孜孜不倦向她推荐了不少理财产品和理念,接触了很久才开始不抵触。在理财经理的帮助下,卢璐终于在去年年底买进了一些基金。
刘若英自我总结的理财方针是"532法则":收入的50%存银行,30%用来花,20%留给朋友去借。她把这20%解释为:娱乐圈口碑和人缘是很重要的因素。朋友多了,工作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当然钱也不能经常随意借人的,有这个准备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