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与美式国际民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3:46:28
九一一过去五年,美国把“恐怖主义”一词的使用率提高了无数倍,也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把军事前线推进了许多。论者经常把美国打恐与“输出民主”联系起来,实际上,这是推行美式国际民主的一部分。
美国的民主政治可分为国内民主与国际民主,两者在目的、形式、手段等方面大相径庭。美式国内民主在此不赘。美式国际民主是为了美国利益而针对全世界的一种战略,是以国内民主为形象大使而推行的一种外交政策及其实施。其对象是所有国家,尤其是不听从它的国家;其目标是保证美国霸权的继续和发展;其手段是美国的软硬实力兼施。
美国大幅提高国防预算,目的就是要保证硬实力的不可超越。而软实力,按约瑟夫·奈的权威定义是:通过自身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吸引力而非强制力,使得别国追随其政策,仰慕其价值观,学习其发展过程的能力。
向外推行民主的三个阶段
应该说,美国对其软实力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经常达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水平。至于推行“美式国际民主”的原因,1998年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说得很清楚:“民主的扩大对美国价值观是一个支持,对美国的安全和繁荣是一个促进。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趋势有助于促进美国的利益。”
美式国际民主不是九一一之后才出现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威尔逊的“14点计划”和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为“美式国际民主”奠定了基础。“美式国际民主”可分为三个阶段:战后至越南战争为第一阶段,越战后期至前苏联瓦解为第二阶段,美国独步世界至今为第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美式国际民主在构建上最重要的成果是倡导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合国,从而使其能经常以联合国的名义号令天下,或打击异己;在推进美式国际民主上按美国模式改造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借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进入韩国和东南亚;在理论上以针对共产主义的“骨牌”理论为主要内容。骨牌理论最早是由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54年4月7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来的,认为对共产主义要寸土必争,不然就不可收拾,犹如多米诺骨牌的连续塌倒。此后,肯尼迪和尼逊都曾多次用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威胁,为推进美式国际民主制造理论根据。
越战之后,美式国际民主进入一个新阶段,冷战使它的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空间。与欧洲共同制定赫尔辛基协议,建立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以人权、安全和经济为杠杆,以软实力为主要工具,使前苏联集团认可美式民主政治的优越,以美式国内民主和美式消费社会为诱饵引导前苏联人民向往美式生活,厌恶苏式计划经济,并由顶级学者推出震荡疗法,让前苏联人相信只要实行了美式民主和市场经济,前苏联一夜就可以像媒体宣传的美国那样富,那样繁荣,最后使前苏联和东欧发生了质变。
要瓦解前苏联阵营,废掉其武功是美式国际民主最得意之作,从而得以在第三阶段大张旗鼓地把“推进民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克林顿政府将此视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公开宣称“民主的传播将帮助解决所有其他的美国外交政策问题”。布什政府则可以借九一一契机,毫无顾忌地实施“大中东计划”;掀起以软实力为主要武器,以威胁围堵为辅助,改造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市场化世界潮流。
真正目的是扩展自己利益
美式国际民主采取软实力的理论基础是“民主和平论”。这种理论虽然早就存在,但在冷战后达到了顶峰,直接成为美式国际民主的依据。这种理论认为不民主的国家生性好战并且邪恶;而民主国家是和平的、有道德的,因此实行美式民主政治的国家越多,世界就会越安全。
采用硬实力的理论基础可以称为“民主消恐论”。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提前对阿富汗开刀,并建立了美国批准的阿富汗政府,2003年3月美国又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也在那里建立了所谓民主政府。美式国际民主在努力告诉人们,只要推翻独裁或不合格的政府,恐怖主义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可是,虽然美国轻而易举就推翻了塔利班政权,把萨达姆送上法庭,但美式国际民主的推进远不像希望的那样顺利,阿富汗和伊拉克人民饱受混乱之苦,美国钦定的政府难控局势,恐怖主义并没有得到控制。需要强调的是,布什政府打恐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向非民主国家输出民主,而是维护并扩展美国的利益。这是五年来美国所作所为给人们留下的深刻认识。
宋兴无(青岛) 作者是中国政治社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