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国的钉子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6:13:02
看美国的钉子户我们心情格外复杂
http://view.QQ.com  2009年12月10日07:57红网  五岳散人我要评论(2)
出生在阿勒冈州的梅斯菲尔德老太太84岁,生活在西雅图,守着她的一栋连上地价也不过10万美金的房子过日子。后来,随着城市改造,周围邻居陆续搬走,有开发商想在这块区域建一个五层的商用大厦,而梅斯菲尔德拒绝搬走,开发商几次提高报价,最后提到100万美元。但老太太就是不搬,开发商没有办法,西雅图的市政府似乎也不想为了照顾经济发展与公共利益逼她搬迁。
不但如此,开发商一方的项目主管还成为了老太太的好朋友,并且照顾她直至她安静的离开人间。那栋房子老太太遗赠给了这位项目主管,旁边那栋大厦早已盖好。今年5月的时候,迪斯尼公司在上面拴上一串气球,使之变成《飞屋环游记》的现实版。
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习惯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看着国外涌现出来的各种钉子户或许还有不理解的地方,但随着产权制度深入人心,我们也知道了有些东西应该是属于我们不可轻易剥夺的权益,而最早使得这个观念进入到我们意识当中的,是那个“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故事。
我们可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话说某位国王看着自己宫殿旁边的破磨房相当不爽,打算买来拆掉,结果早几百年的时候,西方世界已经诞生了钉子户这个传统,人家主人就是不卖。那时候的国王并没有西雅图开发商的觉悟,直接就把磨房拆了。磨房主人一纸状子把国王告上法庭,国王输了官司,只能花钱重新建好了磨房。
故事还没有完。过了些年,磨房主人的儿子因为经济原因愿意把产业出售给皇家,那时候已经是国王的儿子执政了。新国王没有买这个产业,而是资助他一笔钱,让这道景观保留了下来。这是为了显示他所治下的国家里是真正有法制存在的,任何人都可以合法的保证自己财产不受侵犯,哪怕这个人是国王。
西方人并非是天生就知道自己合法财产的不可侵犯性,最早让国王们明白私人财产不能侵犯原则的,是英国贵族与国王斗争的结果:《大宪章》。从此,英国虽然几经反复,但最后还是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力受到了抑制,至少在英国本土的范围内,人民合法的财产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而美国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最初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国王随意倾销英国产品的同时,还对殖民地与本土有着区别对待,不但殖民地没有民意代表在议会里为自己争取权利,殖民地人民的财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由此而引发的独立战争,使得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共和国形态的国家,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美国的《宪法》正文历经二百余年没有经过改动,只有二十多条修正案对其进行了微调,这其中从来没有动过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美国人民的私有财产得到国家权力无条件的保护。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叙述,期间不知道抛去了多少人的头颅、洒了多少热血,今天才使其原则成为公认的东西。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原则的确立,使得经济发展更加成为人们追求的东西,并且其成果得到了保障,正如我们中国的古话“有恒产者有恒心”所表达的一样。风雨中的茅草屋,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所谓的钉子户当得是很坦然的,从来不会担心政府插手,以至于无理可讲。
任何东西如果只是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描绘的多美好,往往也就多有害。美国老太太之所以能安然的在她房子里住下来,把私有财产保护执行得淋漓尽致固然是原因,更多的原因是从各种技术上给予了她保障。
首先,想要因为任何理由剥夺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力并非是在政府手上,当然更不会在房地产公司手上。即使在牵扯到公众利益的时候,这种判断最终还是要靠法院的法官或者陪审团来做出。美国并非没有强拆的事件,但那都是最终打到法庭上,听从法律的判断。而这种情况下希望强拆的一方很难胜诉,因为证明如果不强拆就会对公共利益造成巨大损失这个命题,证明起来可是困难无比的事。
而且在执行方面,政府更不可能派出一队人马,直接把钉子户连根拔起而造成既成事实,然后用行政权力追认自己的行为合法,那必须要执法机关出手才能算是合法的工作。我们知道,在美国,这几个权力分别掌握在不同机构的手中,并没有方法能够像我们这里一样来个“联动拆迁”。
所以,合适的理念加上合理的司法程序,最终保证了老太太这个钉子户过得相当惬意。
无可否认的是,今天我们饶有兴趣的隔着大洋看着那个美国的钉子户,心情应该是相当复杂。前段时间成都暴力拆迁所引发的惨案,正是如今我们心情复杂的缘由。而就在这几天,不但北大的5位博士致书全国人大与国务院,希望对于拆迁条例进行废除与修改,并且切实落实《物权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室官员也透露,国务院正在准备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目前已经组织了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委局,再次进行前期的立法调研工作。
关于拆迁这件事,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由于去年的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大量的国家投入进入了基建领域,使得政府成为了拆迁的主体。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拆迁所导致的冲突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制止这种趋势的蔓延,最重要的就是从管辖权限与程序上寻找可供突破的方向,使得无论是政府还是地产公司,都不能掌握被拆迁者的命运,更不能借口公共利益而任意为之。因为所谓的公共利益往往是个人或者某些团体的借口而已,祭起这个番天印,只是为了清扫那些挡路的个人正当权益的保护。
所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基础,应该是先安得茅屋千万间。在强制拆迁上建立起来的广厦,永远不会真正的让寒士们脸上露出笑容。
美国“钉子户”何以让中国网民流口水
美国“钉子户”何以让中国网民流口水
http://view.QQ.com  2009年12月10日00:03红网  谢浮名我要评论(2)
美国西雅图的巴拉德西北46街,有一所房子,建于1900年,只有90多平米,又小又破,按市值估算,连同地皮,不过值10几万美元。房子的主人伊迪丝•梅斯菲尔德是个寡居老太太。2006年,这座房子开始成为“钉子”,有开发商规划在这块区域建一个五层的商用大厦,可是梅斯菲尔德拒绝搬走,开发商几次提高报价,最后提到100万美元,老太还是不肯搬。开发商只好临时修改图纸,三面围着她的小房子建起凹字形的五层商业大楼。(12月8日《南方都市报》)
在中国,开发商和钉子户之间发生什么事都不稀罕,唯独美国这事儿叫人纳闷。中国的网民如此感慨。
归纳起来,感慨有三。第一,美国的开发商太过低能,简直是脑残!在中国,对付一个孤寡老太太,开发商的办法有的是,网民总结出来的招就有:白天把老太太骗出来,晚上房子就没了。放蛇。开来挖掘机直接动手,如果你再不肯挪动的话就把老太连房屋一起毁了,最后发出通告:老太因为暴力抗法连房屋一起自焚了。这些办法,似乎不是网民凭空杜撰,现实中都能找到根据。
第二,据报道,老太太从小就很固执,不过,开发商好像很理解这种固执。工程项目主管巴里•马丁甚至关心起老太的生活,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给她洗衣做饭,带她看医生,最后成了忘年交。这个马丁,也太没原则了!作为堂堂的工程项目主管,应该全心全意为公司、为老总的利益服务才对,公司的意向就是自己的方向,公司的想法就是自己的做法;老总的表情就是自己的心情,老总的要求就是自己的追求。怎么能够和与公司唱对台戏的老太太交往?
第三,西雅图地方政府是吃干饭的。作为一级地方政府,该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大力招商引资,以快速壮大GDP。可是,西雅图地方政府对开发商的投资无动于衷,袖手旁观,没有丝毫要帮忙的意思,不积极地组织、协助拆迁,简直岂有此理!在这方面,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官员高明万倍还不止,一旦发现“钉子户”,通告共舆论齐飞,铲车与棍棒俱至,最终莫说是钉子,哪怕是金刚钻,也给熔成绕指柔。我们的地方官员为什么有火样的热情拔钉子?只为GDP就是政绩,就是升迁的资本。
缘于此,美国地方政府该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甘当小学生,派遣大量的遣唐使,远渡重洋,来中国取经。不仅学习快速提升GDP以开辟广阔仕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中国地方官员殚精竭虑,处处为民生着想,为提高整个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怕牺牲一部分民众的利益的大局观。
说点后话。这房子的最终命运也很有意思。老太太死后,新主人认为这个房子让每一个美国人思考自己的人生。从而取名“信念广场”。当然,这是一个商业项目,你花钱就可以“买下”房子的一块砖,在上面刻下你的信念和名字。——美国的老百姓,还真会来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