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13:40
英国人彭定康,这个中国化的名字,这个与香港回归历史密切相关的名字,让中国人记忆深刻。
十年前,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候,作为香港总督的彭定康与中国政府激烈对抗,我们曾用“千古罪人”一词去形容他。
但是,十年后,彭定康却成了中国人民的朋友。
最新一期的《杨澜访谈录》,约访对象就是彭定康,现在他已成为英国牛津大学校长。面对十年来的风云,竟在杨澜、彭定康的笑谈中。
彭定康于1999年担任欧盟委员会外交专员,他是欧盟20个专员之一。1999年,中国开始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漫长谈判,作为中国人的“敌人”,彭定康可以报复中国,但是他没有。彭定康说,香港回归后,他第一次与中国官员见面是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对方是李肇星,彭定康坦言自己没有对中国抱有任何成见,他和李肇星相谈甚欢。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彭定康在担任欧盟外交专员期间,为中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事情。譬如推动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他还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全世界是一次机遇,而不是威胁。
他力挺中国。他到北京来,受到了北京的礼遇,还被邀请到中央党校演讲。
看这样的节目,给人的感觉是“敌人”怎么成了“座上宾”?在感到诧异的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思考由此之外的许多事情。那就是务实、客观、开明的评价观。
我喜欢这样的政治空气和氛围,功过是非,不再一锅煮,你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自有公道。我们不会因为你以前做错过事,而抹杀你。
另外让人想到了一句话“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敌人的概念变得模糊,而利益是最清晰的,这与以前以意识形态或者是地域来划分政治,复杂得多。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是利益让大家亲疏远离。
彭定康以客人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电视屏幕上,我认为是一次观念风暴,它在告诉我们,以前我们所持有的某种“世界观”正在发生着变化,惟一不变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发展的追求,对人民福祉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