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 ? 点亮夜空 火花上的天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16:28
点亮夜空 火花上的天文
starryguo 发表于 2009-12-05 9:00
小时候我们都用过火柴吧?划一根火柴,“嚓”的一下,除了对闪出的一团火苗充满好奇,那个小方盒子上贴着的彩色图纸是否引起过你的注意?没错,这就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品收藏之首的火花。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火花上的天文世界。
第一排左上、中:瑞典火花,20世纪20年代,贴标,彗星飞过英文字母组成的地球上空。 第一排右上、第二排:瑞典火花,20世纪30-40年代,贴标,三星。 第三排:印度火花,20世纪50年代,贴标,星牌系列,焰火释放的火花和流星雨
火花是世界收藏界公认和邮票齐名的“姊妹花”,它不仅是历史社会的写真纪录,更是对传统时光的一种追忆。有些国家称之为“火柴商标”、“磷票”、“火柴标签”、“火花贴画”、“火柴画片”等,但都不如“火花”富有诗意。说起火花,不能不提它形影不离的同胞兄弟-火柴。1827年,世界上第一盒火柴—约翰·华克牌在英国诞生,作为火柴盒上的贴画,火花也在第一时间呱呱坠地,这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还早13年,看来火花能够力压邮票、烟标和古玩被誉为四大收藏之首不无道理。火花一向被认为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收藏,瞧,喜剧大师卓别林、美国总统里根都喜欢火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也酷爱收藏火花,而胡适这位一生共获得36个博士学位的大学者,更是被人们誉为“火花博士”。
火花的分类多种多样,既可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早期火花(19世纪至20世纪初)、近代火花(20世纪初至中叶)、现代火花(20世纪中叶至今),也可按国内收藏惯例分为古花(清朝火花)、老花(民国火花)、早期花(50-60年代火花)、文革花和现代花等,按品种可分为贴标、卡标、卷标、封标、套标、箱标等,按性质可分为商标火花、纪念火花、旅游火花、宣传火花、广告火花等,倘若要按图案主题区分的话,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基本上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了。
火花的历史简直就是一篇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火柴工业开创于欧洲,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创建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瑞典火柴”安全耐用,一度成为火柴的代名词。1865年,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在十九世纪,火柴首先以一种新奇商品的身份在市场上出现,价值不菲,使用者寥寥,多为上层人士。这时期的火花图案较为简单,印刷也显粗糙,其内容首先承载了更多厂商意志,代表火柴厂形象的广告商标是图案首选。1877年,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制造自来火局,中国第一枚火花“马牌”随之诞生。此后,1879年创建的广东佛山巧明火柴厂及其“舞龙”火花,也在早期火花收藏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尤其是20年代“抵制洋货”浪潮的推动,我国民族火柴工业得到迅猛发展,早先作为奢侈品的火柴放下了高贵的身段走进千家万户,开始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出现在每个家庭。为了吸引顾客购买,火柴厂商绞尽脑汁设计出各种五颜六色的图案,并逐渐创新出各种形式、各种主题的系列火花,火柴盒上的小小贴画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宣传媒介。图案漂亮了,品种丰富了,自然引起有心人的注意,最初的火花收藏者就这样出现了。在早期火花图案中,以风景、喜庆标志、政治事件居多,带有科学宣传性质的科学图案火花在20世纪初期开始逐步出现,包括天文主题火花。
早期及近代火花上表现天文的内容并不多,且形式较为单一,主要反映了原始的天文现象,并抽取出特定意义作为某些象征,如星星、地球、太阳(象征光明)、月亮、白昼黑夜、北斗(象征寿星)、八卦等等。这既是当时科技水平和科学传播深度的一种真实体现,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在一个特定时代中天文科学与百姓生活的密近程度。哈雷彗星在1910年的回归曾引起西方世界的巨大恐慌,因为彗尾扫过整个地球,人们担心世界末日到了。有趣的是,被视为历史最佳见证物之一的邮票对此轰动事件竟然没有任何纪录,而火花却做到了,请看上图左上角瑞典“彗星”火花。就中国早期天文火花而言,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号召“振兴中华,实业救国”,大批火柴公司建立,引发了火花的一次孕育高潮。鸿生火柴公司的“八卦”牌、广州星光火柴厂的“星光”牌、济南、青岛振业火柴公司的“日月星”牌、河北泊头永华公司的“地球”牌等应运而生,成为我国早期火花中不可多得的天文题材火花。物以稀为贵,由于年代久远,印制量少,消耗量大,保存至今的早期火花实属不易,上好品相更是凤毛麟角,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火花,20世纪60年代,贴标,星球牌火柴,地球、人造卫星轨道和宇宙,在1957-1958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苏联率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宇宙空间探测的热情,这枚火花生逢其时。广西玉林火柴厂。
在中国,生产火花、收藏火花的鼎盛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大多数天文火花都诞生于这一火花历史上的黄金期。就主题而言,表现最多的是天文学家,从爱因斯坦到伽利略,从哥白尼到牛顿,国外著名天文学家基本上都在火花上露过面。而中国悠久的历史上诞生了诸多杰出科学家,擅长表现历史人物的火花自然不会错过这一重要题材,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徐光启、宋应星等等均登上火花。另一个火花常客是星座,尤其是黄道十二星座。美丽的星座形象和神话传说互相映衬,色彩鲜艳,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这一时期的各式火花常以套系的形式出现,火柴生产厂家也乐意在正常消耗量的基础上多印刷一些火花出售给收藏者,甚至专门成立火花邮购组为收藏者提供邮购服务,增利创收,一举两得。有实际的消费量为基础,有庞大的收藏者群体为依托,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整个80年代成为火花的蜜月期,收藏火花堪称当时最时髦的一种兴趣爱好。
90年代以后,打火机和自动点火煤气灶具开始盛行,传统意义上的取火方式发生本质改变,火柴的用武之地大为减少,家家户户备上几十盒火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同时,随着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的飞速发展,无论是选题或设计,还是从纸质到印刷,火花都有些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雪上加霜的是,字画、钱币、磁卡、门券等新兴收藏品种日趋活跃,纷纷抢夺火花的市场份额,火花收藏者数量急剧下降,火花只保留了名义上的四大平面收藏之首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夕阳收藏品种,魅力大不如前。此后,虽然每年都有新的火花面世,但失去了实用价值基础的火花几乎成为火柴厂商盈利的主要渠道,动辄一套几十枚、上百枚的大批量、多套数印刷,如此严重的商业化倾向使得火花的收藏价值堪忧。
火花能成为四大收藏之首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价格低廉,入门门槛较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多数现代火花的价格不过数元,大多数早期、近代火花的价格也不过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只有极少数早期稀少火花的价格能达到数千乃至万元,这和同类收藏--邮票(珍罕古典邮票价格可达数百万元甚至更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火花价值虽然以时间纵向为序依次递增,但作为主题收藏的横向为序来说,避开价高量少的早期火花,多收集一些价低量多的近现代火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也符合现代收藏的主题化趋势。
以往购买火花的主要途径是从火柴厂商邮购,国内生产火花的厂家最多时有400多家,可现在只剩下了50多家,从厂商邮购已经较为困难。较为可行的购买途径有两条:一是在收藏网站、火花论坛上购买,如淘宝、火花收藏论坛、中国收藏热线等,很多火花藏家都在网上开店、在论坛上进行交流,网络成为火花收藏者最便捷的购买渠道。二是从当地邮票市场、火花展销会上购买,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的马甸、云洲等邮币卡市场里都有专营火花的摊位,部分火花收藏组织还会定期举办火花展销会等交流活动,多留意这方面的信息,必然定有收获。
在一元打火机随处可见的今天,或许很多人已经把火柴遗忘,当然更不会想起火花,这和被城市灯火遮掩的星空是何其相似。成千上万的爱好者之所以钟情于火花收藏,是源自它朴素中透出的淡淡典雅之气、自然中流露的小小情趣之意。喜欢它,收藏它,让火花为我们的天文人生锦上添花。
瑞典火花,20世纪60年代,中标(贴在火柴10盒一小包外包装上的较大贴标),9×7cm,向着太阳走去的儿童。Solstickan是创建于1936年的瑞典慈善机构,它将来自于火柴的销售收入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儿童。该火花图案由设计师Einar Nerman绘制,图中的儿童形象就是设计师的儿子。(和009构成一组)
作者简介
starryguo
北汉南居,而立之年又一,痴将一生望星空。启明星天文爱好者联盟理事,专栏作者,BG4GHK。爱好天文、兴趣收藏、向往旅行、喜欢文字,以阿西莫夫为一生欣赏学习的榜样,主攻天文收藏与天文邮票。希望和大家于同一星空下寻找科学写作的快乐,发现星空世界的乐趣。个人博客:http://starryguoguo.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