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52:05
2002年资深博客戴夫·温纳进入哈佛大学,开始将博客带入校园,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几年的工夫,博客运动已吹向了全世界。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了1亿,中国博客数量达到了1600万,2005年也被为称作国内教育Blog应用年,而2006年中国博客数量,专家预计更将达到6000万个。为什么博客运动燃烧得如此之快?博客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齐伟老师曾在《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文中分析指出:博客之所以传播之快,主要是这种技能和它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符合现在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而当人们在遇到了一个和心目中的理念相一致的技术后,这种技术当然非常容易推广和应用了。这种“零壁垒”的技术,是博客传播之快的技术基础,而其WEB2.0的应用典范,更是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也成了EDU2.0的希冀!
但仅仅依靠技术,博客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师使用Blog必需要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庄秀丽老师,就将其在读研时的毕业论文研究过程放在Blog上,这是国内第一个基于Blog环境进行博士论文写作的探索。从中可见Blog给我们带来的并只是技术,更是其技术所承载的知识内容,及其所倡导的教育思想。
我们传统的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收获,忽视了教育的主导者教师也应在教育教学中体验成功与收获。而这恰恰是引起众多教师对博客“热血沸腾”的真正动因。正如一位博友说的:我第一次上博客,是在校长引领下开始的。当初也没有什么想法,只是把博客当作自己教育过程的记录平台,把点点滴滴记下来;后来发现有博友的回复、有专家的指导、有同行的交流,让我体验到了收获与成功。一转眼,写了三年多,连自己也觉得惊讶,会坚持下来。我以后还要将继续下去,那种感觉是美好的、幸福的。
但现实中的博客,并非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纯净”。在这股Blog浪潮中,就象非典时期掀起的全国爱卫运动那样,有其积极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呼吁需要理性思考,不必盲从。
2006年以来,各地的教育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博客都能很好地参与到一个团队进行交流,大多数人的Blog都只是局限于少数的几个人,而且往往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而这便很难做到集思广益,更不要说系统学习了。有学者指出Blog这种反思,文字和形式内容上的“积累”和“学习”,留给真正静心思考和领会的时间有多少?不读书,没有系统深入的学习开拓视野,反思终究会落得‘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随着Blog用户的急剧增加,有用的信息分散在太多人的Blog中,增加了检索的难度。而更多博友只是在网上游荡,不会深入。Blog和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也正在形成一种“浮躁”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在这股浪潮的背后,Blog也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信息垃圾,以一种新的方式耗费着人们的精力和时间。
虽然教师Blog注册用户众多,但能真正坚持写的人比例却并不高。按目前的现状,教师的任务十分烦重,特别是一些城镇学校,广大中小学教师承受着巨大的教学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还有许多教学科研的任务,让教师静下心来研究和使用BLOG有点勉为其难。有专家指出,教师依托Blog实现专业成长,充其量是一个“网络明星教师”,却并未见得学生从中受益而得到真正的发展。
随着Blog的日益“红火”,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看到了其局限性,也作了更深入和具体的探究。2006年5月25日,我们《海盐教师博客》成立了我国首个民间博客学术研究组织――《海盐教师博客研究会》。开始以团队形式,对教育Blog进行一些初浅的探究与实践,同时也使教育Blog从无序发展开始走向了有序、开放、自律、良性、提升的阶段。
有专家指出,教师Blog只是教育类Blog的一种应用范例,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此,作为教师,最终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让学生由于教师使用Blog的教学、Blog的管理、Blog的科研而受益。Blog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应用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但其应用应该是立足于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反馈、释疑,而非取代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