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阅读取代图书阅读的时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9:09:01
今年8月30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其结果显示:中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走低,阅读率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网络阅读则越来越盛行,其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到2005年跃升为27.8%。
调查未必全面,但调查数字多少反映了这样的现实:人们看书越来越少了。调查显示,“没时间读书”是图书阅读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然而问题是,“没时间读书”为何没有导致网络阅读的走低?网络阅读率不降反升,这似乎表明,影响图书阅读率走低的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阅读习惯在变化。这个变化并不是悄然间发生的。
信息时代使世界变得日新月异,全世界发生的事情堆砌到了一起,建筑着一个庞大的迷宫式的城堡。在网络兴盛之前,我们的阅读从甲骨次而竹简次而锦帛,到最后的纸张上轮换,每一次的变化过程都有一个漫长的时间。然而网络迅速地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这种改变速度是革命性的。
如果放大地看,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的革命性影响,阅读率仅是其中一个微小的指标而已。对于人类来说,每一项发明都是工具,纸张的发明使我们的阅读从竹简转换为轻薄的纸张,电脑的发明也让我们的阅读从书本移到了屏幕上。这一切,似乎都是一种工具的变化而已。
那么,我们的阅读是否将完全由书本转移到电脑屏幕上?就像我们抛弃竹简,选择轻盈的纸张阅读一样?
事实上,我们的哲人们已经知道,尽管人类发明的工具、甚至制度都是为了“方便”以及“偷懒”的目的,但工具与制度也可能成为囚笼式的东西,反过来桎梏我们的生活。“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不管是工具还是体制,都是由人发明创造的,充满了人的意志,有着自己的生命,可能成为我们对自由追求的妨碍。对于计算机和网络这些工具,人们更是充满了这样的忧虑。“黑客帝国”、“人机大战”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所熟悉的意象,让我们明白自己正在逐渐面对一个个有着自身智慧的机器,它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魔鬼。在好莱坞的未来大片中,计算机帝国控制了人类,是一个刺激而无奈的题目。
计算机与网络的发明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一个恐惧:我们的生活最终也被归纳进一个网络化的系统之中。它们是我们的拐杖,把我们培养成了瘸子——失去它们,人们就变得无能为力。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坚守。在网络时代,不论是图书,还是音乐,以及任何艺术品,都可以转化为数字格式的,提供一个虚拟的丰富时空。假如电子阅读代替了图书阅读,纸张的书籍便成为了牧歌时代的象征,我们将逐渐失去历史在我们身上的连接。在很多时候,有人抗拒着网络。他们拒绝上网、拒绝使用电子邮件,拒绝开博客,用三个月的时间在乡村旅行。然而这样的拒绝终究只是浪漫之举,网络浸入生活是浩荡的趋势。
现在,图书阅读仍然是主流,而这样的主流地位能坚持多久值得怀疑。电子阅读不能推广走得更远,一方面是因为资源的问题,电子书如何维护版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图书具有的便携性,使人即使躺在火车上,漫长的旅途也有书香做伴。
Google相信电子阅读时代的带来,他们已经在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扫描世界各个国家大图书馆里的图书,提供在线阅读和搜索。尽管有许多图书行业协会的激烈反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似乎已是拦也拦不住步伐。网络阅读的资源问题正在逐渐解决,而随着IT业的发达,电子图书阅读的形式日渐丰富,图书阅读的便携性优势也将逐步失落。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图书的丰富资源和便携性优势完全消失的时候,图书阅读和网络阅读便站在了同一个平台竞争,这个时候图书要生存下去,势必要不断挖掘出自身的优势,寻找与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的差异,重新确认的自己的角色:因为那个时候,书籍的信息传播优势已经完全向电脑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