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8:34:00
伴性遗传  教案(2008-10-24 11:09:11)
标签:杂谈  分类: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 能力方面
⑴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⑵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提示〗(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
1.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2.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
阅读思考回答“讨论。”
引入新课
伴性遗传
什么是伴性遗传
(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学生回答
学会概念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
〖问〗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
〖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教师板画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答案:3号和5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没有。因为Ⅰ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教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
表2-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6)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
(7)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差别,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
依据表2-1教师列出六种交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隐性遗传的特点。
(如,图2-13是图2-12的延续,把这两个图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他的女儿,再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了他的外孙。这就是交叉遗传。)
总结红绿色盲(隐性)遗传的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⑷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
完成“资料分析”。
〖答案〗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思考并回答老提出的问题。
学生到黑板画图。
总结特点
激发兴趣
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
拓展学生思维,充分理解隐性遗传的特点
练会从事例中总结规律等
第2课时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表现型
得病
得病
正常
得病
正常
依上表列出六种交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
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⑵具有时代连续几代代都有患者的现象;
⑶难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学生填表
画遗传图
得出特点
三、伴Y遗传
如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
⑴患者全为男性;
⑵遗传规律是父传子,子传孙。(全男)
口诀总结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男”为患病女的父亲或儿子)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兵女正非伴性。
(“女”为患病男的母亲或女儿)
Y病传男不传女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介绍〗多数雌雄异体或异株的动、植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它们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的。动物的性染色体类型分为两大类型。
XY型  这一类型的动物雌性个体具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雄性个体则具有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Y,称为雄异配型。属这类性染色体的动物有大多数昆虫、圆虫、海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多足动物、蜘蛛、若干甲壳动物、硬骨鱼、部分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
此外,在一部分昆虫(如蝗虫)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这类雄异配型动物的性染色体用XO表示。
ZW型  这类动物与上述情况相反,雄性个体中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有两条不同的性染色体。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雌异配型动物。为了与雄异配型动物相区别,这类动物的性染色体记为ZW型,雌性ZW,雄性ZZ。属于这一类型的动物有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及某些鱼类。在这类动物中,也有和雄异配型动物中类似的情况,雌性个体中不存在W染色体,这类雌异配型个体的性染色体记为ZO型。
无论属于哪种性染色体类型的动物,凡是异配性别个体(包括XY和ZW个体)均产生两种等比例的性染色体的配子,对于XY雄性而言,产生带X和Y染色体的两类精子,对于ZW雌性而言,产生带Z和W染色体的两类卵细胞;凡是同配性别的个体(包括XX和ZZ)只产生一种性染色体的配子。当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时,形成异配性别和同配性别子代的机会相等,因而,动物群体中两性比例总是趋于1∶1。
阅读,画出芦花鸡交配遗传图
学习伴性遗传可以为人类的优生服务,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服务
总结
见口诀总结
作业
练习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