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还能走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43:32
左邻右舍
留言板
“中国模式”还能走多远?
发表于 2009-11-30 23:32:51
“中国模式”是一个大的包罗万象的词汇。中国政府在兜售这个名词时口径也不一致。有些人几乎把这个词定义为;我们干啥,啥就是“中国模式”。如果人们希望在学术上分析这个“中国模式”,人们首先要严格定义什么是“中国模式”。我感觉这个名词真正的含义应该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让我来按照这个理解展开我的分析。
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是指自愿的集中力量。如果是自愿的集中力量,那么这就不是什么中国模式,而是世界模式。因为全世界到处是私人公司,每一个公司都是公司的主人们自愿地集中力量。再大一点说;国家也是这样!大规模国家投资必须国会批准。这种靠民主方式决定的大型投资也不属于“中国模式”。所以“中国模式”中的集中力量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集中力量之区别就是,“中国模式”中的集中力量将违背一般分人的意愿而强行地集中力量。而这一般分人极其可能是大多数人,因为如果满足大多数人,则正常的民主方式就达到目的了,根本不需要什么中国模式。考虑到上述这些,那么中国模式的精髓就简单了:在大多数人反对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就出现了问题。既然大多数人反对,那么这个集中力量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呢?这个大事是谁的大事呢?这个推动力只能是极少数政治特权阶层。根据人的自利性,那么这个力量就一定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推动。这个大事也一定是满足特权阶层利益的大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家希望集中力量修一条铁路,那么政治特权阶层在计划实施之前几年就知道了这个计划。他们利用自己事前知道这个计划的有利条件提前几年行动,占领一切有利位置。等这个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一切能大笔赚钱的有利位置已经被全部瓜分。那么这个超大型的投资最终大部分跑到谁的裤兜里,我想这就不用我具体分析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集中大笔纳税人的钱财办对少数特权阶层有利的大事。这是一个大笔财产通过国家这个渠道由普通纳税人向特权阶层转移的过程。这个转移的方式就是国家大型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普通纳税人也分到了一勺羹,普通纳税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如果这个模式可以无限期地延续下去,这倒也不算坏事。公民关心自己的绝对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只要能不断提高,别人提高的比自己快这当然不舒服,但还是可以容忍的。但这种模式可以无限期的永远持续下去吗?不可能!这就是本文要想大家展开的分析。这个中国模式根本没有可持续性!
任何一个经济体系有两个量;产品(或者服务)和钱。当一个生产产品的公司生产了价值100元的产品,社会中的钱就增加了100元。否则这100元的产品就买不出去!钱和产品的等量关系使得产品可以卖出去。但钱在自由市场分配的过程中不可能均匀,有人拿的钱多的花不出去,有人拿的少的不够花。如果钱多的人把钱存起来了50元,那么市场上可以购买产品的钱就只剩下50元。这50元无法卖光价值100元的产品。如果不采取特殊行动,剩下50元的产品将无法销售,这将造成市场疲软,产品积压。那么公司就将停止生产,解雇工人。而解雇工人将造成市场上的钱更少,则造成更多的工人被解雇。这就是我们说的经济危机的雪崩效应。
那么政府将采取什么行动来克服这个由于钱分配不均造成的经济危机呢?政府有几个手段;1.向国外倾销,2.保持一定量的通货膨胀,3.政府带动大规模投资。第一种情况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政府不惜暗中补贴,控制汇率来达到大量出口的目的。但这个行动现在遇到其它国家的抵抗,因为其它国家同样有这个产品,钱的平衡问题。你拼命向人家市场灌产品,你等于是造成人家市场的产品,钱失衡,触发别人的经济危机。别人不会长期容忍这种嫁祸经济危机的行为。第二个手段是有限的,任何政府都害怕出现高通货膨胀而造成公民心理崩溃。那么唯一留下的手段就是投资了。
投资是一个什么手段呢?投资是一个只向社会发钱,但不出产品的过程。上面我们看到市场分配不均造成社会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消费全部产品。那么投资等于是弥补社会购买力的不足,因为它只增加社会中的钱,不增加社会中的产品。如果运用得当,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经济宏观控制杠杆。但和运用通货膨胀这个杠杆一样,如果运用不当,它将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国家经济彻底崩溃。那么这个恶性投资循环的条件是什么呢?
一个良性投资就是弥补市场分配造成的不均匀。也就是说投资的受益关系应该与市场自然分配的受益关系相反。什么意思呢?如果市场分配使得一般分人A受益高于另一部分人B,则投资应该造成B的受益高于A。这样的投资将起到缓解市场分配不均造成的潜在经济危机。那么如果投资受益方和市场分配受益方是同一方,甚至投资是最有效地奖励已经非常富有的人们。那么这个投资就根本没有解决市场造成的分配不均,而是加速造成分配不均。这势必造成为了避免经济危机,政府投资越来越大,社会分配越来越失衡,经济危机的潜在严重程度越来越凶狠!这就像挤压一个弹簧,越压弹簧的力量越大,反弹可能造成的破坏越严重。
那么中国政府的投资是什么性质的投资呢?恰恰是造成恶性循环的投资。中国政府的投资的绝大多数落到本来已经非常富有的人们手里。它不但没有丝毫减弱中国已经严重的不能在严重的财产两极分化,而且快速加剧两极分化。那么这种恶性投资循环在中国的GDP中将会如何反应出来的呢?按照这种理论,在GDP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中,消费的成分将越来越小,而投资+进出口的成分越来越大。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下图就是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做出的图形。

图中的数据点是五年平均值,平均的目的就是消除每年政府策略的变化造成的上下浮动。图中的蓝线代表消费在GDP中的百分比,粉色线代表投资和进出口在GDP中的百分比。在图中我们看到,中国的GDP中消费的成分一路下跌,已经从1982年的71%跌倒了2007年的38%,跌了一倍不止。相反投资和进出口则一路上升。已经从1982年的29%上升到了2007年的62%。
这种增长将要求政府的投资越来越大,而政府投资转入富人财富的成分越来越高。政府为了维持经济运转,对投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逼迫它采取两大手段:1.变卖自己手上的公共财产来弥补投资资金不足,这就是中国政府变卖土地的政策,2.加大国有企业的盈利力度,这就是加大国有企业的垄断权,拼命挤压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扼杀民营企业。这我们已经看到,且近期出现“国进民退”的恶劣现象,这说明中国政府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不惜伤害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来维持其不可持续的恶性投资循环。这种杀鸡取蛋的做法直到无鸡可杀的时候就自然崩溃了。这就是中国模式最终必然崩溃的理论分析。
那么中国模式在什么时候支撑不下去呢?原则上说;中国政府没有地方搞到投资资本的时候,它就维持不下去了。中国政府目前还有两个途径搞到资本,第一,像公民卖土地(实际上是借),第二,逐步吃掉民营企业。这需要多长时候到山穷水尽地步很难估算。另一种预测方式是从上面那个图形来预测。我们假设当消费达到GDP的30%以下,则中国就无法维持了。一种简单的线性算法就是计算这26年的平均下降速度,这是每年1.3%。现在是38%,那么继续下降8个百分点需要大概6年的时间。另一种更准确的算法是用对数计算出每年下降比例,用这种算法得出的时间是9年。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在9年之内消费将降到30%以下。这时中国的经济就彻底维持不下去了。
这就是我的估算。所谓的“中国模式”还有大概9年的寿期。如果在这9年内不采取有效的行动,中国将出现巨大的经济危机。经济将全盘崩溃!这个有效行动只有一个正确特征,投资逆转市场分配产生的不均。而保障这个正确特征不是靠集权的力度,集权力度越大,这个特征越没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