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疫苗真的有用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05:30
甲流疫苗真的有用吗?
(2009-11-30 10:13:04)
标签:健康  分类:封面故事
疫苗接种工作全面铺开免疫专家谈相关安全问题
三问甲流疫苗
新京报《新知周刊》

目前制药企业正在加紧生产甲流疫苗,满足更多人的接种需要。图/CFP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组织进行甲流疫苗接种工作。北京也已经扩大甲流疫苗接种范围,只要是常住北京工作生活的人,凭身份证均可免费接种。
与此同时,在中文互联网上,关于甲流疫苗的各种传言也逐渐多了起来:疫苗导致甲流的扩散;打了疫苗更容易得病;医生自己都不打疫苗……“甲流疫苗,是打还是不打?”很多人开始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甲流疫苗的真实情况。
1疫苗原理
什么是甲流疫苗?
在打疫苗之前,这是我们第一个应该了解的问题:注入到我们体内的,是什么东西?
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已经出现很多年了。要制造对抗病毒的疫苗,首先就得有病毒,用这些病毒来制作疫苗。流感疫苗虽然是病毒制成的,但本身却并非“毒”,确切地说是毒性很小或不具传播力的病毒。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人体内产生抗体。
流感病毒可分为“活”的和“死”的两种,称为“活毒(减毒、减活)疫苗”和“死毒(灭毒、裂解)疫苗”。“一条毒蛇,你把它的毒牙拔了,毒囊去掉了,但蛇还是蛇。”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打着比方,“减毒疫苗中,病毒还是完整的,只是毒性降低了而已。”
“灭毒疫苗则相当于把蛇剁成一段段了,把这个病毒打碎,再提出能产生有效抗体的蛋白来制成疫苗。”这些蛋白就是抗原,注入疫苗的人体就会根据蛋白抗原产生抗体。
活毒疫苗和死毒疫苗各有利弊,活疫苗往往能引发全面性的免疫力,免疫效果较佳,且保护期较长,因为活毒疫苗仍然具有繁殖能力,因此接种剂量不需很大,可以降低成本,但是,活毒疫苗必须进行减毒,工艺要求比较高,不过,近年来由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可以达到在基因层面切除病原致病因子的水平。而死毒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必须增加接种剂量及次数,因此成本相对较贵。
根据卫生部的通报,中国所有的甲流疫苗都是灭毒疫苗。在世界各国,甲流疫苗的制作方式各不同相同。中国和欧洲的制药企业都在疫苗中加入了疫苗佐剂,在佐剂的协助下,可以减少每支疫苗中死病毒的量,从而用有限的疫苗病毒用在更多的疫苗中。美国目前尚未批准佐剂的使用。
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疫苗组组长赵铠院士此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7月份,中国的疫苗专家们曾经面临“全病毒”还是“裂解”疫苗、是否“加佐剂”等8种疫苗剂量的选择难题,最后他们选择了安全性较高的“加佐剂裂解疫苗”。
事实上,就中国的甲流疫苗品种而言,因为是灭毒疫苗,病毒都是打碎的,所以是“死”的,是没有毒性的,因此,也不存在因为疫苗中的病毒繁殖复制,而导致患病几率扩大的因果逻辑联系。
“接种疫苗会刺激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增加,而不是令人体更易得H1N1流感。”世卫组织(WHO)免疫组驻华代表处免疫项目组组长丽萨·卡恩斯(Lisa Cairns)说。
2生产工艺
为什么要用鸡蛋?
甲流疫苗接种知情通知书上,特别提及对鸡蛋过敏者不能接种该疫苗。鸡蛋这种食物和甲流病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流感病毒在鸡蛋里生长得很好,且鸡蛋较易得到。”卡恩斯说。病毒的毒种分配到企业之后,要进行扩增,鸡蛋是培育流感病毒的完美“母体”。根据此前相关官员的介绍,研究人员将合格的毒种子接种到鸡胚的鸟囊液中,过48-72小时收获,再进行杀死病毒(灭活)的过程,这之后,再用化学方法将病毒打碎,然后再进行纯化,把有用的病毒抗原成分分离出来,最后进行除菌过滤,得出疫苗原液,经过稀释,最后分装成疫苗。
不仅是甲流疫苗,其实所有流感疫苗的毒种都来自WHO。“每年,我们都要决定流感疫苗中采用哪种疫苗病毒,我们必须保证使用的疫苗病毒是最接近当年全球流行的流感病毒类型的。”卡恩斯说。
很多人担心通常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疫苗研制、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好几个步骤被缩短,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其实,就像你吃月饼,今年豆沙馅,明年水果馅,就是换个馅而已。病毒虽然是新的,但工艺是旧的,新酒装旧瓶而已。”黄建始说。卡恩斯也表示,甲流病毒也是一种流感病毒,因此甲流疫苗是基于已经成熟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制作工艺生产的,只是换了病毒而已。
不过,我国的科研人员之所以那么快就研制、生产出了甲流疫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者在毒株寄来之前很早就做好了生产准备,在审批等过程中,有关部门还采取了集中全国顶级的疫苗专家组成专家组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行动,以高效率工作。此外,疫苗的定量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的疫苗专家们在WHO定量标准品尚未寄来的时候,就摸索着寻找替代标准物质和方法,提前定量抗原。“就像没有秤砣,找个物品来替代秤砣一样。”此前,赵铠在接受采访时说,专家组对四个年龄组,13000名志愿者进行测试,测试每一针究竟该是15微克还是30微克,是打一针还是两针。随后,专家组再用收到的标准品来核对,测试误差值只有3%,所有效果有效而准确,这意味着寻找替代标准品的方法通过了,最终,专家组发现,15微克一针即有效。这个数字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意味着同样有限的时间可以生产更多的疫苗。
3有效性
疫苗真的有用吗?
“两个月前如果要打疫苗,我可能还会犹豫,现在如果有提供打疫苗的,我就会去。”科普作家、免疫学研究者瘦驼说,“现在看来不良反应很少,应该是安全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调,疫苗有效性在3岁以上的人群中总体产生免疫保护效果在85%以上。“你可以理解成100个人中可以保护85个人,也可以理解成100个人中15个人打了跟没打一样。”黄建始说。
“很多人打了疫苗后,以为自己反而因此得了甲流,这是有原因的。”卡恩斯说,“包括流行性流感疫苗在内,没有任何疫苗能达到100%的有效性,但它们会令得病的几率大大减少。”流感疫苗要在接种14天后起效,在注射疫苗1到3天前感染,或在注射之后不久很快感染病毒的患者同样会得病。此外,一些以为自己患了甲流的接种者,也有可能其实是得了其他流感或仅仅是得了普通的感冒而已。“所有这些情况下,人们可能认为疫苗没有保护好他们,或者疫苗引起了疾病,但这些结论都是错的。”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已有超过2100万人接种了疫苗,在先注射的1100万人中,共报告了15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此外,引起人注意的是,还有两例在接种甲流疫苗之后死亡的报告,经初步判断,第一例死亡病例判断为心源性猝死,和甲流疫苗没有关系,第二例死亡病例尚未公布尸检报告。
对此,卡恩斯表示,通常来说,中国的疫苗接种者数量特别庞大,这么多人接种了疫苗,很难排除出现一些接种者在接种后几小时或者几天内死亡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接种者本身会带有一些健康问题,比如心脏病等等。在其他国家,比如瑞典,同样发生了接种甲流疫苗后死亡的情况。根据WHO发布于11月19日的报告,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经过全面检查的死亡报告都显示,没有和甲感疫苗有直接的联系。
“总的说来,我们现在已知的是,疫苗是基本安全的,没有比其他流感疫苗更危险,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有效性还没有最终结论,理论来说是有用的。”黄建始说:“国家是本着自愿、知情和免费的原则提供疫苗,并不强迫,而每个人则基于自己的情况做出打或不打的判断。”
【链接】
了解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的显微照片。图/CFP
甲流病毒是一种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成三种:A型(甲型),B型(乙型)和C型(丙型),这三种不同的抗原是由细胞核物质区别的。A型流感病毒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导致较严重的疾病,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比A型温和一点,且只有人会感染,C型流感病毒则很少引起人类疾病。
我们知道的H1N1这个词中,H和N分别代表了A型流感病毒表面两个很重要的抗原:血凝素(H,haemagglutinin)抗原和神经酰胺酶(N,neuraminidase),其下,H抗原和N抗原分别有H1,H2,H3和N1,N2几个亚种。
卡恩斯博士解释到,H和N善变,导致不同类型的病毒,这些变化成为“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一般每10到40年中,病毒便会通过这些表面抗原呈现出主要的变化,抗原很可能随着不同A型流感病毒的基因而变化,如果抗原发生了主要的变化,那就意味着大部分的人对流感病毒没有了免疫力,流行病就发生了。甲流就是一种人们没有免疫力的新病毒。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