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性材拼板要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38:35
2009-11-20 13:30
木 材
1.树种:不同的树种挑选适合的胶种
2.刨削角度:保证是90℃,否则会导致V型位处因压合不到造成胶合不良,以及因板面上弓造成压力不足
3.表面刨光度:刨光太粗,造成胶线太厚,胶合力不强
表面刨光标准:软木 1英寸(25.4毫米)=12~15刀痕
硬木 1英寸(25.4毫米)=15~25刀痕
4.定厚:+0.05毫米,因制作集成材是由很多板条集成,故定厚差异太大会在同一位置累加后有较大的偏差。
5.木材含水率:6~14%,同一块集成材中,各板条的含水率偏差不超过2%,含水率偏差过大,会造成压合时间难以把握及板面产生波浪纹。
胶 水
1.主剂:架桥剂=100:15(重量比),架桥剂份量少,会造成胶合力强度不够。
2.混合要均匀,不均匀处即是架桥剂比例份量不够,从而影响胶合力。
3.活性期:25℃,1小时,超过活性期会造成胶水粘度升高,影响胶水对木材的渗透。
4.涂胶量:250~300g/㎡,胶量之大小与表面刨光有关,胶量不足会影响胶合力。
5.装配时间:过长装配时间会导致胶水预干,无结合力,在25℃时,开放时间为5分钟,闭合时间为5分钟。
6.胶水挤压,必须均匀,在同等的涂胶量的前提下,挤压出来的胶珠一样大小。
7.加压压力:压力太小,造成胶线太粗。压力太大,造成缺胶。标准为:
软木: 8~10kg/C㎡
硬木: 12~15kg/C㎡
8.压合时间:(25℃,2小时),视木材含水率、室温、树种等参数而定,在木材含水率偏高、低温、硬木等条件下都必须延长加压时间。
9.压力必须各处都均匀受压,否则会造成某些接着面胶合不良,两端之夹具至板端的距离为30毫米,每两个夹具间隔为200~300毫米,板材越厚,间隔越小。
10.卸压6小时后可以加工,通常以隔天再加工为最好。
11.木破率测试:用一个两面倒角的凿子对准胶线破坏(必须在第七天测试),木破率大于75%为标准。
12.一级耐候测试(参照日本农林JAS标准)
13.板材变形的标准:1米内有小于1毫米的翘度
14.板材变形的原因:
1)两面之湿度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