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26:47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006-4-25 15:44:05       食品安全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布衣百姓最感兴趣、最为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但由于频频发生的、新的、更具威胁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使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希望把食品的生产、销售、监管、消费等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正在围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做的大量工作告诉大家。
    正如苏轼所说的“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搞好食品安全,实际上是中国食品界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要做的工作。
     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简况
    中国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发展,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经济十分之一强,取得了骄人业绩。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更加富裕小康生活的首要任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均具十分重要的战备意义。
    1.首先,我们解读一组数字。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自1995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取得了翻两番的显著业绩。尤其近3年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04年全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是1995年的3.3倍。2004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163.86亿元,占全国工业经济份额10.09%,同比增长25.9%;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2757.42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国工业经济13.65%;实现利润915.9亿元,同比增长31.9%;进出口总额404.6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完成投资额1213亿元,同比增长27.3%。
    2005年,食品工业经济仍保持良好势头,预计工业总产值近2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450.68亿元,全行业预计实现利税总额3214亿元;其中利润额1161.05亿元,食品工业经济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作用。
    2.据预测,食品产业在未来的5-10年内仍将保持持续发展态势,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我国食品工业良好发展的态势,食品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是人民生命所系,而食品安全也与国家经济生命和政治生命息息相关。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酱油风波”“月饼风波”“瘦肉精事件”“安徽阜阳奶粉事件”等清楚表明,食品安全已超越国界,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还涉及到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国际间的关系。
    这里我们必须提出作为典型案例“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的受害幼儿,他们总使我想起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的一段话:人同是母亲所养,他的生命如此短暂且充满不幸和痛苦,像一朵鲜花,萌发盛开又枯萎凋零。
    国家声誉受到影响:很多人到香港买婴儿奶粉;
    行业声誉受到影响:很多人开始购买国外品牌;
    生产企业受到影响:如仿冒三鹿奶粉产品曝光,使三鹿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不计品牌受损;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2003年,国务院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任务,提出了对食品重点品种和重要环节进行集中整治;2004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做出重要指示;5月,又根据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召开了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食品安全整治阶段性目标和任务;6月,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汇报,温家宝总理从十个方面作了重要指示;7月,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国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并部署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措施;9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对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做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把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极大关心,对食品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多种原因,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部分食品市场抽检合格率偏低,特别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绝,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食品源头污染的问题。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加剧,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用量剧增,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及药物残留严重,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等屡见不鲜。影响了我国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的质量,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2、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食品加工企业未能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如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质次价低的原料进行生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如2004年发生的阜阳劣质奶粉案,主要是部分生产厂家以各种廉价的食品原料如淀粉、蔗糖等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制成的,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添加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2)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根据国家2004年对食品的抽查结果,滥用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重要因素。如面包加工企业超标使用增筋及面包改良剂,水产品加工企业使用双氧水、敌百虫和大量胭脂红物质等浸泡虾米等等。(3)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带来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工艺、新原料给食品安全带来许多新问题,如转基因技术、辐照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等,这既是国际上共同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我国亟待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3、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的,甚至成为腐烂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商店出售。如2004年,在卫生部进行的植物油抽检中,福临门纯正大豆色拉油因酸价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被责令收回,但在以后的产品调查中,福临门公司对工厂留样的同样产品进行了自检,结果合格,说明了卫生部抽检不合格原因可能就发生在销售和贮存环节。
  4、违法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由于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谈薄,更有良知缺乏的问题,违法生产经营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如用有毒甲醛发泡海产品,用化学品处理水果保鲜,银耳用有毒的硫磺增白,猪肉在注水的同时加入化学药品,以达到增重和鲜艳的目的使消费者不易识别等等。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之所以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不完善。“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从农田到餐桌,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链条。政府的监管行为必须保证其中任何环节都不会出现安全隐患”。然而,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核心的《食品卫生法》,无法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留下了许多执法空隙和安全隐患。
此外,按照我国现有《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基本上是以罚款来处理,相对于某些暴利型产品, 如假酒、黑大米、假奶粉等,罚款显得微不足道,违法者不怕被罚。
  2、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重叠、残缺问题严重。我国食品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4级构成。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为了适应进出口食品检验,还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
  这些标准中相互交叉、相互矛盾、相互重复的现象严重。
  如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被曝光后,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国家发布的“乳制品和婴幼儿食品标准”竟达40多个,仅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就有5个。同一个企业产品在有的检测中为合格,在有的检测中为不合格;再如去年引起强烈反响的“毒黄花菜”事件,有关部门调查发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黄花菜不属于“干菜”,不得使用硫磺等漂白剂,因此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质检、农业部门的标准中规定“干菜”包括黄花菜,且明确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是0.1/kg。  像这样相关部门标准互相矛盾,各执一词,不仅给生产企业造成极大的混乱,也给执法部门的监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共将近3000项,但相关标准结构不配套,内容不全面问题较为突出,截止到2004年,国际食品法典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而我国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目前,我国已批准的15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仅有250多种制定了国家标准,很多食品添加剂缺少残留限量标准的检测方法。
  有资料显示,我国食品标准中各项具体指标大都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如:对于酱油中三氯丙醇的限量,欧盟技术法规规定为0.02mg/kg,而我国《酱油卫生标准》(GB2717-2003)中未列入三氯丙醇的项目,在较新发布的酱油行业标准中,三氯丙醇的限量与欧盟比较相差50倍。
  3、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据统计,我国100多万食品生产单位中70%是小于10人以下的家庭式作坊,分布在各个难以追查的角落,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就造成了标准的难以实施,产品质量的信息难以汇总。不利于企业增强良性竞争意识,提高食品的质量。
  4、食品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楚。首先,表现在食品监管的部门多,存在职责分工不清,分段执法、各依一法,重复执法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质检部门依照《产品质量法》,卫生部门依照《食品卫生法》,抽检和公布的检测结果有时重复甚至结论相反。有时一个环节多个部门插手,有时多个环节一个部门监督,整个体制错综复杂。
  5、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机构两万余个,其中绝大部分是各级政府依法批准设立的附属机构。检验机构依赖于政府生存,行政色彩浓厚,缺乏独立生存能力,且各主管部门和检验机构本身的行业垄断,造成了检验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相当一部分添加到食品中的工业原料无法检验出来,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由于部门障碍,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其他监管部门不承认其法律效力,这也造成检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出现了不必要的浪费。
    (四)保障食品安全的对策和协会工作
保证食品安全要做好几项工作?究竟如何才能保证让人们吃到放心食品?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应从田头到餐桌对食品进行全过程管理,采取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原则,减少各环节的食源性危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保证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是关键。目前我国与食品安全、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少,但多为原则性条款,可操作性差,法出多门,互有矛盾,惩罚力度轻。因此,要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修订,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法律系统。
  2、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从原料生产抓起,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坚持科学施肥和规范化使用农药,规范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和使用,强化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检测制度,实施标志管理,推行市场准入制。最终保证食品生产所用的原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决不使用劣质原料。
  3、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目前涉及食品安全保障的部门有十多个,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理局按国务院部署是起牵头和“总抓手”作用,主要职能是依法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对重大事故进行查处。但事实上,从农田到生产,加工、流通到餐桌,食品安全的链条很长,涉及卫生、农业、工商、外贸、质检等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严格依法行政,形成一个工作高效、监管到位、老百姓信得过安全监管网
  4、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在科学和风险分析基础上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基础和保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食品中农药、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标准达到8000余项,而我国食品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之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应加快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检验检疫、农兽药残留限量、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制修订步伐,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国际食品法典的标准、指南和有关技术文件,提高标准水平,满足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
  5、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控制技术水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区域食品污染的来源检测控制技术,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危害关键点分析与控制等技术的落后,一直是制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瓶颈。一方面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检测技术指标和标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和转基因工程运用到食品生产中。因此,尽快提高我国食品,特别是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强化农药残留检验手段,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精度,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发展食品贸易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6、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逐步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7、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市场准入法律制度、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制度、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招回制度、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以制度来保障食品安全。
  8、加强行业自律。明确企业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其次是所有食品销售企业都要保证其所售食品是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合法正规的产品,同时要建立购销台帐制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顺藤摸瓜,相关责任人便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没有规范的购销记录,查不到假劣食品源头,食品销售企业“便是源头”。最后,作为经营单位的市场出租者或管理者也有责任。管理者在市场招租时,应认真核查经营企业食品经营资格,没有经营资质的企业,统统不得入场经营。
  9、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我国的食品企业目前总数在500万家以上,但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生产场所分散,科技力量薄弱,加工设备简陋,对这些企业的监管难度很大。国家应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食品企业科技水平,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大企业、优势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经验,引导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整和产业资源,实现产业升级换代。龙头企业能够通过市场机制,采取农工商联合的形式,特别是通过“公司加农户”等组织形式,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将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延伸扩展到农户,实现对“源头”安全的有效控制。
  10、加强舆论监督,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对那些恶意造假坑害百姓的不法分子要坚持揭露予以曝光;同时也要注意引导消费,保护和宣传那些守法经营,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企业。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管理工作,防止极少数新闻媒体通过对个别问题的“炒作”误导消费者。做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让消费者掌握正确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使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最终使假冒伪劣产品失去消费市场,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
  需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决定着食品安全水平,因此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长抓不懈,稳步推进。
    (五)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好转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特别是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和深入,提高了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另一方面,食品行业协会和广大食品企业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标准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企业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产品标准、检验和监督机制,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1、加强技术改造,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1992-2003年,前5年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为76.6%,后五年为80%,比前五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据卫生部统计,1992年食品抽检合格率为61.5%,1994年为82.3%,2003年为87.96%;从国家工商总局10年来的执法情况看,食品抽检合格率同样呈上升趋势。
   2、“天鹅绒手套里的铁拳”——安全保障水平有所提高,生产经营秩序渐趋规范,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猖獗的势头有所遏制。
农业部提供的数据,目前蔬菜农残比2001年下降了22%,高度农药得到控制,食品中六六六、敌敌畏含量明显下降;
国家质检总局提供数据,2003年底,完成米、面、油、酱油、醋等五类食品准入,自2005年7月1日起,又将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十类食品的准入。
  3、改变了消费者的“信任缺乏”——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有所增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逐步加大。
中国食协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的2004年食品消费特征显示,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食品市场突出“安全食品”消费意识,“优质名牌食品”份额扩大。这与前一段时间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形成对比,说明消费信心回升。
  4、行业协会地位与作用凸显——中介机构、行业组织的作用初步发挥,优秀企业的自律带动作用已经显现。
关注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放在前面,促进全行业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是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7月21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明确指出,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人民政府的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进一步理顺监管部门职责。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自律作用。
  近几年,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监督职责,协会已经在开展行业自律,引导企业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在做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引导消费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
    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1981年正式成立。在24年的时间里,中国食协在完成政府赋予“统筹、规划、协调、服务”等职能中,与时俱进,在加强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1、中国食协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重点联系单位,为配合国务院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做了大量工作:中国食协连续两年成功主办了国家六部委支持的“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召集龙头食品企业共同研讨食品安全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成立了中国食协龙头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并在方便食品行业的龙头食品企业中开展建立经营档案示范文本工作。
  2、为探索开展行业自律的良好途径,引导、规范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产品质量管理办法,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白酒、葡萄酒等行业证明产品品质的证明商标,并依法制定了《证明商标认定和使用管理规则》和包括严格限制农残、突出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的《认定细则》。并在白酒行业开展了白酒比对工作。建立了白酒色谱分析结果比对网络。
  3、推广并发挥“中国食品名城”效应,全面推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河南省漯河市是目前中国食协授予的国内唯一的“中国食品名城”,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0个,河南省名牌产品11个。
  漯河市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食品安全行动计划”、“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实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138个无公害农畜产品和水产品基地通过省级认定,18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级认证,4种产品通过绿色认证。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为鼓励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树立品牌竞争意识,我会已连续多年,积极配合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食品产业的很多行业开展了中国名牌的申报、评价工作,鼓励食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提高竞争力。
  5、为促进食品行业的国际交流,提高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我会组织大型骨干生产企业赴国外先进的食品生产国考察,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我国食品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行业的整体科技和安全含量。
  6、发挥行业的监督作用,配合“食品放心工程”的开展,我会多次派人参加了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的“食品放心工程”的调研,并与当地政府交换了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7、为做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让消费者掌握正确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使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我会通过新闻媒体,多次对优秀的生产企业及优质产品进行宣传。 发布日期:0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