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不沦陷 人性有温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9 04:24:12

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所有人都特别需要温暖。当然,并不只是冷冽的空气才会让人感到冰冷。文明的缺失,同样会消解人世间的温暖与温情。不论何时,如果这个世界的文明崩溃,人类随时就会面对寒冷的末日危机。

电影《2012》说的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生活因温暖而美好”,这样的理念,在面对洪水滔天、冰天雪地的场景时,一定可以得到最大认同。电影里无助的人们值得悲悯,缺少温暖则令人无比忧伤。没有温暖的世界其实最为丑陋与恐怖,没有温情的社会最让人无助与绝望。

有些自然灾难或许不可避免,但是,所有的人性与文明的灾难却不应该属于这个世界。《2012》讲述的,其实并不只是自然灾难,更多的还是人性与文明的灾难,或者说,是在表达人类应该进行文明弥合与人性救赎的诉求。以这样的眼光看待这部影片,就应该感受到,这部影片能够催发这个时代的人们,来彼此传递更多的温情与温暖。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批评《2012》。的确有人会厌倦艾默里奇一次次“毁灭”地球的手法,对这种灾难大片特技制造的幻象一脸不屑,甚至对影片中那种“政府阴谋论”的题材包装也觉得太过重复。但是,这影响不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能够在视觉震撼中体验到人性之美,在紧张情节中体悟人类一家的意义,在文明吁求中传递温暖的价值,这一切,让我觉得看这部电影是值得的。

世界末日,地球毁灭,“人类文明将在2012年12月21日后终结”,玛雅历法中这样的预言当然是不足信的。这部电影里如此预演的只不过是一种虚拟情境。那个叫做洪剑涛的演员认为这部影片“对人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一个《2012》足以摧毁下一代”,并建议停映此片,我觉得实在有些一惊一乍。人不可以脆弱到这种地步,人也不应该只看到表面场景而不去体味精神的内核。今天的中国观众已经拥有足够的理性与智慧,这个世界的人们其实都需要体悟影片中人类一家的精神。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每个都有争取生存的权利”,这是《2012》里的台词。电影里,那位总统最后放弃逃生,选择与民众共赴死难;那位俄罗斯富豪最后宁愿坠入深渊,用最后的力气为儿子赢得生机;最后那位科学家为阻止政府隐瞒灾难真相,冲破重重阻力进行不懈努力;还有许多普通人用细致入微的温暖传递,来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些诸如民主、道德、伦理、情感的元素,包裹着复杂的网络和制度,织起来就是一张叫做文明的网,它属于整个人类。

只要文明没有彻底沦陷,哪怕是世界末日,地球毁灭,冰雪覆盖,洪水滔天,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以传递人性的温暖与爱。不论何时,只要有温暖与爱,人心也就不会真正冰冷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