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工信部与科技部的新能源过剩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8:16:05

大公报:工信部与科技部的新能源过剩之争

2009年11月24日 10:04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11月23日电 香港大公报23日刊发署名张永琪的评论文章《新能源“过剩”?》说,两部门对新能源“过剩”的争议,既然矛盾公开了,公众便可以参与,就容易将是非分辨出来,这有助于达成全民共识。

文章摘录如下:

工信部的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说”遭到质疑,质疑者不是民间,而是与其平级且有职能交叉的科技部。

在新能源发展上,科技部与工信部意见不一,矛盾公开化,白热化,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既然矛盾公开了,公众便可以参与,就容易将是非分辨出来,这有助于达成全民共识。

首先需要搞清,新能源产业是否真的“产能过剩”。假如不是这样,工信部的“产能过剩说”,就要及时予以纠正,以防产生误导。在传统能源上中国落后于人,而在新能源开发上,中国才算第一次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时起跑。假如新能源刚起步就受“产能过剩说”阻扰,中国又会错过一班车。

新能源“产能过剩”不过是假象,如果新能源真的“产能过剩”,也应让传统能源退出才是。在笔者看来,眼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并未有过剩迹象,最起码没有发现新能源能像传统能源那样全天候、全方位接触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能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还存在短缺。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中的份额少得可怜,几乎让人察觉不到,怎能说其产能出现过剩呢?既然如此,工信部的“产能过剩说”动机就值得怀疑,用科技部的说法是,进入能源行业较早的大企业,习惯垄断高利润模式,他们在影响工信部,抛出“过剩论”意在阻止大量的后来者,以维护自身的垄断利益。

再退一步来说,即使新能源产业真的出现了“产能过剩”苗头,那也只能通过竞争来解决,而不可使用行政手段封杀新企业的进入。

民营资本大量进入新能源领域之后,政府主管部门并非可以放任不管,而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以引导,发现偏离航向的,则要及时加以纠正,不让其为所欲为。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处于同一起跑在线,新能源的增量快速上升了,才可为不堪重负的传统能源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