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人品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南方都市报 2006-8-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19:50
人品问题,是个什么问题?
2006-08-25 10:03:04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街谈
据昨天的《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来网上流传一种名为“人品计算器”的测试软件,输入姓名就能得到相应分值和人品评价。如果把“雷锋”输入计算器,得到的结果却是:“雷锋,人品得分:2;评价:算了,跟你没什么人品好谈的……”于是有专家说话了,呼吁立法禁止这等恶搞行为。
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去测试一下,坦白告诉各位,结果很糟糕:“人品得分:13;评价:你杀过人没有?放过火没有?你应该无恶不作吧?”顿时有泪如倾,脆弱的心灵饱受伤害,过了半个多小时,细细回想,确实没有干过啥杀人放火的勾当,心下坦然,这才能写下下面的文字。
我的意思是说,愚钝如我辈,终归能想明白这不过是个玩笑罢了,为什么专家们会呼吁立法禁止?我仔细看了专家们的理由,出发点是关爱孩子,说孩子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有“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通过网络在接触它,误以为是科学的计算成果”。这话吓了我一大跳,赶紧去问身边的青少年朋友,结果完全不一样,他们都说这不过是个玩笑,不必当真。由此看来,同样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能正确对待该“人品计算器”。如此一来,到底孰是孰非?胡适先生说:“拿出证据来!”“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到底有多少?有多大比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还有人说这个“人品计算器”亵渎偶像,让孩子们丧失崇高感。报道里没有提孩子们是怎么说的,我也就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至少我身边的孩子们没有因此丧失崇高感。看来仍然得做个调查,不能乱说话。“救救孩子”,这个名头很是吓人,只是反应迟钝但喜欢较真的我不免要想:有多少罪恶假“救救孩子”之名而行?
所谓“恶搞”,无非就是开开玩笑,图个乐子,真正伟大崇高的事物一定经得起开玩笑的。区区一个软件,有这么大杀伤力么?开个玩笑,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么?在我看来,这还不是国人幽默感匮乏与否的问题,似乎是有人别有用心,跟人民群众的娱乐细胞过不去。
王小波曾经说过:“大多数愚蠢里都含有假装和弄假成真的成分。”可是有人为什么要装糊涂呢?这就是我不明白的了,莫非这也是人品问题?
乐山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608250380.asp
首页->>中国青年报->> 要闻
本报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你们发出了大众的呐喊
如此“恶搞”,太离谱
2006-08-24
本报记者 蒋昕捷 崔丽
“你们发出了大众的呐喊!如此‘恶搞’下去,实在太离谱!”
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今天与本报记者连线时感慨万分。正在长沙出差的她,看到一家名为大饭锅的饭店,竟然以油画《开国大典》做宣传,画中还将毛泽东的话篡改成广告语——“同志们,大饭锅成立了”,还通过各种舆论渠道广为传播,卢勤对此表示非常气愤。
8月23日,本报头版头条刊登《〈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向“恶搞”等不良舆论环境挥利剑》一文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一些读者来电、网民留言表示:“应该出台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配套法规,限制‘恶搞’的范围,追究‘恶搞’造成恶劣影响者的责任。希望把我们的呼声带到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去,不要再让‘恶搞’等不健康舆论环境贻害了青少年。”
据记者了解,社会各界意见已引起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8月2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将分组专题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方面的内容作专题研讨。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需要一整套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体系,依靠指导性的法律条文仅仅是个开始。‘恶搞’最大的受害者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期,对很多是非曲直辨别不清。有一些成年人看了只会一笑的东西,却会给孩子们带来价值观的模糊与混淆。”
近来,网络上流传着一种名为“人品计算器”的测试软件,虽然版本众多,但其操作方法如出一辙:输入姓名,然后点击“计算”栏,接着就获得人品分值和相应的人品评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发现,如果输入的是“孙云晓”3个字,结果会显示:“人品得分:93;评价:你的人品太好了,你就是当代活雷锋啊……”如果把“雷锋”输入计算器,得到的结果却是:“雷锋,人品得分:2;评价:算了,跟你没什么人品好谈的……”
按照这个计算器的算法,岳飞人品不敌秦桧,武松人品不敌西门庆,孙悟空人品不敌白骨精……。
长春市天津路小学三年级一位姓刘的小男孩称,班上同学几乎都做过这个测试,得分低的同学还被嘲笑。一个女孩由于得了1分,还难堪得哭鼻子。
孙云晓认为,尽管软件的制作者特地标明“仅供娱乐参考”,但他忽略了未成年人并不具备成年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人品计算器”本身就是“恶搞”,却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通过网络在接触它,误以为是科学的计算成果。这些低俗无聊的“恶搞”,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肯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以网络、电视为代表的媒体正成为家庭、同伴之外对未成年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中国儿童中心对全国30多个省市的12418名学龄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少年儿童1/3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在与媒体接触中度过的,占据首位。
“对严肃保有敬畏,对崇高保有敬意,这是一个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体现,尤其在未成年孩子心中,不能让崇高感沦丧,立法对‘恶搞’等行为进行规范非常必要。”卢勤呼吁。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陈岳琴律师欣喜地看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总则中有一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在社会保护和法律责任专章中,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公安、民政、卫生等有关部门的责任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
陈岳琴律师说,这表明国家将把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立法的高度。健康的舆论环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天然养分和呼吸源,保护、净化成长源,是政府、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本报北京8月23日电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8/24/content_1489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