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第一位洋媳妇 中西方音乐交响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47:44

我家的第一位洋媳妇 中西方音乐交响曲

已有 8 次阅读  6小时前   标签:  音乐、动情  【用户推荐日志】来源:南美风情

 

有时,马丽娅也到我书房听音乐。当然是先在客厅里给我打电话预约,再上楼来敲门,由我开门请她进去躺在睡椅上听MP3。

我问她:“你房间的那套音响不比我的差,为什么不在自己房间听?”

她回答:“我喜欢听你谈音乐。”

我在发烧友中有“吹碟”雅称。把音符的分贝用语言讲得镂心掏肺,是要有一番文字功底才行的。马丽娅语言丰富,能入情入境讲到点子上。但我更喜欢她的单纯直率,绝不三心二意表达心灵的感受。

她说:“我听小夜曲,感动得流泪。而且欲火中烧。那飘逸的音乐像无数天使的小手,抚摸着你所有动情的地方。你热泪盈眶,不是悲哀,而是被热情亲吻得喘不过气来。”

我说:“因为所有的小夜曲都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在爱河中冲动时,创作出来的神韵。每个音符都激荡着‘性’息。它的节奏如热浪,它的抑扬就是动情时的频率。”

她神往地笑了。说:“你谈音乐使人有如高湖一刻的冲动。”

她有时也播放中国民乐。我问她的感受,她说:“总觉得欲说又止。少了点什么似的。”她抬头看见我狡猾的笑眼,直率地说:“中国作曲家和演奏家都是性冷淡。”

我纠正她说:“性苦闷和性压抑。”

她疑惑地望着我。

我说:“中国文化历来被宫廷禁锢,审查极严。惹祸上身皆因内心表露。君臣父子关系很紧张,都以生死相处。你没听说过伴君如伴虎。中国人与人之间是虎狼相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无以调和。能够共处一室只有少开口,或用文化层层包裹内心,让人难以摸透。”

西语之中的典故与中文大不相同。而直译的西语双方都听得莫名其妙。我只好举例说明:“例如我说出了你身上的一个缺陷。虽然这是事实。在西方会认为不礼貌,大家不欢而散而已,并不殴斗。”

马丽娅插嘴说:“如果你没有轻蔑侮辱的意思,在道歉之后讲明你的用意。还是会得到谅解的。如果你是为了帮助他,他一定很感动。”

我说:“中国人不是这样。他会认为你是向他施咒语,而且坚信要杀掉讲真话的人咒语才会失效。”

马丽娅终于明白了。她说:“中国人的心都陷在魔界中。所以要严实包装不得外露。”

我后来知道马丽娅大学学的是心理学,是美国精神分析家梅宁哲的信徒。

我放了一曲《十面埋伏》。她说:“令人难受。我听你讲过曲子的历史故事。可我怎么听也听不出包围与突围的壮丽。从选择这样一个残酷的题材写音乐,首先心理有些变态。那些兵器撞击和人马嘶叫的杂音,我听到的是互相屠杀的快乐。平心而论,你说这首曲子是中国名曲,我认为只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说完就下楼去了。

所有的人都看出中西方的差别。认为加强理解可以沟通。我认为只能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吃你的臭豆腐,我吃我的血牛肉。硬要互相认可,那是瞎子点灯白费腊。但是,中国偏要把孔子学院四处张贴。本国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几百万美元国际上四处打水漂。日本比中国富裕也没见他们四处办福泽谕吉学院,西班牙殖民时代没办塞万提斯大学,拉丁美洲的西语一样流行。中国教育被公认为落后地区,但传播其落后则不惜勒紧裤腰带。这只说明中国人缺乏商业知识。

都说女人如水最易塑化,其实一个民族之中,女性是最难改变的。她们以一种似水柔情坚守着自我。

我家只会西化,不可能使马丽娅孔子化!这在日后的孩子教育上更说明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