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行当:补镬[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9 08:54:31
  消失了的行当:补镬[组图]  本文用手机记录了广东罗定地区一位姓苏老师傅补镬的全过程,历经多个程序,仅收3蚊鸡,而且非常敬业,不会为了赚钱而瞒骗顾客,有些镬快玩完的,他不会骗你继续去补,而是奉劝你不要浪费钱再补,他的为人值得大家尊敬!        建国前至建国初期粤西一带的城乡人民都习惯使用生铁镬。但生铁镬性脆,易裂、易烂,因而补镬工艺便应运而生并且流传了很长的时间。补镬师傅一般出身贫寒,补镬收入也低微,人们只泛称他们为“补镬佬”。

        在旧社会,补镬也有“行规”的,不守行规就会引起争斗。其行规,内容大概有:1、补镬者只住公众地方如社坛、破庙、祠堂檐阶等,不住家居;2、睡地面,不睡床板,甚至睡地面也只能用树叶、稻草、草席作垫,不用木板,认为用木板在地面睡觉是不吉利的(因旧时死去的人多用木床板放在地上);3、进村作业以“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后到者除非征得先到者同意合伙开炉,否则,应主动离开,绝不能抢“饭碗”。

        补镬一般由一个师傅带一至二个徒弟组成一组。每到一处,徒弟走村串巷兜生意,师傅则在驻地生火开炉。徒弟进村兜生意时的叫喊声也很有韵律的,他们大叫“补镬喽”,音韵通俗、优美。补镬的工价以“点火”多少计算,师傅在铁镬的崩烂处每点一粒铁水就叫“一照火”。基工价相当于一至二两米的价钱,有时候以白米作工钱也是可以的。

        师傅在徒弟进村兜生意的时候,他就在驻地用陶土(白蟮泥)做成几个像大鸡蛋那样的坩埚,把敲碎的烂镬铁放进去,然后把坩埚放在炉中,拉动风箱把坩埚里的碎铁煮溶。等徒弟把烂镬带回来便可动手修补了。补镬的时候,首先将裂痕敲成约半厘米宽的罅隙,然后左手托着装有火灰的布垫,右手用长柄铁勺从坩埚中舀出一点红彤彤的铁水珠放在左手的布垫上,对准罅隙,右手拿起卷布条往铁水珠用力压,使铁水珠钳在烂铁镬的罅隙上。“一照火”工艺便完成了。直到整条罅隙补满为止,再用烂泥浆在补钉上摇几下,一只烂镬便算补好。再由徒弟送回顾主家中收取报酬。

        在江河边,特别是山区的补镬师傅,他们虽然白天进村串寨辛劳整日,但风流快活的习惯不丢,往往晚上都会参加村中的山歌对唱活动。
        有时,歌妹以诋毁的口吻对待补镬师傅唱道:
        补镬仔,补镬奴,四处流浪几糟糕。
        日间煮食无炉灶,晚间睡觉无床铺,
        七十二行任你拣,为何要拣“补镬”唠?
        有志大鹏冲天去,无志螭炬最糊涂,
        一年四季无定处,黑头捱到白头毛。
        补镬师傅也不甘示弱,立即答唱:
        补镬师,补镬徒,四处游荡几风骚。
        日间煮饭有风箱灶,晚睡地板把天星数,
        七十二行任我拣,我补镬手艺高又高,
        你只烂镬都要我补,流水流油怎样煲?
        我踏遍青山人未老,何曾介意白头毛。
  


位于罗定附城光明路边的补镬档


补镬的主要“架生”:带有手动鼓风机的火炉


开始工作:师傅先把锅底的铁锈刮去


用报纸生火


将一小块铜装在小瓷桶再放入火炉。以前补镬习惯用锡,不耐烧,现在改了铜,耐用得多


敲碎木炭堆在小瓷桶上让火炉内达到高温


盖上火炉盖子,抽动鼓风机加热,这一过程要持续十几分钟


十几分钟后,铜块熔化为铜水了,师傅用一小勺子把铜水舀到小瓦片上


用一小铁铲和一布块把铜水按到镬上穿孔处按牢,要重复好几次才能牢固


用小铁铲把多余的铜边缘铲掉,让铜与镬无缝地结合


在补洞处抹上一层黄泥,师傅解释说是可以氧化一下铜,可以更牢固


倒水洗刷干净



历经半个多小时,镬终于补好,看起来十分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