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渐入“文化认同”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0:14:35
中美关系渐入“文化认同”阶段  昨天(16日),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他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也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提出了新的期望,也即加强民众的交往,加深文化的认同。

    梳理一下奥巴马的演讲,我们会发现,其思路的渐进,也正吻合了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政治关系的舒解,其关键点在1972年和1979年。这一时期,中美之间主要是寻求政治上的突破。奥巴马的第一站落在了上海(1972年尼克松访华首站也是上海),颇有些历史感。

    第二个阶段,则是经贸关系的深化,其关键点是2001年中国入世,以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确立。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已趋于稳定,双方重心放在了经济合作上,经贸摩擦也随之出现。成果是显而易见的,1979年美中贸易只有50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4000亿美元。但麻烦也不少,正如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所说,这“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磋商,妥善加以解决。”

    应该说,布什时期的中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也成为布什外交的最大成果之一,但奥巴马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中美关系可以更上一层楼,逐渐开始进入到“文化认同”的第三阶段。

    细细品味,人们也许会意识到,其实国际关系与人际关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即存在着这样三个阶段,相识,相助,相知。而那些稳定的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大多存在着文化认同,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信任感。

    对奥巴马此行,许多人都很关心战略再保障的问题,事实上,奥巴马的演讲已经提供了一个思路,如果两个国家能够在战略上互信,在利益上互助,在文化上互敬,就很可能建立起长久而深刻的友好关系来。这也是对未来最好的保障。

    从美国经济发展角度看,奥巴马希望今日的中国青年———未来的富有者———能够更乐得向美国投资,与美国合作;从美国的安全及全球事务出发,他希望中国青年———未来的领导者———能够对美国抱有善意,相互推动。

    奥巴马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敬意,并非溢美之辞,毕竟,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足够的底气,也确实值得欣赏和尊敬。就像充满活力的美国文化一样,中国文化也有很多为奥巴马所津津乐道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提出的,“我们的合作应该是超越政府间的合作,应该是以人民为基础”,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奥巴马会十分兴奋地宣布“我们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人数要增加到10万人”,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交流更能体现出中美两国致力于加强两国人民联系的愿望,也表现出对中美关系未来的信心。

    得科技者得天下,得青年者得未来。在美国崛起和强大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和青年(活力)是关键性因素,而今,我们也希望,在中美关系不断走稳的过程中,让科技和青年扮演重要角色。在对话青年之后,奥巴马接下来似乎有必要在中美合作上表现出更多善意来,不仅在绿色科技上寻求双赢的结果,也不妨其他领域诉诸更积极的行动,正如中方所期待的,“通过此访,进一步确认两国元首确立的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新定位”。■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