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小学教育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38:15


园区新学期第一次网络教研活动如期举行。现将顾小虎老师整理的活动记录收藏如下。本学期将依托网络平台,重点围绕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与方法”、“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教材拓展方向”等相关主题开展讨论,有效拓展与补充实时的教学研讨活动。欢迎广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与并指导活动。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晚上7:30-9:00新学期第一次网络教研活动在园区网络教研板块http://www.ictedu.net.cn/viewthread.php?tid=18797&extra=page%3D1&page=1举行,本次网络教研的主题是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本期嘉宾: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东南大学软件工程在职硕士顾小虎。胡益兵老师和顾小虎老师在结合申报省课题的基础上对主题作了一些铺垫;肖年志老师的组织精彩纷呈, 多位教师对小组合作畅所欲言,其中有许多精辟的观点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反思,具体整理如下:

一、信息技术学科合作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顾小虎:

信息技术学科合作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题教学的实效,当然这要和不用小组合作学习作比较(包括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萍水相逢:(张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肖年志:(回复张平 观点)

张平老师引用与观点很好。的确,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多展示成功的机会。

阿雅:

信息技术学科合作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阿雅谈谈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用好信息技术,为自己现在、将来的学习、工作更有效的服务。那么合作学习就是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得到更多的锻炼,学到真正对今后有帮助、能够后续的持久地实用的某些知识、技能或者能力。

肖年志:(回复阿雅观点)

阿雅的观点我很赞成,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一技术,而是能够为自己现在、将来的学习、工作更有效的服务。因而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按技术的结构来组织教学而应该按工作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不能按完成教学任务来思考,而应该按学生的发展来思考。这样站得会更高一些,组织起来会更有效一些。

阿雅:

从大家的探讨中,阿雅感觉到大家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督促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激发他的学习欲望,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目的。学习学习

萍水相逢:(张平)

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合作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们常说,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得到的仍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每个人将得到两份思想。这无疑告诉我们,学习中互动合作是多么的实惠,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更是一个多赢的举措。

 

二、 合作学习是否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guosb(郭松柏):

我觉得在高中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到信息集成时,需要做一个专题的网站,从课程的一开始,我就把学生按学号分成了若干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负责组员的分工,然后组员们同心协力共同完成网站的主题确定、规划、素材收集、网站制作等,最后我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给他们展示作品,这样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而这种团队精神正是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很重要的。

顾小虎:(回复郭松柏观点):

同感,现在你们在冲刺的时候,老师有时分身无术,小组合作的作用会体现得更明显的

周珏明:

“小组合作学习”曾经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我曾经是教数学的,在一些公开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老师组织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者由小组合作来完成某一项任务。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必须是有过训练的,要分组分好,有角色意识,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是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不然“小组合作学习”只会流于形式,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

肖年志:(回复周珏明观点):

的确,小组合作中,每一个成员必须有自己的任务与职责,并且与小组整体的任务息息相关,小组的成功要依赖于每一个成员的成功,只有这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怀念(邹维芳)

我觉得讨论是合作学习中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和交流各自的意见,甚至进行争论,集思广益,从而既能使认识更全面,又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使用小组合作的点滴实践

顾小虎:

以我校班级为例,一般都有45人左右,通常分为5人一组。我先以学号1/11/21/31/41为第一小组;2/12/22/32/42为第二小组,以此类推,再在小组内部又按照活动策划人(学号在前的成员)、活动协调员、活动记录员和活动汇报人等角色进行分工。这些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而且有利于避免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同时也是对后进学生的鼓励,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受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在分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学生能力、学生性别、学生家庭背景,力求做到遵循“组内有别,组间相似”的原则,所以在学号分组的原则上再微调。

 

xqfx(高俊涛):

曾经,这样组织小组学习过:布置给每个组一个大任务,然后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结果学生们都从头开始做起,各做各的,互不沟通,重复做了许多相同功,却并未将深度扩展.

后来,这样组织小组学习:给每个组一个大的任务,再细分为几个小任务,请学生各领一职,分别按不同的方向去做,最后生成一份学习报告,

再后来,布置一个大任务,在老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自己策划细分成小任务,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最后生成一份学习报告,报告中要有协作学习的轨迹.

小组合作很容易流于形式,许多老师为了开公开课等,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之类的名词,不管需不需要适不适用,能扯上点关系的都会尽力的去牵强。这样的效果可想而之。

wuzhi(周泰麒):

对于一些传统的内容,比如EXCEL里的数据统计什么的,可能学生的兴趣的确不是很大,要他们一起合作,小组学习,似乎也很难分工。譬如:本学期的视频制作(利用MOVIE MAKER软件)。老师提供一些小视频,教授简单的操作,而至于连接视频,视频效果,视频过渡,特别是片头和片尾的制作,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能让学生的多样性很好地体现出来。在课上展示不同学生制作的作品时,被展示的小组会非常自豪。而其他学生也会很关注其他小组的优秀作品。

肖年志:(回复高俊涛观点):

是的,小组合作的主题不一定要大,而要实,要能够细分出具体任务,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同时还不做不行,他会受到小组内同学的监督与激励。

郭松柏:(回复肖年志观点):

小组学习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任务驱动,要让组员们有动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xqfx(高俊涛):

现在许多大型的比赛,对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要求都很高,个体力量毕竟有限,即使再强大,也不代表整个团队的强大,就好象篮球比赛,即使个个都是明星球员,组成一个队也不一定能获胜,必须分前卫后卫等。

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小组合作必须有明确分工,各守岗位,才能起到n+n>2n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中的如何分组的讨论

萍水相逢:(张平)

分组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一般学生进机房是按学号入座的,这样就会造成好学生在一起,而成绩较差的也会粘结成块了。所以分组时我们尽量要考虑周全,每组要有合理的搭配。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能大胆完整地礼貌用语说出自己的意见,在交流与表达中得到提高,得到和谐的发展。

guosb(郭松柏):(回复张平观点):

赞同!如果好学生和好学生在一起,成绩较差的也粘结成块,是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的,合作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优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向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

肖年志:(回复张平观点):

反馈交流与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交流与评价的合作学习是没有实效的,也是没有结果的教学。在交流与评价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收获合作的成果,也可以发现合作的不足,为后期的合作打下更好的基础。

hwd飘:

从位置来看,我是让座位前后左右的为小组。只是在开学时有意识把能力强的放在小组中心位置上。这样经过几过课会自动以能力强的形成以个小组,比指派要好。

顾小虎:(回复hwd飘观点):

这是一种方法,要根据学校的机器的位置情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组有时和老师分班一样,我觉得1/11/21/31/41,2/12/22/32/32也很好,当然要个别调整,这样最大的优点是小组间谁也不认输,有很强的竞争气氛

阿雅:

小学的分组我们可以根据“好学生差学生”一组,因为每个孩子都想取得成绩,得到认可。而阿雅在上高中的课时觉得要想合作完成某个教学任务总是不理想,因为他们已经不太喜欢表现了,而且每个人都建立了一定的兴趣爱好,我们的分组可能更多的要考虑从兴趣爱好出发

顾小虎:(回复阿雅观点):

我想小学、初中、高中的分组可能有不同方式,小学以兴趣爱好为好,而初高中的学生有了很强的竞争意识了,以组间平衡为佳,让他们多合作多竞争,也为今后走上社会作铺垫

五、在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冬至(倪敏):

个人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点,但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才能确保小组中各成员都能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中,并没有认真参与,而是挂个名,和别的小组成员分享了一下学习成果而已。

高俊涛(回复倪敏观点):

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也很重要。有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一个人完成比较困难的任务环节,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避免学生羞于合作的状况。

肖年志:(回复倪敏观点):

是的,要根据研究主题的大小考虑分组的大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并且在评价上要考虑到位,有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

顾小虎:(回复倪敏观点):

确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关键,建议多进行组间互评,小组第一名奖励和加分,再进行组组评比,小组前三名除了加分还加点小礼物

 07年以新课标为指导的新版教材与广大师生见面。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真正是将目标定位在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日益完善的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存在着有效性缺失问题。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学生小组合作方式最为有效且值推广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急需研究和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