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行銷的理念與實踐: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為例(一) @ 漂泊在異鄉 ::PIXNET 痞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3:56:42
  • 學校行銷的理念與實踐: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為例(一)

  • 陳金粧、吳建華(200611月)。學校行銷的理念與實踐: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為例。論文發表於台灣私立教育事業協會舉辦之「第12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壹、前 言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以下簡稱東莞台校)成立迄今已有六年多,因其創辦背景的特殊性,使學校成為兩岸及國際社會的矚目焦點。當時葉宏燈董事長率領東莞台商協會會員及志工,以「圓夢、公益及大愛」之精神,向兩岸政府、台商社群及社會人士進行創校行銷事宜,成功突破政治藩籬,創辦第一所在大陸地區使用台灣教材、任用台籍校長及教師的台商學校。學校成立後,為壯大組織規模、增加學生來源及增進教學品質,提出「溫馨校園、全人教育、終身學習」三大辦學理念,並以「全人教育」為願景目標,透過六育教育特色(語文、資訊、才藝、生活、探索、環境)的打造,爭取台商及其子女對學校辦學的信任與支持。

    筆者目前負責學校「研究與發展」事務,草擬學校重大發展計畫,探究台商子女教育問題,規劃教職工專業發展活動,也主編學校兩大刊物(心橋電子報、育苗園地)。在校三年多的工作歷程,逐步意識到自身工作與「學校行銷」之概念有直接相關。是故,本文擬從「行銷」視角,梳理東莞台校六年多來,運用哪些行銷理念與策略,成功打動兩岸政府、台商社群及社會人士。同時,也檢視學校在行銷過程中,仍有哪些方面需要強化,進而提出相關的結論與建議。

    貳、學校行銷的基本概念

    一、學校行銷的背景與需要

    近年來,台灣在《教育基本法》訂定後,擴大家長教育選擇權,使家長及學生擁有更多權利,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同時,在九年一貫課程推動下,各校紛紛根據自身條件,發展獨特的辦學特色,以吸引家長及其子女關注。再者,少子化趨勢,促使原不必擔心招生問題的公立中小學,開始感受到生存競爭壓力。據此,教育「市場化」的概念,逐漸擴散到中小學校園裡。

    為因應此一變革趨勢,中小學開始意識到「行銷」(marketing)、品質(quality)、「風格」(styling)、「特色」(features)、「包裝」(packaging)及「品牌」(branding)的重要。於是,學校會開始主動接洽新聞媒體,報導學校創意性的活動;豐富學校網站內容,將辦學成果呈列其中;彙編書籍刊物,突顯教師專業;開放校園環境,給社區人士使用,以爭取認同;舉辦親師座談、學校日,溝通意見及展示師生學習成果。由此即知,學校行銷已成為各校行政管理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二、學校行銷的意義與特性

    (一)學校行銷的意義

    學校行銷的意義,主要強調以下幾個概念(黃義良,2004;鄭勵君,1998):第一,運用市場區隔精神,發展學校自身特色;第二,透過溝通歷程,理解教職工生、家長、社區人士及政府的需求反應;第三,運用推廣方式,將學校辦學理念、課程教學、行政服務、師生表現、軟硬體設備設施等成果,傳達相關人士,以獲取認同支持;第四,創造學校獨特價值,提昇整體的教育品質。依此可知,行銷對學校機構具有以下功能(吳炳銅,2006;龐雋、陳強譯,2005):1.檢視自身發展條件;2.解決招生問題;3.完成教育使命;4.改善教育品質;5.引入外部資源;6.提昇學校知名度與形象。

    (二)學校行銷的特性

    若從學校組織特性探究,其具有服務及非營利組織之特性,故可從「非營利行銷」及「服務行銷」觀點加以分析(黃義良,200412)。非營利組織異於一般組織,具有多重公眾、多重目標、產品為無形服務、接受大眾監督等特色(Kotler, 1982)。其行銷重點在傳達「組織價值與使命」,行銷類型包括「服務、人物、地方、理念及組織」等五類,主要功能有「資源汲取、資源分配說服任務」(Shapiro, 1973)。

    而服務行銷方面,服務是以勞務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交易行為,提供給客戶無形產品,顧客感受到的服務,僅是一個表現或過程,具有無形、異質、易逝、不可分割性之特性,故生產與消費同時發生,促使組織的實體環境、人員互動與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相對提昇。顧客購買服務時,感受到的品質,常是主觀的評估認定(黃義良,2004)。準此可知,學校從事行銷時,將面臨以下挑戰(江長雄,2006):1.教育成果過於抽象,較無法給顧客立即直接的感受;2.服務對象較為異質,會因學習時間、地點及教師不同,而呈現不一樣的服務品質;3.服務內容易隨時空環境轉變,需不斷調整教育內容與方法;4.學校組織裡,親師生或社區的關係,皆採直接互動模式,有良好互動關係,才能提昇服務品質。

    若再就學校服務內容來看,包括有形性服務(如硬體設備)、可靠性服務(如正確保存學生資料)、反應性服務(如立即回答家長的問題)、禮貌性服務(如尊重親師生的意見)、信用性服務(如學校之信譽、教職員特質)、安全性服務(如校園安全設施良好)、接近性服務(如提供電話聯繫,便利的服務作業)、溝通性服務(如樂於傾聽親師生的心聲)、瞭解性服務(如敏察教職工生的需要)等。(吳宗立,200463)。

    三、學校行銷的架構與對象

    Gronroos1994)曾以「服務金三角」架構,闡述企業行銷的內容、對象與互動關係。他認為服務業有其獨特性,傳統的「外部行銷」(external marketing)不足以應付,尚須「內部行銷」(internal marketing)與「互動行銷」(interactive marketing)才能完成服務行銷的標的。所謂服務金三角,若從學校組織加以詮譯,三頂點分別是服務機構(學校)、提供服務人員(教職工生)及顧客(家長、學生、校友、社區人士、教育主管機關),所謂外部行銷是由學校與顧客連結的「外部行銷」線,內部行銷是由學校與教職工生搭建的「內部行銷」線,互動行銷則由教職工生與顧客構築的「互動行銷」線(吳宗立,2004;湯堯,2001)。以下就三類行銷之內容與對象說明之(如圖1所示):

    (一)外部行銷

    早期在內部行銷觀念尚未萌起前,行銷等同於外部行銷,所謂的行銷組合亦指外部行銷組合策略。一般而言,行銷管理是指分析行銷機會、研究與選擇市場、制定行銷策略、規劃行銷方案,及組織、執行與考核等(洪順慶,2003)。就學校場域而言,外部行銷是指學校機構,運用行銷組合策略(方案、產品、人員、推廣、價格、形象、通路),滿足學生、家長、社區人士、教育主管機構之需求與期待。通常,在談論學校行銷時,較常側重外部行銷,內部行銷較為學校領導者忽略,但內部行銷是外部行銷的基礎,故好的學校行銷策略,應同時兼顧內部與外部行銷(黃義良,2003)。

    (二)內部行銷

    內部行銷係指組織以主動積極、近似行銷的作為,以及協調整合方式,使員工組成的內部市場,在發展「服務意識」與「顧客導向」上,受到激勵(Gronroos, 1994)。換言之,組織須針對接觸顧客的員工,進行有效的訓練與激勵,將所有支持服務的員工,組織成能夠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團隊(張在山譯,2001)。

    在學校組織方面,內部行銷的對象有教師、行政人員、職工及學生,策略內容包括凝聚成員共識、給予成員支持激勵、提供進修成長機會、完善工作制度環境及參與內外部發展計畫等。而其主要行銷標的物,如內部人員的職務編派與安置、組織的願景與目標、組織的產品服務,以及組織文化等。另外,對於內部行銷須建立正確觀念,內部人員滿意要素,未必是外部顧客滿意的充分條件,但員工滿意度確實是影響顧客滿意的重要關鍵(黃義良,2003;蕭富峰,1989)。

    (三)互動行銷

    互動行銷強調的概念是顧客與員工之間的互動,其接觸方式區分為三種(Shostack, 1984):遙距接觸(無涉及具體的人際互動,例如學校網站瀏覽)、間接人員接觸(僅有文字、語言的互動,如電話、家庭聯絡簿)及直接人員接觸(實質面對面互動)。就學校環境來看,互動行銷中,第一線與主要顧客(學生或家長)互動的主角是教師,教師與學生及家長互動頻率最高,若能運用行銷技巧,主動與家長溝通理念、保持連繫,並使學生樂於學習,將可提昇專業形象,獲得家長及學生的支持與肯定。

    在「服務金三角」關係中,學校若能建立良好的外部行銷,使學生就讀該校而有尊榮感,家長對學校服務感到滿意,則外部顧客將願意提供更多的精神與物質回饋。教職工也常因外部顧客滿意度的提昇,對於學校產生更高的認同感,願意在課程教學及行政管理上,投入更多心力,以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鍾美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