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为什么说后泡沫经济时代已来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27:19

谢国忠:为什么说后泡沫经济时代已来临

      全球政策制订者们似乎并没有理解当前经济危机的实质。现在已经到了20年泡沫期的终结时刻,即以资产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的终结时刻,也是IT革命和全球化产生的生产力红利(productivitydividends)的终结时刻。

  在泡沫时代,收入分配越来越集中于通过资产获利的相关经济活动,收入分配也变得极端。例如,美国上市公司金融活动的利润份额增长了3倍。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也出现了相似的大增长,来自金融行业的大部分收入,集中于一小撮从事奢侈品消费和高端金融投资的群体。

  泡沫的破裂将摧毁金融活动带来的绝大部分收入,损失约等于GDP的10%。从豪华轿车的司机到奢华住宅的建筑商,金融业危机引发的乘数效应将使失业人士遍布全球各个行业和国家。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衰退中,各国政府采取积极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政府的支出偏离市场的需求,将延缓经济复苏的进程。它必须符合未来结构性调整的需要。

  让我们设想一下,失业的银行家和他失业的司机可能面对的问题。危机前,银行家的薪水是司机的20倍,他可以轻轻松松地雇佣一帮人。平均而言,银行家将收入的70%用在了全天候为他服务的15个佣人身上,另外的30%投在了对冲基金等金融投资上。现在,危机爆发了,银行家成为一所高中的教师;他目前的收入水平等于前司机的工资,他必须自己开车、打扫房间,放弃按摩。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为前银行家雇佣的那15个人该怎么办?

  银行家此前的收入来自资产市场的活动,本质上是通过操纵资产价格,将收入再分配转移至其名下。当危机来临时,经济活动遭受的损失等同于银行家的收入下降额,但早前受雇于他的人丧失了收入。最终结果是,经济萎缩额等同于银行家的收入与15名被雇佣人员的全部工资。此外,这15名人员还无力消费。乘数效应放大了银行家收入下降带来的影响,这一数值大约是2。

  政府开始着手刺激经济,实际上相当于借入与前银行家收入等额的资金进行政府支出,目的是为了保证15名被雇佣人员能有新的工作。然而,政府并不会把钱花在司机、花匠、女佣或是按摩师身上。政府的目标,应该是避免失业人员可能由乘数效应导致更多损失。

  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刺激,全球经济可能会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明显反弹。我们需要担心经济刺激政策的长期有效性,其短期效果似乎也并非令人高枕无忧。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第一,是修复银行体系,尤其是美国的银行系统。正确的方法是将这些银行国有化,将不良资产剥离到另外一家公司实体中,并将优质资产重新打包上市。这是前些年中国对银行体系采取的改造策略,可能也是美国政府的唯一出路。

  第二,西方必须控制社会福利费用。如果政府不能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控制其医疗成本,也许10年内,政府就会面临破产境地。如果欧洲政府不改革其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它将被迫增税或是长久地背负更大的预算赤字,欧洲经济将走向停滞。

  第三,新兴经济体必须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通常反映了政治经济的无力——无法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原因多为缺乏法律保障,收入与财富过度集中。出口导向型模式实际上是进口全球体系。这一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从一个世纪前的日本到50年前的“亚洲四小龙”,再到30年前的中国。这一模式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快速发展。

  今天,这一模式遇到的挑战是采用它的国家太多了。以当前的价格计算,发展中国家占据了全球经济的30%;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占据了全球经济的近半壁江山。在缺乏消费者的情况下,这一模式难以延续既往的畅行无阻。

  信贷泡沫的破裂引发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挽救全球危机需要复杂、艰难的改革。简单的刺激计划无法挽回昔日的繁荣。尽管股市在今年二三季度有所起色,但这仅仅是熊市的反弹。当通货膨胀的幽灵在2009年底笼罩市场时,股市将不可避免地再次急剧下挫。可以预见,当前危机的最终底部也许在2010年。

  作者简介: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系,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在世行的五年时间,谢国忠所参与的项目涉及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于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电信及电力发展项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