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老师讲“正位凝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8:52:20

冯学成老师讲“正位凝命”

 

时间:2009年8月16日19:30分

地点: 成都 老师:很荣幸能跟大家见面,在这里既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易经》鼎卦,大象辞的四个字“正位凝命”。大家要知道,在《易经》里面,“鼎”卦前面是“革”卦。我们现在说“革命”,这个词汇是从《易经》里出来的。“汤武革命顺之天而应之人,革之时大矣哉!”革命成功了,要搞建设,革故鼎新。鼎,是新的意思。鼎,在中国礼教之期是一个很神圣的。问鼎中原,鼎是皇权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但鼎,以前又是作为烹饪的器具。在先古时期,先是用陶罐子,后来生产发展了,有了青铜器,贵族、君主将鼎作为烹饪之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贵贱有序。这个贵贱有序就与“位”脱不了干系。如何使自己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得稳、坐得正,并能使这个位置长远下去,就需要“正”,正位。命,作为我们中国人而言,大家都很看重自己的“命”。在我的讲学过程之中,我把命进行了分解。首先,是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自从父母把我们生下来以后,就赋予了我们“生命”,从小到老,用佛教的话来说,任何人都要经过“生、老、病、死”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自然生命,不管是动物也好、植物也好、人类也好、其它种种生命体,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不论你是当皇帝还是当讨口子,不论你是亿万富翁、不论你是打工仔,生命对大家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都必须过“生死”这一关。 

第二个,就是社会生命。我们说一个人的命运,严格来说就是一个人的社会生命。富贵贫贱穷达,有的人穷,有的人富,有的人贵,有的人贱,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特别是在现在市场经济这么一个环境之中,有些老板发达了,有些老板破产了,有些官员上去了,有些官员“双规”了,有些一辈子也只是打工仔或者一般的公务员,他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真是“无可奈何之为命吗”?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如何把控自己的命运?说老实话,作为我们在现代节奏中生活的人,很难得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命运。自己是被动地在命运的河道上流淌而不明究竟。

对自己的“位”当然很敏感,我当科长的要想当处长,当处长的想当局长,当局长的想当市长,一级一级地、很敏感地对自己的上下左右关系进行打量。但是对自己的“命”,到底从小到老如何走,我也知道很多人去找算命先生,给自己算算命、批批八字,请风先生把自己的宅子看一看,把自己的衙门瞧一瞧,但这些你仍然弄不清楚自己的命是怎么回事? 我对“命”有我的一个说法。当然,前面谈了自然生命,生老病死;社会生命就是我们的贫贱富贵;还有一个精神生命,精神生命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有的人哪怕当了亿万富翁,但日子过得很苦的,有的人哪怕是当了很大很大的官,但惶惶不可终日,生怕纪委的来了、双规。这个日子,精神上的把控、精神上的觉照能力更非我们一般的人能够如实地去分析它、考究它、认识它、掌控它。所以,我们对精神上的东西,我们的喜怒哀乐到底如何去料理它?平常我们想专心致志地进行工作,我们要决策,决策的前题是对你所面对的环境进行分析、进行判断。但是,由于我们脑袋里面一锅糟,喜怒哀乐情志上的东西复杂,心理上的、脾气上的、嗜好上的种种干扰,使我们的心神不能爽爽快快地进行工作,为我们提供优质服务。所以我们认为,一般的人实际上是很麻烦。第一个,现在身理疾病也多,亿万富翁得癌症、得抑郁症的也不少,当领导的一样这病那病三高,抑郁,恐惧不少,使自己日子过得很是焦虑,处于惶惑不安之中,用佛教的话来说,很多人会背《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现在的人颠倒梦想很多,挂碍恐怖很多,这个就是我们精神不健康的一个表现。我们面对我们的“命”,不论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也好,精神生命也好,严格来说,它们是一体的,它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我们把它分成三个方面来说。本身这三个方面就是方便我们理解、方便我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把控。 首先是命,因为我们在坐的都很年轻,不是七八十岁等死的人,自己都还有自己的事业,都还要辉煌一番。怎么辉煌?首先我们就要谈“命”。十多年前,我就对命进行过分析。命,就是我们身、心、性这三者在社会关系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必然性。一个健康的人和一个不健康的人或者是一个残疾的人在社会生活之中,他的命运的走向可想而知,这个是身体。我们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现在年青人只要是帅哥靓女找工作就方便的多。如果,男的不帅女的不靓,找工作的障碍就要多一些,这个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象中国电影学院招生,十多万人冲锋陷阵想去拿那几十个名额。这很多少男少女不知位,一不知自己到底怎么样?进不进得去,他不晓得,他不知。所以,身体对自己的命运来说,是一个先天的根本性因素。当然,身体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心”,心之关是“思”,是智慧器官。所以,作为人而言在社会中的生活需要我们的理智、需要我们的理性、需要我们的思想高明起来,以个人之数你才能在社会中,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中是你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于有取胜之道,这就是我们的心。严格来说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智基本上都是平等的。上帝造人,我们这个大脑一定和其他的动物不一样。尽管西方有智商高低的种种说法,但那是片面地对人的智力的考核。从严格的总体意义上来说,只要不是痴呆人,他的智慧综合平衡总体上来说都差不多。那么有是什么引起了人与人智力上的差别呢?重点就是“性”。我们中国人讲“心性修养”。这个“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理性的范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盘”下点,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处于理性状态的时候占了多少?我敢说,在座的人,除非有特殊修养,他一天有两三个小时保持清醒状态,那就阿弥陀佛,恭喜你了,你了不得,非常优秀。其他的时间都是莫名其妙,打妄想去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东想西想吃了不长。要么就是情绪化的东西、哪个欠了我的金子、哪个又欠了我的人情、哪个说话对我不恭敬了~~~都是在自己的酒色财气、喜怒哀乐、是是非非之中耗尽了自己一天的时间。我们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子?这就是“众生相”。自己的嗜好、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德行,这些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理智。我们的理智往往是被我们的种种欲望驾驭着的。我要发财,这是一个动机,拿佛教来说,是个贪念。这个动机,它并不是一个清晰的,它是欲望的一个表现。实际上我们人生一辈子往往被我们的欲望所绑架、甚至被我们的欲望所牵引。这个欲望一蔓延开来,侵入我们情志的方方面面,那么就对我们的理智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污染。你想一下,学生娃娃高考了,有几个不受情绪的干扰?生怕自己考不好,怯场、激动、胆小,等等这些东西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智慧,明明可以考一白分,结果考了六七十分。当然,面对其它也是一样的,老板也好,面对自己的企业、面对自己往来的客户,你是否是一种清醒的、理智的态度来对待?很多都是带着情绪上的东西在那里干扰自己的判断。官场上更是如此。所以说,身、心、性三者的关系决定了你命运的走向。如果一个人的性性情结构优秀,我经常讲“三化”,道德上要美化,智慧上要优化,力量上要强化。美化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所谓,道德的美化就是“仁、信、忠、恕、礼、义、廉、耻”,常规来说就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谁都愿意与仁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与不仁不义的人打交道;谁都愿意与守信誉的人打交道,谁都不愿意与不信的人打交道。反过来说,我自己是不是仁义之人,是不是一个有信誉的人?这就应该拿镜子照照自己,我们在社会生活之中为什么会有障碍?很多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就说,你应该找自身的障碍,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障碍?有的人为什么会没有障碍?我愿意与豪爽的人打交道,不愿意与小气的人打交道;我愿意与心中坦荡的人打交道、不愿意与成天疑神疑鬼的人打交道。我经常说,一个人不仁不义不可怕,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不仁不义,那我就躲远点嘛,惹不起躲得起;但就怕是一个面子上仁义的人而不守信用,你和他打交道处处吃亏、处处上当。这个就是一个麻烦事情。 我们说,身、心、性三者对命运的开展。一个修养好的人,他就受到情志的道德面貌自约就少,他的智慧就会得到释放。你自己的道德面貌不好,嗜欲过重,就把你自己的智慧污染了,你的智慧就释放不出来。我之所以说,人的智慧大多差不多,之所有优劣之分,关键是在一个人的心性结构上,你不完美,道德污染面过重、影响了理智的发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工作时间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你是放在工作上吗还是放在卖儿卖女的事情上?还是放在那些是是非非的事情上?如果在八小时内你都在想卖儿卖女、是是非非的事,那你的理智就没有容身之地,没有立足之地。一个简单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算出来,你用在什么地方。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或者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必须要使自己的心境安宁。用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那封“诫子书”所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很多人,连中学生都会背,但是怎样地把这样的格言纳入自己的修养,纳如自己的生活之中,使自己这一百年之内都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想一想,这样地投入进去,你还怕没有成果吗?你肯定会有成果的。 所以,命运就是在我们的身、心、性三匹马车所拉动下的运行轨迹。身、心、性三者,严格来说,又是我们的一个价值取向。我经常说,什么叫命运?命运就是你这一百年来每天的取舍,每天的取舍连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是你的命运。取善得善、取恶得恶,取吉得吉、取凶得凶。为什么会如此取舍?这就和一个人的价值观分不开。一个价值观念高明的人,取舍也就高明;一个价值观念低俗的人,他的取舍也就低俗下来了。一个大人物,我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那就不一样了。汉武帝当年的《求贤诏》里面就说了:“盖有非常之功,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首先,你自己是不是一个特殊材料的人,是否比别人更优秀?这是前提。你的意志如何?你的能耐如何?你的智慧如何?这些都是与自己命运有关的基本问题。 现在,技能方面的学习很多,在术上的学习很多,你看哪个大学现在不开MBA的课?但是,严格说起来,对心性修为的课还没有哪个学校在开设。最近,我调查了一下,全国在开办讲国学课程的情况,也有朋友给我提供了这方面的资料,我也有不少朋友在上这方面的课。但,都是快餐性的东西,没有一个稳定的、如细如微的这么一种心性修养。你的修养上不去,你怎么高明得起来?你怎么非常得起来?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非常之人的话,那就非得要在心性上,从新打造自己,从新塑造自己,使自己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优秀人物。 这个“命”说起来,在我这里是很简单的、清晰的,并不是象那些玄学家、算命的说得玄乎其玄。只要我们勇于对自己的心性进行改造、进行提升,那么我们的运一定会好起来。 “位”是什么呢?大家都很关心自己屁股底下坐的这把椅子,位,就是我们命在时空中的一个片段而已,是自己在人事关系中的一个扭节点。这个扭节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位,青年人有青年人的位,中年人是中年人的位,老年人是老年人的位;读小学就是读小学的位,读中学就是读中学的位;打工是打工的位,老板是老板的位;科长是科长的位,处长是处长的位。这个位,一方面它是固定的,我现在当科长,那现在就是科长的位,就不能把你喊成处长了,你这个科长要变,说不定哪天把你洗了,被炒了鱿鱼,但说不定组织部门又说你工作能力不错,哪天又提升你。但怎样使自己这把位置坐得稳、坐得正,坐得大,坐得久?草席子变成木凳子,木凳子变成铁交椅,铁交椅变成金交椅,这是需要功夫的,这和命实际上是不可分的。命,是宏观的;位,是微观的;命是长时间的总体性的,位是一个时间片段。 《易经》鼎卦讲“正位凝命”。我们讲这个并不是象那些老师在哲学上、在文献上讲《易经》。我们完全是讲修为的功夫。你在社会上拼搏,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中拼搏,你没有功夫怎么行?十八般武艺都要练够,练足,你才能够应酬这么一个复杂的社会局面。我们看很多官员,双规了,进监狱了。案子打开一看,他们犯的都是粗俗的低级的错误,都是很简单的。不外乎两个字,一个财,一个色。所谓这些双规的官员哪个逃脱了这两个字?行贿受贿、二奶三奶,就这样嘛。这是非常低俗的错误。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原因就是自己的心性管不住,自己的欲望控制不住。所以,要讲“正位凝命”,首先是对“邪”而言、“偏”而言,怎样使自己做得“正”?严格说起来就是“仁、信、忠、恕、礼、义、廉、耻”,这个是功夫。你看这个“廉”字,不贪,你不贪就不会犯那些错误。你如果“知耻”,知耻才能守这个“廉”。当年我讲周敦颐的《通书》第八章,就谈到“幸”。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鼻祖,是二程的老师,他有一本书,叫《读易通书》,曾国藩把它选在《经史百家杂钞》里面,只有四十章,象《道德经》一样,《道德经》是八十一章,它连《道德经》一半都没有,很简洁。在第八章里面谈“幸”时就说到:“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知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作为人,立身之本就是知耻。如果不幸不闻过,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人一辈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个人不犯错误呢?都会犯错误,都有自己心性上的盲区和误区,这就需要自己经常反省,需要与师友之间切磋,需要师友的规劝和师友的指点,通过明眼人敲打。所以,在古代,战国时期乃至西汉时期,有些君主、诸侯,他都是开榜纳贤,有识寡人过者,赏千金。用重金向社会购买向自己提意见的人。你想现在哪个愿意“闻过”?都是护短,都是“文过饰非”,找客观原因推掉,或推给别人,总之自己没有错,自己永远没有错。你想这样的人能够担当大事吗?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吗?不行!所以,“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如果自己一辈子连自己有什么毛病都不知道,那这个人就太不幸了。如果有人给提意见,指出我的毛病,我要感谢他的啊,磕头都可以,为什么呢?“知错可改”,才能使自己少犯致命的错。所有,古人说:诤友难,名友太多。敢于当面提意见的人太难找了。中国人的悲哀,这么几十年中国人真悲哀,谁敢当面给谁提意见?以前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还说过: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现在还能听到这样的语言吗?你听不到。听不到,领导听到秘书汇报的,内参汇报的尽是好消息。真正的麻烦看不到,包括现在社会上的群体事件。为什么那么多群体事件发生?就是下面不给上面说老实话,总之形势一派大好,都在掌控之中,有点什么麻烦都是不明真像的人弄起来的。他就不晓得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自己执政有什么失误没有?他完全不知道。所以“人之生,不幸不闻过,”不晓得自己的过错真的是不幸啊!但是,不幸还,后面还有一句“大不幸无耻”。无耻就是你连羞耻之心都没有了。我们都知道很多当官的,进了监狱以后的忏悔书,哎呀,第一次收贿的时候羞羞答答的,觉都睡不着,那时他还有羞耻之心,晓得受了贿日子回不好过,良心上难过。过了几年,吃惯了,第一次收一万块钱不好意思,现在给一百万都嫌少了,已经不知耻了;第一次嫖妓,玩二奶,还生怕自己家里老婆晓得了,不好意思,到了后来十个八个都照单全收,不知耻了。这个样子,你以后的日子还会好过吗?一朝东窗事发,你就完蛋,彻底下课。所以说,知耻非常重要,我们在中国这么一个社会,大家也很清楚,对廉耻两个字,这么多年了,难得提了,尽管前几年,中央提出“八荣八耻”之说,但是作为政工教育、政工宣传,大家都是走过场,哪个如实地把“廉耻”两个字与自己的命运挂上号?跟自己这把交椅联系起来?只有知道耻辱的人才可以受教,才可以谈得上修养,只有经常“闻过”,“改过”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贤达之人,所以“知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我们的命运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易经》六十四卦里面有一卦叫“损卦”、有一卦叫“益卦”。损卦,惩忿窒欲。自己的情绪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要控制住,这叫“损”。益卦,迁善改过。好的事情,善往之,我去学习,别人有长处,我去学习,我自己不好的地方要纠正过来,调整过来,迁善改过称为“益”。在《易经》里面,对过错是看得很重的。一个人要进步,一个人要成长,一个人要优秀,一个人要强大,他必须“迁善改过”。用《孙子兵法》来说,自己没有“破绽”了。你自己没有破绽,你的敌人就无下手处、就把你击不倒,你的对手有破绽,你就可以把他击倒,在战场上是这样,在政坛上是这样,在商战上也是这样。我们知道“同行相忌”,卖石灰的见不得卖面粉的,行业之间的竞争一样的,看见你“红”起来了,一样的要给你挖墙角、添沙子、丢定时炸弹,挖个凼凼让你跳,都是这样搞的。如何使自己固若金汤,那么就一定要“迁善改过”,你的位置才守得住。所以“仁信,忠恕”,仁,你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信,你要有信誉;忠,是你的责任心,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企业、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国家,应该有责任心;恕,心胸宽大,能容得下是非、容得下麻烦、容得下成败。所以,仁信忠恕这四条做好了,这个人的修为就非常了得。当然,还有“礼义廉耻”,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之中上下尊卑、男女老幼都要讲个“理”,我们说“合情合理”,有了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走到哪里我们都要讲理。如果不讲理,在家不会待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义,是付出型的,是公益性的,见义勇为,这个义很重,有包容性,付出性的,要利他的,你要想有一个团队,你要想有一些朋友,成都话来说,就是吃得亏打得堆。如果你是铁公鸡有如何团结得到人,有哪有哥们为你扎起呐?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离不开“义”,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一看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哪个还会与他来往?处处吃饭都是你买单,那久而久之你也会不安逸、离他远去。如果他有义,会关怀大众,关怀大家、关怀兄弟们,关怀你的企业、关怀老板、关怀职工,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换句话说,有义的人才叫“英雄”,才有英雄气,还得有“信”,要讲信用、信誉。没信誉的人,你敢跟他签合同,你敢把银子打到他的帐户里?你当然不敢了。所以,“仁信忠恕,礼义廉耻”这几个字非常重要。我们正位,用什么来正位?就是需要用这个来正这个位置。你不能说,你这个人太迂夫了,现在什么时候了,还讲“仁义礼智”,这个值多钱一斤啊?那你就去试一下,你就去不仁不义试一下嘛,你去鲜廉寡耻一下嘛。不仁不义鲜廉寡耻这种人在社会生活中几个回合就立马下课,这是铁的定律。为什么呢?因为社会永远是要光明面,不能容忍阴暗面。阴暗面只有到社会的阴暗角落里去,“潜规则”为什么叫潜规则?它都是在底下运作,见不得阳光,一见阳光就完蛋。但这个“位置”是公开的,你要正位,你做假也要做上去嘛,不做假怎么行?我们说礼貌礼貌,起码要以礼为貌嘛,在人事之中、在大庭广众之下,他还去表演大奸大恶,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你还是要表演一下大仁大义,还要告诉大家你是知廉耻的。你看那些双规下台之前,作报告的,哪个不是拍着胸脯、红光满面、高调高唱?所以在公开场合,他必须唱高调,如果他说,男盗女娼万万岁,那立马下课。所以,要正位,一定要“仁信忠恕,礼义廉耻”,以这样的东西来“正”,那怕你不能马上升官发财,至少你要把自己的位置安全地守住,如果有了伯乐,识了你这匹千里马,有朝一日,你就上去了;至少你没有被“双规”的恐惧感嘛。所以,有的时候人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要贪一时之利,要想到长久之计,我们自己一百年,我们人生的定位、人生的规划是什么?既然是“正位”,那么除了自己这把交椅是“位”,我们人生目标也需要“定位”,我们的价值观念也需要“定位”。这个“位”妙不可言,中国要排座次,梁山一百单八将,上命天星也是排好“座次”的,在我们这里也是正书记、副书记、正市长、副市长,什么常委、委员,庭局长~~大家知道,一看报纸出来,那位置是很有讲究的。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位”?那个位是死的,五年一届要变,我们终极目标、终极定位是什么?我这人生一辈子是为了钱吗,财吗,富贵?我爱提一条,我们应该在“道”上行!“道”是什么呢?天道,地道,人道。人活一辈子,就是当了皇帝还是离不开“生死”二字,亿万富翁也离不开“生死”二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不要把这些看得太死了。自己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更高明的精神生活。那怕我穷一点,我日子过得滋润。成都人在外省很受羡慕,因为成都悠闲,三百块钱一月和三万块钱一月的幸福感都差不多,你在北京、你在广州、深圳,你收入少了简直是天壤之别,收入少的人日子确实难过,在成都好象还不觉得,几百块钱一月,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还是可以过,五角钱一碗、一块钱一碗的茶可以喝一天,所以他不觉得。如果我有了一个优秀的价值观念,有了一个优秀的人生定位,那么得不了败不馁,日子就会过得很好。不论是自然生命还是社会生命,它最终是一个精神的承受。你亿万富翁,一个感觉嘛,大家都在说,票子多了都是数目字。李家诚一天又吃好多钱呐?还是日用三餐夜宿八尺。现在还是吃点红薯稀饭,加点泡菜。李家诚还会天天大鱼大肉地去吃吗?他还怕“三高”,他想活一百岁,才不吃山珍海味,他才不想歌星、舞星,才不想找十个小姐陪着,他觉得那个东西会要他的命,他就晓得修养。我晓得的香港那些亿万富翁,都在供养和尚,道士,都拿钱把这些人供起的,讲究的都是清心寡欲。上百亿、上千亿的资产,人家的日子还没有我们在座一些哥们的日子过得好。我们每天还大鱼大肉弄几碗,酒也要喝几台。他们那些人紧巴巴的。我经常说,长得胖的当个百万富翁,亿万富翁都是瘦巴巴的、象个灯杆一样,李见诚不胖、比尔·盖茨不胖,李兆基不胖,就象饭都没吃饱一样。所以,我们来看财富,多了,也就那么回事。所以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对我们的生死有指导意义,它可以使我们从容地面对顺逆是非。有的人赢得输不得,赢了神精病医院去,那些中了彩票的、几百万拿到手就痰迷心窍,象范进中举;有的人输不得,股票从6000点跌到2000点,就跳楼了、吃耗子药了,这些真麻烦。应该胜不骄败不馁嘛,就象《道德经》说“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的话,你这人太没修养了。 刚才说“正位”,我们就要谈“凝命”。正位好谈,凝命不好谈,为什么呢?我们就要谈“凝”。什么叫“凝”?水凝了就成冰,不凝就是水,再放开点就成气。我们的心智、我们的情智每天都是在耗,散之中,飘过去浮过来,东一个念头西一个念头,哪个管得住自己?我们要晓得,理性不是万能的,管不着你,一分钟一以后想什么你不晓得,明天想什么你不晓得,我想长胖点,长不胖,女士想长瘦点苗条点漂亮点,但不听指挥;你身上的心肝脾肺肾不听你的指挥,想睡觉睡不着、想吃饭吃不下,想工作精神提不起来,它不听你的话,你咋个办?一个是气你不能凝,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要有静气、要有定力。如果,我们看一个人,轻浮的、轻狂的,眼睛都是散的,就象酒喝醉了一样,那你想这个人还能共事吗?还可能成事吗?那不行。如果一个人有肃穆之气、有静气,而且有定力,那么这个人你就要留意,这个人干事情一定是把好手,为什么呢?因为他把控得住自己的心性、把控得住自己的念头。这个就叫“凝”,我们需要有凝定之气。社会上看相,首先看神,其次看气,再其次才看相。你相好、再好,但是你没有气,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还有什么搞头呐?如果相好,气好,雄纠纠气昂昂象鲁智深一样,但是没有“神”,没有神的人也没搞。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气宇轩昂”。 气宇轩昂这几个字不是随便说得出来的,你要看见一个人气宇轩昂,那这个人一定会成大事。我们仔细看我们周围的人,你们有没有看到气宇轩昂的人?我今天到是看见了一位,就是这边这位小同学,他倒是有点气宇轩昂,可惜太年青了,希望再过三五年以后轩昂起来。其他的,毕竟多年来工作和`劳累辛苦,身心都有点疲惫。我看在座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几个让我看到能感到舒服的,为什么呢?不是疲惫、就是焦虑、劳累,都是有伤的,都是带了伤坐在这里的,在座的除了学生小娃儿都是带了伤的,性格上有伤、情绪上有伤、事业上有伤,尽管我听说这里还有不少是《华商学院》、交了几十万学费去读了两年,但是我并不觉得这里有谁气象上脱得出来的。真正有气象的人坐在下面,我在这里都坐不稳,所以一个人的气非常重要。重要在什么地方?他“凝”得住。有的人,你看他夸夸其谈,没用;有的人,你看他一言不发,闷起不偷,这种人你要留心一点,你要“虚”他,因为这个人不说话,他就莫测高深,你不晓得他肚子里敲的什么算盘,你也不晓得他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遇到这些“闷三”你心里可能还要犯“怵”、还有点虚,如果再眼睛给你一立,你还要想他会不会把刀抽出来,当然这些都是底下操的,如果是在上层操的、本身就是个富翁或者是个官员,他在这里稳起不偷、一脸肃穆,那你确实就会虚他。所以,凝字,就是对我们心性上、性格上、情绪上散漫无规的状态的一种收拾、一种整顿。我们都晓得要“抱圆守一”,抱圆守一就是“凝”,把散漫无规的思绪也好、情绪也好,这样事那样事,都把它们放下,眼观鼻、鼻观心,你守了“一”了。就象我经常举的例,我们的精神就象一个灯泡,如果我们这里有个一瓦的灯泡,到处都可以照射,照到哪里都是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如果加了一个灯罩,把它弄成一个手电筒,这样它照到哪里哪里就清楚了,但是它外部就舍掉了很大的空间,它不管,它放下若干空间,专注于那么一团,那一团就清楚了。如果你把灯罩再变小,变成一束激光,墙角一穿就过了。所以这个“凝”,怎样使我们精神得“聚”。我们的精神得定,有了定力,那么我们精神力量就有激光一般的功用。这是从“气”上而言,从我们的思维上而言,但是你是“正位凝命”呵,这个“命”又咋个“凝”呐?把一百年,今天在这里明天在海南,山山五岳,八方跑的脚板印要收缩起来,这一百年的轨迹把它凝成一点,什么地方可以凝成一点?这个是非在“道”上行的人才有的本事。“凝命”,凝了命了,那么这个命运就可以掌控在自己手心里面,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这就是“凝命”。 “凝命”是一个功夫,你首先要正位。你不正位就没有资格谈命,正位还是一个局部的一个时间片段上的一个东西,而命是这一百年的东西。这一百年的东西你可以把它铺天盖地的变成一颗豌豆,把它凝聚起来,就象太上老君“九转还魂丹”一样,含在舌头下面,那就变化无穷,随方就圆了。大家知道《道德经》里讲“上善若水”,你没有凝命的功夫你哪有资格谈“上善若水”?上次我在书院里面和几个同学一起聊的时候,陈萍丽同学就很有悟性,我一提到凝命,她马上就说,是不是“当下一念”?我说:对,非常聪明。我们要明白我们的精神工作状态,很多人一辈子不知道自己的“心”是咋个为自己服务的,时间是怎样在我们身边来去的?我有个比喻,我们永远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永远处在一个点上,这个点是“现在”。地球围着太阳转了一转是一年,月亮围着地球转了一转就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二十四小时、就是一天。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参照物而决定的这么一个时间,大家要看手表,当然也不用手表了,手机上有的是时间,大家打开一看就晓得,所以,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外来的东西,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只有一个时间,就是“现在”,这个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现在,面对的是未来,背靠的是过去;面对的是未知,背靠的是已知;面对的是未拥有,背靠的是已拥有。但是,已知的、已拥有的、过去的总是有限的;未来的,未知的,未拥有的永远是无限的。我们离开了“现在”这个时间点,你想我们还剩下什么?可以说,万法皆空。你有一百万,我现在感觉我那个折子上有一百万,你去年有没有这个感觉、你明年有没有这个感觉?说不清楚。过去都过去了,未来还没来,你抓不到的,哪个说我把明天抓到现在来?哪个说我把昨天还原到今天来?没有办法。我们只有面对的唯一的就只有“现在”。你把现在把控好了,那么你就把握了你的位,就把握了你的命。我们命上有所失误、位上有所失误,犯错误都是在现在犯的,你去接那些银子都是现在接,不可能是明天、昨天,你接的那个时间点是现在;你去腐朽也是现在,你不可能过去腐朽未来腐朽,永远都是现在在腐朽。 如果我们可`以把时间,把现在这个时间看穿看破,你才能看破过去、看破未来;你能够牢牢地把现在掌控在自己的手板心,能够正、能够凝,那么我们的命也好位也好,也就掌控在自己的手板心里。那个时候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根据自己的东西你才可以畅快一生。下面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位,正位。 《庄子·达生》篇里有则故事,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喂,干瞪眼,这个故事你晓得嘛?小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但很多大人不晓得。尽管这个故事我们熟悉了若干年。庄子讲这个故事很有趣: 有一天,也象这么热,庄子一个人跑到板栗林里去乘凉。他看见这个林子很好,就去观光旅游一番。刚刚走进园子,突然,很大的一只鸟在他头上逛了一下,翅膀还煽到他头上了。庄子一看,啊,这个雀儿还很大嘛,眼睛瞪着象灯笼。但长这么大的眼睛怎么没看见我呐?还撞到我身上来了。庄子很好奇,这个雀儿对我视而不见,为什么?原来这只雀儿眼睛死死地盯着前面一只螳螂,准备将螳螂作早餐。而螳螂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点没有觉察,为什么呢?庄子顺着往前看,原来螳螂正展开它的爪子扑在树上、全神贯注地对着树上的一只蝉子,正准备把蝉子作为它的点心。而蝉子正在树上餐风饮露、引颈高歌,也没有意识到螳螂要吃它。庄子觉得好玩,就准备把那只雀儿捕到,中午吃烧烤或许清炖也行,这么大的一只雀雀。但庄子转身一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后面还有没有人来整我呢?后头一看,守园子的保安跑来了,正在喊:站住,你是不是要偷板栗?庄子幸好回神回得快,一跟头就跑了。 所以说,蝉子有蝉子的位,螳螂有螳螂的位,黄雀有黄雀的位,庄子有庄子的位。每一个位,你都有取舍的对象,但是别人也把你作为一盘菜在那里盯着你的,社会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当我们在打人家算盘的时候,警防其他人在搞我们的算盘。这个就是说,作为“位”来说,我们要有所警惕性,不能说,我今天要升官法财运气好得不得了,正当你运气好得不得了的时候,人家早就把你的这一笔财富纳入别人的囊中了,你还不晓得。所以,通过这些故事。庄子里面的故事很精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是一个娃娃都知道的故事,但是拿入社会,我们仔细想一想,品一下这个味道,说老实话,触目惊心。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再举一个例子,也是庄子里面的“呆若木鸡”。周王请纪省子给他驯“斗鸡”。中国人养斗鸡,现在看不见了,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家里也养斗鸡。就是把公鸡养起来,相互“斗”看谁利害。现在泰国也养斗鸡,赌注还下得很大,上万,上百万的。我们中国现在这种赌博好象是禁止了,看不到了。在唐朝的时候,我们知道《唐宋全集》里面还专门有一篇文章讲斗鸡。周天子请纪省子为他养斗鸡。过了十天,就问,喂哥们,你给我养的鸡驯好了吗?纪省子说,还不行,它“恃气而斗”,这只鸡还太骄傲了,天下第一,好象哪个都打不鹰它,成天把脖子昂起,冠子立起,好象无下手处,这种鸡远远不能上战场;又过了十天,周王又问,鸡练得怎么样了?纪省子说,不行,犹应向景。警惕,虽然不是雄纠纠气昂昂,但还很警觉,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嘴也过去了眼睛也过去了,非常警觉、警惕,还放不下。又过了十日,周王又问,鸡养得如何?纪省子说,成功了,“呆若木鸡”了,风来了、雨来了、狗来了、猫来了,鸡来了,它站在那里动都不动。就是这个“动都不动”,其他武功很高的鸡一见到它,返身而走,都不敢和它斗。日本的“忍者”就是通过庄子的纪省子养斗鸡的故事而成了日本的武术道,忍者。我们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那些稳起不偷的都是高手,以无招胜有招。你一出手就输,他绝对在那里不动,这就是凝。凝字,它把富贵功名得失是非统统放下,完全处于一种不动心状态。只有这样的不动心,他才可以击败一切动心之人。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修为炼到这样的火候,可以说是“无往而不胜”。但是,我们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人事圈子,谁做到“正位凝命”,谁能做到“呆若木鸡”?如果一个人真正给你的感觉是“呆若木鸡”那你就要小心一点了,另外,这种人是自尊自贵。我们看见的只有庙子里的老和尚、非常有修行的老和尚平常“呆若木鸡”,但一发招出来,天下无敌。我的老师,——云门寺的佛源老和尚。平常就是呆若木鸡,有一次我们去,招待我们吃葡萄,他站起来,一盘葡萄一分钟动一下剪子,剪一颗下来,整个的神态简直是“凝固”的,表情也是凝固的。但没有任何人敢犯他,天下无敌。我们今天简单地讲这么多,下面大家有什么可以提,也可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