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飙升 开发商曝内幕 政府最大赢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19:07

房价飙升 开发商曝内幕 政府最大赢家

 

江西开发商最近透露,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媒体四个利益体形成“泡沫”制造链,使房价飙升,其中政府是最大赢家,收益超过房价的1/3。而国企抬价制造的新“地王”,买单的是老百姓。专家认为,房价暴涨 政府难咎其责,泡沫膨胀总会破裂,世界各国概莫能外。

泡沫制造链 政府最大赢家

 

据经济参考报27日报导,从南昌红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斌提供的一份开发楼产项目“地中海阳光”成本清单上发现,开发商、地方政府、银行、媒体四个利益体形成一条“泡沫”制造链,将房价不断推高。

 

汪斌计算了政府从中的收益,发现政府收益超过房价的1/3,可以说政府是房地产最大的赢家。

 

而开发商是利润的第二大主体。“即便是中部地区的城市,一个项目赚1000万元的纯利润也很常见”,南昌市一名开发商坦言。

 

江苏省长发都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周力明说,银行是吃了买房人再吃卖房人。近10年来,房地产开发贷款始终是银行利润最大的一块。

 

“媒体非常有用。”汪斌坦言,行业内基本上是成本价的3%至5%要投放至媒体。媒体为楼盘销售造势,炮制出诸如某楼盘“消费者连夜排队买房”等“新闻”。在房价背后的利益链中,媒体作用巨大。

 

国企抬价造新“地王” 买单老百姓

 

南京市浦口区国土局一位官员表示:“国企抬价的现象很普遍,抢地抢得像疯了一样。” 江苏、江西位基层国土部门官员反映,近期多个城市土地拍卖中频频出现国企制造新“地王”现象,地价纷纷超过2007年的历史最高位。

 

南昌市土地交易中心主任钱友庚认为,“地王”频出不是好现象。他说,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有潜规则。国有企业不怕地价高,因为资产在账上,拿到地就可以再去融资再去搞项目,这里亏损那里能赚回来。房地产上市公司进入一种“高地价→高股价→更高地价”恶性循环。

 

他说:“国企现在不差钱,上市公司可以圈股民的钱,但是地价和房价高企带来的巨大系统风险最终要金融机构和股民承担,最终买单的是老百姓。”

 

华泰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张驰飞表示,今年的土地市场像2007年一样“地王”频出,“北京地王”“上海地王”“深圳地王”“广州地王”……,一路刷新历史记录。但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央企手里钱多,而2007年是民企上市公司唱主角。

 

国企四处购地、一掷亿金的同时,引发上市房地产企业快速跟进,股市上出现新一轮融资扩张。张驰飞介绍,保利地产近期融资78亿元,金地集团也完成股市融资40亿元,万科112亿元增发计划刚刚通过股东大会,绿城也有相应融资计划。

 

房价暴涨 政府难咎其责

 

有关业内人士及专家分析,房价暴涨中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地方政府对于“经营城市”“出售土地”的兴趣和冲动,为房地产与地方政府的结盟提供了可能。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土地征用、地皮出让、工程项目中的腐败行为,更成为这种联盟关系的粘合剂。

 

“现在看起来政府有钱,日子好过,问题是和大众想法完全违背,是走不远的”。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认为,地方政府不能把经济发展的“宝”压在房地产市场 上,否则,政府在立场和利益上,就会和房地产商趋同化,和老百姓相背离。

 

商人惟利是图,关键是政府如果在趋利中成为“合伙人”,对社会危害很大,因为政府有很多的资源和手段发挥作用。政府本来是公共服务的,如果偏离了此角色,危害很大。

 

学者羊慧明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国内一线城市房价继续被哄抬炒高,将可能重蹈东京楼市“急涨长跌”的覆辙。事实上,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还不到东京的1/10,而房价已比肩东京。换言之,京沪房价已经把未来十余年的空间都透支了。日本的地产泡沫是一个富裕社会的泡沫,都拖垮了日本经济,而中国还是一个整体不富裕的社会,出现超过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其灾难性后果将更可怕。

 

泡沫膨胀 总会破裂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研究员张兴胜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是发达国家的3至6倍,住房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超过400倍,而国际上公认的正常范围为200至300倍。

 

目前,上海市已有13家楼盘销售价格突破10万元/平方米,周边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价格达到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比比皆是,这些都反映出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程度。

 

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认为,比泡沫本身更严重的,是中国缺少抑制泡沫膨胀的有效机制和社会动力。

 

专家们表示,资产泡沫总会破裂的,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从美国发生的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情况看,泡沫持续的时间往往比人们预想的要长,但泡沫破裂的速度远远快于人们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