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中小板“新八股”的教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25:15
别忘了中小板“新八股”的教训 崔宇

明日,中国的创业板即将胜利开幕。为了认清创业板的风险,我们有必要回溯到2004年6月25日,当时曾被市场看作“创业板”的中小企业板胜利开板。那些上市首日风光无限的“新八股”至今可能仍让许多投资者心生余悸。

2004年6月25日,有8只股票同时在中小企业板登陆,为了与中国股市初期沪市的“老八股”相呼应,这8只股票也被称为“新八股”。同时也是为了抑制首日新股的炒作,所以采用了“密集发行、打包上市”的方式。尽管当时中国股市还处在漫长的熊市之中,但由于深圳市场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发行新股,导致“新八股”首日涨幅还是惊人,平均涨幅达到了130%左右,换手率也在70%左右,最高涨幅甚至达到了325%左右。但从第二个交易日起,这些股票就伴随着处在熊市时期的中国股市连续下跌,大都是两年后才让首日跟进的投资者解套,这还要感谢当时疯狂的牛市。解套时间跨度最长的是德豪润达,直到2007年5月28日其股价才再一次达到上市首日的价格。这给创业板提供了最直接和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当然,现在中国股市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并非处在长期熊市的之中,这意味着即使首日跟进的投资者被套牢,其解套的时间并不一定像中小板“新八股”那样长。此外,目前也不存在新股发行经过长期暂停再开闸的情况,而且监管层还精心组织了28家公司同时上市,其发行总股数达到了6亿股左右,实际募集资金达到了155亿左右,而中小板“新八股”总共才发行了2亿股,实际募集资金仅为2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创业板上市首日的供求关系可能更均衡一些,同时也有一个弊端是,创业板的大规模集中上市给主板市场带来了调整的压力。

但是,由于中国股市历来有“炒新、炒偏和炒小”的习惯,而创业板恰好是三条都比较符合,所以创业板可能还是难以避免首日的非理性暴涨。当然,这28家公司可能会出现一些分化。根据中小板的经验,中签率较低的一些公司,其首日涨幅可能较大。另外,对于真正高科技和高成长性的创业型公司其股价也有想像的空间,但那些发行价格和市盈率较高的传统行业的企业其表现可能不会夺目,因为他们的价值已经被高溢价发行提前透支了。

除了要注意上市首日可能暴涨和长期套牢的教训,中小板“新八股”的表现还提醒投资者要注意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和高科技上市公司业绩不稳定的经营风险。中小板“新八股”中,当时最风光的是高科技概念的股票——大族激光,其涨幅也是当日最高。但截至目前,大族激光的表现却几乎是最差的,其他的股票都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大族激光仅涨了70%左右,而且股价波动性也很大,反而是华兰生物、新和成、和华邦制药等传统行业股表现较好。

中小板“新八股”中还有一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江苏琼花,这家上市公司在上市不到半个月就被媒体披露有诚信问题,其故意隐瞒了国债委托投资的细节,当时江苏琼花也被称作中小板的“罂粟花”,也是最令监管层难堪的案例。现在江苏琼花已经变成了*ST琼花,今年初还因为其高管违规为关联方提供担保遭到了深交所的谴责。鉴于创业板审批速度较快,所以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问题,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还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从中小板开板五年的经验来看,相比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盈利能力比个人投资者更强,这也符合机构投资者应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等小规模高风险的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普遍规律。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报告,在2004年6月25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中小板全部投资者净盈利309.56亿元,其中个人整体亏损507.5亿元,机构整体盈利817.06亿元。从盈亏账户的比重来看,机构的成绩也优于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中有46.82%盈利,机构中有82.24%盈利。从盈亏占比来看,盈利金额基本由个人投资者与机构均分;但在亏损金额中,个人投资者却占据了近9成的比例。

由于目前中国的创业板设定了较高的门槛,可以算作是小型化的中小板,所以中小板对创业板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中小投资者除了要注意不要在首日盲目跟进,还要注意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和业绩风险。总之,中小投资者要谨慎参与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板和创业板,那里并不是中小投资者的舞台。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